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篇目《左传》经典篇目中代词

摘要:《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代词是汉语虚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古汉语代词的继承和发展情况在本书中有着较为全面的体现。本文对《左传》经典篇目(参考《古文观止》中所选篇目)代词的研究,结合了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训诂学的方法训释虚词的意义,以语法学的方法说明其具体性质和语法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左传》经典篇目中代词和代词数量比较多,类别全面,为今后语法学和代词的继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左传》 代词 古汉语
代词因为有代替的作用,故名曰代词。《左传》的人称代词既丰富又复杂,其人称代词的使用特点反映了春秋时期的语言特点。

(一)第一人称代词

《左传》经典篇目第一人称统计表

1.“吾”

(1)公曰:“吾将略地焉。”(臧僖伯谏观鱼 隐公五年)
(2)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郑庄公戒饬守臣 隐公十一年)
(3)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 (季梁谏追楚师 恒公六年)
(4)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宫之奇谏检测道 僖公五年)
(5)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僖公三十年)
(6)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季梁谏追楚师 桓公6年》)
吾,我自称也。——《说文解字》。“吾”在《左传》中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第一人称代词,既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表单数的占大多数。“吾”的在上古汉语中句能比较狭窄,可以做主语和领语。(1)(3)(4)(5)中的“吾”为主语,可以译为现代汉语的“我”,(6)中的“吾”则译为“我们”,作为主语的复数。(2)中的“吾”作领语,直接用在被领属事物前,可译为“我的” 、“我们的”。

2.“我”

(1)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论战 庄公十年)
(2)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阴饴甥对秦伯 僖公十五年)
(3)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齐国佐不辱命 成公二年)
(4)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驹支不屈于晋 襄公十四年)
“我”是《左传》中最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的句能相同,都可以做主语和领语,但是“我”还可以做宾语,“吾”和“我”的区别主要是:“吾”字用于主格和领格,“我”字用于主格、宾格和领格。(2)中的“我”作主语,翻译为现代汉语的“我们”,(1)的“我”作宾语,跟在动词“伐”后,(3)(4)中的“我”皆是领格,可译为“我的” 、“我们的”。“我”常用于表示对自身的强调、加重语气,有比较强烈的主观色彩。说话者将敌方力量与自己方面对照时,常用“我”与“彼”相对而言,形成“彼——我——”的惯用格式,一直沿用至今(在《左传》中没有见到“彼——吾——”的句式)。如: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子鱼论战 僖公二十二年)。“吾”用作主语有时与“我”形成对照:“我”表示对第一人称的强调和加重语气;“吾”常用以表示礼貌、自谦的意味。表示礼貌的用法常用在比较正式的场合。

3.“余”

(1)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蹇叔哭师 僖公三十二年)
《左传》中“余”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出现次数较少,如上例(1)中,“余”作为主格,译为“我”,其余皆译为“”其他的“多”。
综上所述,《左传》中使用第一人称以“我”为主,“我”和“吾”可以充当主语和领语,“我”还可以充当宾语。“余”使用次数少,只做主语。

(二)第二人称代词

《左传》经典篇目第二人称统计表

1.“汝” 、“尔”

(1)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郑伯克段于鄢 隐公元年)
(2)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僖公四年)
(3)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皆隐。”(介之推不言禄 僖公二十四年)
(4)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哭师 僖公三十二年)
《左传》中的“汝”有一大部分是写成“女”的,如(2),《左传》中的“汝(女)” 、“尔”都几乎只作主语用,可译为“你”

2.“子”

(1)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僖公三十年)
(2)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齐国佐不辱命 成公二年)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僖公三十年)
(4)子善,谁敢不勉?(祁奚请免叔向 襄公二十一年)
“子”在《左传》中使用频率较高,其可做主语、宾语和领语。(1)(4)中的“子”作主语,可译为“你”,(2)中的“子”作为领语,可译为“你们的”,(3)中的“子”
作为宾语,跟在动词“用”“求”后。

3.“彼”

(1)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伐我,故难间。(季梁谏追楚师 恒公六年)
(2)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庄公十年)

4.“乃”

(1)我死,乃亟去之。(郑庄公戒饬守臣 隐公十一年)
“乃”和“彼”在《左传》中出现较少。

5.“吾子”

(1)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襄公二十四年)
(2)吾子,楚国之望也。(子革对灵王 昭公十二年)
“吾子”连用,是对对方的尊称,。这一用法多出现在外交辞令或其他正式的谈话中。因此在《左传》中得到了体现,和较多的使用。

(三)第三人称代词

郭锡良先生曾经说过,第三人称在先秦时期并不是真正存在的。在《古汉语虚词通论》中,章也也曾提到过:“上古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而使用指示代词‘其’、‘之’、‘彼’、‘厥’来。”《左传》是记录先秦语言的文献,因此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第三

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shuoshilunwen.com

人称代词,大多使用“其”、“之”指示代词来代替。《左传》经典篇目第三人称统计表

1.“其”

(1)不弃其亲,其有焉。(祁奚请免叔向 襄公二十一年)
(2)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驹支不屈于晋 襄公十四年)
(3)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庄公十年)
(4)诸侯之望曰:“其率恒之功。”(展喜犒师 僖公二十六年)
《左传》中“其”较多时候是以第三人称出现的,其在语法结构中一般作为主语、宾语和领语。如(1)中第一个“其”、(2)中的“其”皆做领语,译为“他的” 、“他们的”,(1)中的第二个“其” 、(4)中的“其”做主语,译为“他”,(3)中的“其“做宾语。

2.“之“

(1)爱共叔段,欲立之。(郑伯克段于鄢 隐公元年)
(2)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子产论政宽猛 昭公二十年)
(3)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季礼观周乐 襄公二十九年)
“之”与“其”在句法结构中的用法有些不同,“其”可作主语、宾语和领语,而“之”则只能作宾语和兼语,如(1)(3)中的“之”作宾语,译为“他”,(2)中的“之”作兼语,译作“它”。

(四)指示代词

《左传》经典篇目指示代词统计表

1.“之”

(1)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郑伯克段于鄢 隐公元年)
(2)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可译为“这、这里、那、那里”。

2.“此”,“是”

(1)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郑庄公戒饬守臣 隐公十一年)
(2)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郑庄公戒饬守臣 隐公十一年)
(3)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郑庄公戒饬

中国免费论文网www.shuoshilunwen.com

守臣 隐公十一年)
(4)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宫之奇谏检测道 僖公五年)
《广雅》曰:“是,此也。”两者的区别就是“此”的指示性要比“是”强。皆可译为“这、这个”。

3.“其”

(1)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僖公三十年)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4.“夫”

(1)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臧僖伯谏观鱼 隐公五年)
可译为“那、那些”

5.“他”

(1)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齐国佐不辱命 成公二年)
(2)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季札观周乐 襄公二十九年)
这里的“他”和第三人称的“他”是有区别的,第三人称的“他”只用来指人,而且是有具体所指的,而作为指示代词的“他”则是可以指代人或者事物的,没有具体所指。可译为“其他、别的”
参考文献: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9月1日
袁仁林.虚字说[M].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
[3]刘淇.助字辩略[M].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
[4]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

相关论文

阐述感受《左传》修辞学艺术

作者简介:邹叶君(1988 12-),女,汉族,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摘 要:《左传》这是一部有。
浏览量:155948 点赞量:33360

谈《史记》对《左传》中人物形象重塑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近况、研究角度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史记》与《左传》春秋时期人物形象。
浏览量:144745 点赞量:31519

简论复仇左传《左传》中复仇理由中心

摘要:《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其严谨的史学风格和可信的史料是进行历史探讨的重要依据。春秋时期,邦国之间的战争淡化了“大。
浏览量:22606 点赞量:6694

左传非礼《左传》非礼现象

摘要:《左传》记载了大量有关礼的史实。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统计,《左传》讲到礼字的地方多达四百多处。春秋时期,礼是衡量当时人们言行。
浏览量:93663 点赞量:20544

简述左传嘉礼《左传》嘉礼生

摘要:《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包含着丰富的嘉礼资料,对其中的嘉礼资料进行整理和探讨,可从更好地认识春秋时期嘉礼的进展状况。
浏览量:15751 点赞量:4871

分析左传嘉礼《左传》嘉礼

摘要:《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包含着丰富的嘉礼资料,对其中的嘉礼资料进行整理和探讨,可从更好地认识春秋时期嘉礼的进展状况。
浏览量:19878 点赞量:5585

对于左传嘉礼《左传》嘉礼学术

摘要:《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包含着丰富的嘉礼资料,对其中的嘉礼资料进行整理和探讨,可从更好地认识春秋时期嘉礼的进展状况。
浏览量:132026 点赞量:2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