辅修高校生辅修状况调查小结

摘要:随着社会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跨专业人才需求愈甚,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了主辅修制度,以期培养符合社会和时怎么发表展需求的人才。主辅修制度的开设在取得极大现实性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对辅修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认识不清,从在制度安排上脱离学生期望与需求。本文将借用韦伯的社会行为的理论框架,着眼于同学参与辅修的不同动因模式、辅修对参与同学的影响,进而对辅修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反思。最后,本文也将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校主辅修制度的完善和推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主辅修 复合型人才 教育管理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与复杂化,社会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大,这一方面表现为复合型人才在科研与就业领域所占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政府以政策形式推动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改革与探索。例如,在1985年国务院发行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到“要针对现存的弊端,积极进行教育改革的各种实验,例如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等”,这标志着人才培养多元化的理念在政策实践上得到了正式认可;又如,在1998年颁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提到“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双学位、主辅修等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大批复合型人才”则进一步表现出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求。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均开设了双学位、主辅修课程,并努力推进其学位证书的社会认可。如武汉大学最早于1983年开启了主辅修、双学位制度的试点工作,随后,北京大学在1989年便系统地进行了双学位、主辅修的改革尝试。自2010年下半学期以来,我校陆续在10届、11届、12届学生中学生中开设辅修课程,逐步扩大课程种类和招生规模。迄今为止,我校已开办的专业有英语、法学、心理学等专业,计划开办的专业有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法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方向)、学前教育等九个,预计招收学生为1200余人,涉及人数广,影响层面大,因而进行一个科学系统的辅修制度反馈调研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献回顾

对主辅修制度的学术研究从强调其政策可行性和正功能,到发现实践问题、提供政策建议,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思辨到实证的曲折发展过程。目前对主辅修制度的研究文献主要分为三类,初期文献,如北京大学《大学本科培养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的作法与相关问题探讨》和华东理工大学《第二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澄清“辅修”和“双学位”的概念外延,理清了概念混淆,突出强调了制度确立的正功能。

源于:论文 格式www.shuoshilunwen.com

第二类文献发表于主辅修制度确立一段时间之后,此时,该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和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逐渐浮现出来。如青岛理工大学《关于“主辅修、双学位”模式教育的探索》和哈尔滨工程大学《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两篇论文,则以问题视角分别就其所在学校的辅修状况困境进行反思总结,对该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第三类文献是就以上两类文献的综合和发展,将主辅修制度的实践性局限予以具体化,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发表于《中国高教研究》的《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则在宏观层面上客观分析制度实施状况的同时,也就目前我国的大学主辅修教育制度改革提出建议。
目前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单着眼于对辅修这一宏观概念的剖析,忽视不同类型的学校的不同的特质和办学背景,因而提出的政策建议颇为空洞、刻板,实践性较低;二是忽视辅修参与学生的参与动机和心理历程,未能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对该制度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未能区分辅修同学的不同动因。

三、理论参照——理性行动论视角下的辅修参与动因分析

人的行动可以被划分为目标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感情行动和传统行动。其中以目标合理行动和价值合理行动最为常见。前者是指以能够计算和预测后果来实现目的的行动;后者指无条件的、有排他性价值、不顾后果的行动。
当目标和理性和价值合理性行动以不同的方式连接时,往往容易产生吊诡的现象。具体来说,一方面,许多同学意图通过辅修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培养跨专业视角;另一方面,对辅修证书和资格认证类证书的追逐也成为辅修参与同学的主要驱动力。这种结合给主辅修制度的管理协调造成极大困难。过于松散的管理必然使某些同学、尤其是旨在获得辅修证书的同学长期缺勤,进而打击老师的上课积极性,破坏辅修班级的学习气氛;过于严苛的管理又会使得追求纯粹知识的同学感到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学习负担过重、课业压力过大,最终将提高退修率,造成同学们“形式上的理性但实质上的非理性”的生活方式。

四、研究结论

(一)参与辅修的动因呈目的性动因和价值性动因并重的局面

目的性动因是与辅修收益相关的动因,包括获取学位证书和为参加某类资格认证性考试(如司法考试)做课程培训;价值性动因则包括学习知识、扩大人际交往、培养跨专业视角三项。打发时间和从众则被归于感情性动因。据调查,“为获取双学位证书(77.6%)”和“为了学习更多知识(80.6%)”成为绝大多数参与辅修者的选择。由此可见,辅修对学生的吸引力来自于辅修课程内容本身和学生对参与辅修后所获得的预期收益,是二者有机综合的结果。因而,对不同动机驱动的辅修参与者应当采取不同的激励模式。

(二)参与辅修对学生兼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1 主辅修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专业选择上的主客观的断层。学生的专业选择是综合了该领域的就业前景、父母和社会职业期望及自我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因素的理性抉择。其中,学生的自我兴趣,即价值性动因在该决策中所占的分量极低。主辅修制度则使得学生在理性选择专业、进行未来职业规划的同时能够发展自身兴趣爱好。
2 参与辅修对优化知识结构产生了积极作用。调查数据表明,17.9%的调查参与者表示对辅修课程知识大部分掌握,62.7%的参与者认为对辅修专业所学知识基本掌握,只有1.5%的同学表示对辅修课程知识掌握程度较低。由此可见,掌握另一个专业的系统知识成为辅修制度的主要正功能,这对于持目的动机和价值动机的同学来说都是可喜的进步。 3 参与辅修让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减少,学习负担加重。参与辅修课程必将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本次调查有54.2%的同学表示辅修让学习负担更重,90.4%的同学表示课余时间有所减少。值得庆幸的是,在认为课余时间减少的同学中,只有14.5%的同学表示焦虑。可见大部分同学能够有效调整其情绪和态度,积极对待学习。这一结果也体现了辅修制度作为一项自主参与的制度,其志愿性和灵活性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4 部分同学在参与辅修之后对专业课的兴趣和专业课成绩有所下降。虽然大部分同学(分别为71.1%和78.3)的同学表示参与辅修之后对专业课的兴趣和专业课的成绩“没有变化”,依然还是有部分同学(分别为10.8%和13.3)表示参与辅修之后这两项指标均有所下降。虽然尚不能肯定这种下降与参与辅修有直接因果关系,但这一现象依然值得学校关注。

(三)参与学生对辅修制度的满意度总体较高

本调查让被抽取的参与辅修的同学就辅修课程状况、班级运行状况和信息获取情况的三个维度十二个指标进行打分。调查显示,在具体的13个指标中,教师授课水平所得分数最高(4.08),其次是课内容(3.77),这两项因素成为辅修制度的主要吸引力。得分最低的是学生同辅修班级辅导员亲密程度(3.03)和辅修班级活动丰富程度(

2.38),这体现出辅修同学的班级归属感较低。

(四)现行辅修制度尚存在诸多问题

对辅修制度的管理模式实际上就是对不同动因的同学的激励模式。就目前来看,现行的激励模式尚显单一。这主要体现在课堂时间安排、课堂出勤率和信息获取方面。
1 部分主修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同辅修课程时间相冲突。不少同学反映,开设于周六全天的辅修课程与党课班课外实践活动相冲突,周三下午的辅修课程又同一些学生社团活动时间重叠。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学生自身的评优评先成绩,更会降低同学们对主辅修制度的信心。
2 对课堂出勤率的管理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因专业不同,各授课老师个人习惯不同,部分课程“入座率”低,学生任意缺课。据调查,61.2%的同学认可“课堂管理不够严格”,13.4%的同学认为“说不清”,只有25.4%的同学认为课堂管理是严格的。应当注意的是,对辅修课程出勤率的管理也应该辩证地看待,一味地追求课堂出勤率会限制学生处理个人生活和主修课程学习的自主性。在关于“这种课堂管理力度是否符合你的要求”一项调查中显示,44.8%的同学认为“符合要求”,即相对宽松的管理制度保障了自身全面发展的可能性,35.8%的同学认为“不符合”,19.5%的同学认为“说不清”。这表明一些同学追求辅修的相对灵活性,另一些同学则对辅修制度管理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
3 辅修相关信息获取管道单一。辅修信息包括与辅修制度相关的一切咨询,如考试时间安排、考试教室安排、交作业时间等。在信息获取管道上,现信息公布管道多依赖于辅修班长的通知(77.6%)和辅修班级群的公告(71.6%),这对于在辅修班级不甚活跃、班级交往面小,或没有计算机、缺乏信息手段的同学来说,信息获取管道则显得狭窄了许多。在期望的信息获取途径方面,短信通知所占比例最大(82.1%),其次是辅修班级群通知(47.8%)。这两项信息获取手段因其路劲固定、成本较低,相比于“不出勤就没法获得信息”的不稳定的信息获取途径来说,显然更加科学。
4 大多数学生对辅修制度的参与效益存有疑惑。即使很多学生对辅修证书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但总的来说,学生或不了解辅修证书的付出与回报比率,或对自己所辅修课程的内容和自己的兴趣程度缺乏正确的估计,最终退出辅修。在本次调查抽取的76名样本中,有20.9%的同学表示“曾经考虑过要退出辅修”,12.1%的同学表示“说不清”。另外,在“退出辅修的原因”一项里,47.1%的同学认为辅修课程“耽误时间”。可见无论对于目标合理行为还是价值合理行为,若是不能满足其不同需求,他们的行为也将缺乏继续的动力。
5 现行制度缺乏对辅修证书社会承认度的评估与公布。调查显示, 57.6%的同学表示“在参与辅修之前,对辅修证书的社会承认范围没有明确认识”,19.7%的同学认为“说不清”。 54.5%的同学认为“辅修证书的社会成认可程度一般”,27.1%的同学认为“社会认可度较低”。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参与辅修的过程中“十分迷茫”,对辅修证书的含金量和自己对辅修制度的坚持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这方面的就业指导和信息告知始终呈空白状态,这将对学校进一步扩大辅修招生规模、稳定辅修学生完成学业产生消极影响。

五、政策建议

(一)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辅修行为采取不同的激励模式

主辅修制度的自主性决定了其相对灵活的性质,太过于僵化的课程内容安排和成绩评估机制将会降低同学们参与辅修的兴趣和热情,让辅修沦为“获取证书的形式化途径”。就此来说,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 增加辅修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降低期末考试的难度。(1)辅修课程的本质价值在于其所提供的专业课程知识,任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同学们将本专业和辅修专业相结合,鼓励课堂讨论,促成各专业知识的交互学习和辅修专业知识的升华。(2)在期末考试完成和成绩评估方面,则可以采取更加灵活丰富的评估形式,放低“过关”门槛,提高“优秀”门槛,让辅修课程评估呈“过关容易高分难”的形式,满足行动类型的同学的不同需求。
2 增加课堂时间安排和的灵活性。就辅修课堂缺勤来说,笔者认为,对于不同的缺课情况应当予以不同的应对措施。(1) 对于短期性缺课,应当予以适当的宽容。辅修或旨在扩充知识,或旨在获取证书,因而频繁的课堂点名和课堂教学检查势必将压力加诸于任课教师和辅修班班委身上。对此,学校可以在完善请检测制度的同时,对于因故缺课予以适当的理解。(2)对于因特殊原因的长期性缺课,如党课时间同辅修课时间相冲突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允许部分辅修同学参加与该课程类似的专业课的旁听,并对旁听成绩予以承认。(3)对于部分辅修专业与本专业相似或相重叠的课程,可以允许其自修,最后参加期末考试。如社会工作专业所开设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一门课程与法学辅修专业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内容相似,学校可以适当放宽课堂出勤要求,允许其自修并参加辅修专业期末考试。

源于:大学生论文网www.shuoshilunwen.com

3 完善请检测制度,将无故缺课和暂时性请检测区分开来。低“上座率”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请检测制度的不合理性。大部分同学在个人活动和辅修课程时间冲突时,因缺少相应的检测条递交人、或缺乏辅修班级辅导员或任课教师的,从而任意逃学、随性出堂。笔者认为,应当在客观上承认辅修课程会与主修课程和课外实践活动相冲突的前提下,让请检测制度规范化、请检测手续简单化。可以以手机短信方式公布各科老师和班级辅导员的,需请检测时直接将请检测信息传达到科任老师和联系,这就避免了递交请检测条时“无人可用”的情况。

(二)扩充信息公布途径,在信息公布方面做到以人为本

以发送手机短信为主,辅修班级群公告为辅发布信息。这些管道因其稳定性强、覆盖范围广,因而对于关键性信息发布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这也必然加重辅修班级班主任和班委的工作量,这就要求学校在满足广大同学对信息获取的需求的同时,对额外劳动付出者予以相应的补偿。

(三)加强对辅修规划的指导工作,为学生答疑解惑

对辅修规划的指导,可以以“报名前指导,学习中辅导”3的思路,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开展不同的答疑怎么写作。
1 对于有意向参与辅修,但对现行辅修政策尚存疑虑的同学,学校应组织辅修参与指导活动,向他们答疑解惑。在本次调查中,32.3%的同学认为“有必要组织辅修课程老师进行辅修专业相关的讲座和宣传”,就辅修课程的内容涉及和辅修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公布,鼓励同学们自由选择。另有24.6%的同学认为应当“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增开辅修课指导一项”,在现行政策内运用现有资源进行辅修课程的相关指导。此外,24.6%的同学认为应当“促成已经参加腐朽的学长学姐同即将参加辅修的同学的交流座谈”,让学长学姐们对辅修相关课程难度和投入产出比进行理性分析,并指导同学们客观地进行选择。
2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怀有的对辅修证书发放条件和证书含金量的质疑,学校应予以及时回应,或敦促辅修班级班主任进行专业教育,或组织同学们自己就辅修证书的社会认可度进行课堂讨论。总之,无论是辅修参与同学还是学校本身,对于辅修制度的运行和完善都处于探索阶段。无论对于目的合理性参与者还是价值合理性参与者,进行答疑反馈都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边士洪.完善辅修、双学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2):95.
卢晓东 刘鑫.大学本科培养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的做法与相关问题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
[3]徐蓓雯.完善民族高校辅修与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1(26):123.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shuoshilunwen.com

相关论文

试议生高校体育舞蹈生就业状况调查

摘要:大学生就业最直接联系到的是人才资源的配置与社会的稳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高校体育舞蹈专。
浏览量:16017 点赞量:5225

简谈生高校体育舞蹈生就业状况调查如何

摘要:大学生就业最直接联系到的是人才资源的配置与社会的稳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高校体育舞蹈专。
浏览量:34831 点赞量:9267

我国石油行业高校生就业状况和对策

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后,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攻坚阶段,就业矛盾日益。
浏览量:71751 点赞量:16591

新疆高校入党动机状况调查

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政府多年来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尤其是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政治教育和入党动机教育,提。
浏览量:156216 点赞量:33310

高校学生组织状况调查和发展对策

高校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组织,大学生既是学生组织的主体又是学生组织的管理对象,学生组织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
浏览量:82320 点赞量:18627

教学高校教师幸福感状况调查

摘要: 为了解高校教师幸福感的近况毕业论文范文及影响因素,作者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江西省187名正式在编专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
浏览量:105734 点赞量:2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