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左传《左传》和《礼记》中崩、薨、卒、死辨析比较电大

【摘要】 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不禄,庶人曰死”。这是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的一种反映。本文主要通过对《左传》中“崩”“薨”“卒”“死”出现的次数、含义的统计和归纳,然后对比《礼记》中的记载,看有那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另外,对 “不禄”一词没在《左传》中没有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左传》;崩;薨;卒;死;不禄
一、崩
《说文解字》:“崩, 山坏也, 从山,朋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要,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始帝王死称“崩”。《书·顾命》:“越翼日乙丑,王崩。”《荀子·儒效》:“武王崩,成王幼。”这里均为天子去世之意。
“崩”在《左传》出现了22次,13次为天子去世之义,但《左传》中有一处王后的死也用了“崩”:“秋八月戊寅,王穆后崩。” (《左传·昭公十五年》)
王穆后去世为什么用“崩”呢?据苏洵说:“妇人有谥,始自周景王穆后。”由此可见,这位王后是中国第一位有谥号的女性,为此她去世用了“崩”这个天子去世才能使用的词。
二 、薨
《说文解字》:“公侯卒也”,礼记中的记载亦如此。但在《左传》中“薨”除了用于诸侯去世以外,还被用于诸侯夫人去世。
“薨”在《左传》出现了32次,经过统计、分析和归纳,其主要用于诸侯及诸侯夫人的去世。

1.“薨”用于诸侯的去世共出现了27次:

(1)庄王卒,宣公薨。(《左传·成公二年》)
(2)己丑,公薨于路寝,言道也。(《左传·成公十八年》)
例(1)中指鲁宣公的去世;例(2)中指鲁成公的去世;鲁宣公、鲁成公皆为诸侯。
2.“薨”用于诸侯夫人去世共有5次,例如:秋,定姒薨。不殡于庙,无榇,不虞。(定娰是指鲁定公夫人)(《左传·襄公四年》)
通过对《左传》中“薨”的统计,发现只有鲁国的国君及夫人去世具称“薨”(只有一处例外:“王薨于行。”这里的王是楚成王。),其余诸侯国国君及夫人去世均降级为“卒”,这是为什么呢?据《春秋左传正义》载:“鲁史自书君死曰薨。若邻国亦同书薨,则与已君无别。国史自在已国,承他国赴告,为与已君同,故恶其薨名。虽赴称薨,皆改赴书卒,略外以别内也。”[5]由此可见,《左传》作者也被认为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为尊鲁, 只对鲁国国君(属诸侯, 天子是周王朝国君) 之死皆称“薨”,其余各国国君死一律降等称“卒”。又因鲁国国君与夫人同一级别,故夫人去世发出讣告也称“薨”。
三 、卒
“卒”在《左传》出现了291次,为“去世”之义共出现了183次,《礼记·曲礼下》中记载“大夫曰卒”。在《左传》中“卒”为去世之义讲时,主要用于诸侯、诸侯夫人及卿大夫的去世:
1.诸侯的去世共出现了81次,例如:“十年春,曹桓公卒。”(春秋曹国国君)(《左传·桓公十年》)
2.诸侯夫人的去世共出现了11次,例如:“楚庄夫人卒”(楚庄王夫人)(《左传·襄公十年》)
3.卿、大夫等官吏的去世出现了82次。例如:“季文子卒。” (季文子,春秋鲁国的正卿。)(《左传·襄公五年》)
其中除鲁国国君及夫人外,其他国君及夫人去世都称“卒”,其后春秋战国正史多遵循于此。
四 、死
“死”在《左传》中表示人去世共出现了217次,分别为诸侯、卿大夫、一般人之死等,并非如《礼记》所说的那样——“庶人曰死”。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虢叔,东虢国的国君)(《左传·隐公元年》)

2.少姜有宠而死。(少姜,晋平公的妻子)(《左传·昭公元年》)

3.襄老死于邲,不获其尸。(襄老,春秋楚国大夫)(《左传·成公三年》)

4.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于人。(这里指普通人生命不能善终,死于非命。)(《左传·昭公七年》)
通过上述统计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礼记·曲礼》中规定了“庶人曰死”,但在《左传》中用“死”这个词来表示人去世所用还是很普遍的,除了天子之外,其他人去世都可以称“死”。
五 、不禄
《礼记》中记载,“不禄”为“士”死之讳称,然而《国语》中只有一处提到:“重之以寡君之不禄。”其中“不禄”一词的含义为“礼,君死,赴於

源于:论文怎么发表www.shuoshilunwen.com

他国曰:‘寡君不禄。’谦也。” (韦昭注)就是君王去世讣告于他国的谦称,并非“士”之死,这是为什么呢?
1.首先我们要对“士”这个阶层分析一下。从春秋中期到战国,由于这一时期“礼”的土崩瓦解,宗法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儒家思想的确立,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造成 “士”这一阶层的成分非常复杂,有 “底层贵族”、 “儒士”、“方士”“政客”、“辩士”等等。由于“士”的并存,使士不再具有特定的阶层内容,再加上士这一阶层出现活跃的流动状态,新兴士人与传统之士相混杂,因此在对“士”的用语上就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亦或称之为灵活性,一些宗法的用语亦变得不再严谨,这可能就是我们在先秦诸多文献中没有找到“不禄”一词的主要原因之一。
2.《礼记·曲礼下》还有一种说法:“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即“不终其禄,夭折之死”的含义。可是《左传》、《战国策》和《国语》中出现表示夭折之死的,用的却不是“不禄”,原因在于这些文献记载的大多以国家大事为主,记载夭折之事少之又少。我们在《左传》中仅找到一处记载早夭的例子,用的是“卒”,而不是“不禄”。
综上所述,《礼记》虽然按宗法礼教分等级规定了人去世的用语,但是据我们对《左传》的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对这些词语的使用并非严格,且“不禄”一词也没有出现,同一时期的《国语》亦如此。而《战国策》用法就更不严格了,不但没有“不禄”一词,“薨”与 “卒”各仅仅出现两次,其余除了“崩”的用法没有改变外,所有人去世用的都是“死”。由此可见,虽然统治阶级想要按照宗法礼教来约束人们对语言的使用,但是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书面语必将向着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这也非常符合语言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的根本规律。
参考文献
邸永君. 庙号、谥号、尊号及年号考述[J].寻根,2008(02).
余江.士之溯源及早期演变[J].天津: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3).
作者简介:
张宝林,男,(1972—),黑龙江绥化市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李慧慧,女,(1989—),河南省卫辉市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2009级在读本科生
卜佳梦,女,(1991—),长春市双阳区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2009级在读本科生
李洋,女,(1991—),吉林省农安县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2009级在读本科生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

相关论文

《左传》成语

作为一本《春秋》史传书,《左传》侧重于对史实方面的描述,它不似《春秋》那样简约,词汇运用极为丰富,色彩炫丽,内容复杂多变。《左传》在语。
浏览量:9154 点赞量:2740

谈《史记》对《左传》中人物形象重塑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近况、研究角度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史记》与《左传》春秋时期人物形象。
浏览量:144753 点赞量:31522

简论复仇左传《左传》中复仇理由中心

摘要:《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其严谨的史学风格和可信的史料是进行历史探讨的重要依据。春秋时期,邦国之间的战争淡化了“大。
浏览量:22614 点赞量:6697

左传非礼《左传》非礼现象

摘要:《左传》记载了大量有关礼的史实。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统计,《左传》讲到礼字的地方多达四百多处。春秋时期,礼是衡量当时人们言行。
浏览量:93671 点赞量:20547

简述左传嘉礼《左传》嘉礼生

摘要:《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包含着丰富的嘉礼资料,对其中的嘉礼资料进行整理和探讨,可从更好地认识春秋时期嘉礼的进展状况。
浏览量:15759 点赞量:4874

分析左传嘉礼《左传》嘉礼

摘要:《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包含着丰富的嘉礼资料,对其中的嘉礼资料进行整理和探讨,可从更好地认识春秋时期嘉礼的进展状况。
浏览量:19886 点赞量:5588

对于左传嘉礼《左传》嘉礼学术

摘要:《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包含着丰富的嘉礼资料,对其中的嘉礼资料进行整理和探讨,可从更好地认识春秋时期嘉礼的进展状况。
浏览量:132034 点赞量:2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