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感受《左传》修辞学艺术

作者简介:邹叶君(1988.12-),女,汉族,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摘 要:《左传》这是一部有着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历史巨作,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读者描绘了春秋战国时期三百多年间各诸侯过之间争霸的历史,丰富的内涵、简洁的文辞以及博大精深的修辞艺术修辞特色都为后世所称道。本文主要依据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来分析《左传》的修辞学艺术。
关键词: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左传 语言 修辞
修辞学是一个宽广的、很值得去探索的领域,它是一门既有理论作用,又有实用作用的学问。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集修辞学之大成,创建了完备的理论体系,被人们公认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本文将会依照《修辞学发凡》中对修辞的解释,来对《左传》中的部分修辞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修辞学发凡》的价值

在中国古代,修辞学主要是怎么写作于解经释道、怎么写作于文学创作和文章写作的。在那个时期,修辞学只是处于一种附庸的地位。但是到了明朝和清朝这两个时期,一方面由于中国汉语修辞学自身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也由于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带动,使得在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中国修辞学开始出现了新的转向意识。这主要是指中国修辞学开始从最初的怎么写作、附庸型向自主、独立的学科型转化,慢慢实现了从文论附庸到独立学科的转型。这其中一个主要的标志就是《修辞学发凡》这一巨著的问世,在这一作品中陈望道先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古今中外的修辞理论。
《修辞学发凡》之所以能够被人们称作是中国第一部现代修辞学著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不仅在理论上也在实践上建构了具备科学形态的修辞学体系。这是几千年以来的传统修辞学所没有的,也是他们所不可超越的。它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修辞学理论体系,不仅有文言文修辞的描述,又有关于白话文修辞的描述,可谓包罗万象,辞格分析方面也是很生动的。这因为如此,陈光磊才说“陈望道先生完成了中国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的转变。这个转变,在中国修辞学的科学性上是一种质的飞跃。”

二、《左传》的修辞艺术

《左传》是一部详细记载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它主要是记载了春秋时期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单就其语言的运用方面来说,《左传》凭借着简洁生动、博大精深的外交语言尤其是修辞方式的大量使用为后人所称赞。随着《左传》注释工作的发展,学者们在探讨该书作者、创作年代、《春秋》三传异同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也会涉及到《左传》的语言艺术魅力,也就是修辞。刘知几这样说到:“寻左氏载诸大夫辞令,行人问答,其义典而美,其语博而奥。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浅,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修辞这一门艺术是很重视的。仔细想来,诸侯国使者大量使用修辞手法,以及修辞语言本身的简洁精练,都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这一特色的形成。
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一个充满着大变革、大动荡的时期,诸侯群雄并起、战乱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定。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阶级都从自己的立场考虑,希望能在群雄逐鹿的时期开创自己的版图和事业。统治者们希望一统天下,他们互派使者进行游说,那时候最盛行的就是合纵连横。这种形势逼迫使者们能够充分利用言语方面的技巧,在辞令方面最明显的就是要会使用一定的修辞。因为这样一方面能显示使者自己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从而得到统治者的重用;另一方面也能使对话显得十分委婉和含蓄、人情味更浓一些,也能使语句典雅优美,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下面笔者试就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对该书的部分修辞方式,作简要的分析。
(一)引用
古人撰写文章的时候,通常倾向于选择一些权威人士的话语来为自己的文章和理论证明,以便能够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引用这一辞格的名称第一次是由明代高琦提出的,陈望道先生则选择继续使用这一称谓。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是这样解释引用这一辞格的:“文章夹插先前的成语或故事的部分,名叫引用辞。引用故事成语,约有两个方式:第一说出它是何处成语故事的,是明引法;第二并不说明,单将成语故事编入自己文中的,是暗用法。”
1、明引:言明出处的引用方式。在左传里大致使用引书和引言两种方式。
(1)引书
《诗经》在上古社会是非常流行的,人们对其也是很推崇的,可以说他是先秦时期的规范语言。《左传》一个感受《左传》的修辞学艺术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shuoshilunwen.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很大的特色就是《诗经》的大量引用,如《诗》曰:“不吊昊天,乱靡有定。”(襄公十三年)《左传》引《诗经》,除了一部分是直接引用不点明篇目的,也有一部分会点明具体的篇目名。如①《周诗》曰:“朋友攸摄,摄以威仪。”言朋友之道,必相教训以威仪也。(襄公三十一年)②《周颂》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文公十五年)以上句子引《诗》,均指出具体地域或篇名。
《左传》引用《尚书》,除了一部分是直接引用外,有些部分还会指明出自虞书、夏训、商书还是周书甚至是具体的篇目名称。如《商书》曰:“沉渐刚克,高明柔克。”(文公五年)《左传》引书常常以连续引用的方式出现。如《诗》曰: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书》曰:居安思危。
(2)引言
《左传》在引用俗语、谣谚和古语的时候,常常会使用“吾(臣)闻之”或“(说话人之名或字)闻之、有言(有之)”等。如:①先民有言曰:无秽虐士。”(襄公十五年)②周芮良夫之诗曰:“大风有隧,贪人败类。”(文公元年)③钟虺有言曰:“亡者侮之,乱者取之。推亡、固存,国之道也。”(襄公十四年)④昔辛伯谂周桓公云:“内宠并后,外宠二政,嬖子配嫡,大都耦国,乱之本也。”(闵公二年)一些作者的作品一般会轻视方言俗语,但是《左传》却截然不同,作品中有大量关于童谣、时谚等的记载。《左传》的这种引用方式,对后世文人有一定的影响。如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僖公五年)
2、暗引:不说清引言出处的引用方式
主要例子:①郑伯闻之,见虢叔曰:“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庄公二十年)②吾闻之,兵不戢,必取其族。(裹公二十四年)③齐高疆曰:“三折肱知为良医。”(定公十三年)
陈骙将《左传》引用的作用归纳为:《诗》《书》而降,传记籍籍,援引之言,不可具载。且左氏采诸国之事以为经传……援引《诗》《书》,莫不有法。推而论之,盖有二端:一以断行事,二以证立言。由此可见,《左传》的引用方式,对后世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的。正如张高评先生所说,《左传》用典,即引用诗书之文,开后世用典之先河。
(二)借代
陈望道先生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解释为:“所说事物纵与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检测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借代这一修辞手法的使用在作品中还是大量存在的。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一例子里,用肉食者来借代指那些具有权位的贵族们,一方面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这些贵族们的生活和饮食状态,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文字十分的简练。又如“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这个例子里面,是用池来借代护城河,一方面节省了文字感受《左传》的修辞学艺术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shuoshilunwen.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另一方面这个池字和上句里的城字相互对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避讳
春秋末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不断加剧,各个诸侯大国都在谋取着宏图大业、小国也希望能在这种不断加剧的战争中能够保全自己。于是各国之间频繁地相互往来,在与其他国家以修睦关系为目的的外交活动中,为了避开犀利的言辞而有失礼节,广泛使用避讳语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修辞学发凡》解释说,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便不直接说该事物,却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者装饰美化的,叫做避讳辞格。所谓避讳,通常也叫讳饰,即说话时遇有不良的连带作用,或有隐情而不便启齿时,不直接说出该事物,而用旁的话间接地表述。
至于避讳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在作品中也是能在很多地方看见的。如“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隐公元年)其实,黄泉在古时候最初的意思只是单纯指来自地下的水,后来人们觉得人死亡后是埋葬于地下,所以把它用来比喻死亡。这一说法也沿用至今。再如“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这个例子里面的“衅鼓”说的是古时候的一种风俗习惯,那时候的战争里战胜国在杀俘虏的时候会把他们的血涂在新的鼓上面,所以这也是“死”的一种代称,这些借代用法的存在,使人们只看到死亡时积极平静的一面,至于死亡的其它方面比如如痛苦、恐惧以及丑陋等方面则被很好地掩盖了。
(四)婉转
委婉,通常也叫婉曲、婉言等,是指在特定情景或情境下,说话人因为有一定的顾虑,不能直接表达出自己所想表达的意思或内容,而只能用其他而相对婉转或转折一点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话时遇有伤感惹厌的地方,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的,名叫婉转格。构成这个辞格,约有两种主要策略。《左传》中,委婉语运用的十分广泛和生动,它反映了一种思想和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
对于《左传》文公十五年载“宋华耦来盟……辞曰:‘君之先臣督,得罪于宋殇公……臣承命于亚旅。’鲁人以为敏”所使用的婉转修辞手法,陈望道先生是这样评价的:宋华督弑殇公,在桓公二年,这里只说“得罪”。有华耦“无故扬其先祖之罪”,是不敏,而文中只说鲁人以为敏,都是只用隐约闪烁的话透露本意的婉转格。
(五)排比
陈望道先生说,“同范围同性质的事象用了组织相似的句法逐一表达出的,名叫排比。”排比主要是一口气说出一系列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话,主要作用是为了能达到增强文章气势的效果。排比句在《左传》中的数量还是很多的并且形式很丰富,现列举如下:①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隐公十一年)②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文公元年)③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成公九年)④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隐公十一年)从以上例子中,不难发现,排比这一手法的运用在《左传》中还是相当频繁的。
三、小结
谈到作品中的修辞方式,真的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精彩绝伦。其在史学和艺术上的巨大的价值,以及在语言、语法修辞上的价值,绝对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文学宝库。《左传》以高度的艺术性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的地位。正如学界所说的那样,其修辞怎么写作于时代,时代的风貌又在修辞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修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史传文学开山之作和中国第一部详实完整的编年史的《左传》,凭借着自己形式多样的修辞方式的综合运用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语言特色,尤其凭借着其外交辞令的简练和深刻而著称于世。正是大量的修辞策略的运用,使其外交辞令能够用简洁的文字,传递了极为丰富的言外之意,形成其独特的辞令美的风格。因此适当地研究《左传》中的修辞艺术是非常值得的,这有着很大的现实作用。(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年
[2] 李华.《左传》修辞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3]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相关论文

阐述赏析《白鹿原》艺术特色赏析学术

摘要 《白鹿原》是20世纪初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备受关注,与之相关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本文通过笔者对小说的阅读感。
浏览量:17323 点赞量:5579

左传以思想、艺术看《国语》和《左传》

【摘 要】本文从《国语》、《左传》的成书,思想特点及写作艺术等多方面对其作以分析、比较,对两书思想特点、艺术成就的归纳准确,比较之。
浏览量:14011 点赞量:5018

阐述篇目《左传》经典篇目中代词

摘要:《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代词是汉。
浏览量:20265 点赞量:5921

阐述大河论电影《大河》叙事艺术

[摘 要] 新疆本土电影《大河》获得了政府和观众两方面的好评,本文分析了其取得成功的叙事艺术,分别归纳为史诗性叙事、传奇性叙事和地域。
浏览量:143480 点赞量:30990

简述左传嘉礼《左传》嘉礼生

摘要:《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包含着丰富的嘉礼资料,对其中的嘉礼资料进行整理和探讨,可从更好地认识春秋时期嘉礼的进展状况。
浏览量:15511 点赞量:4781

分析左传嘉礼《左传》嘉礼

摘要:《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包含着丰富的嘉礼资料,对其中的嘉礼资料进行整理和探讨,可从更好地认识春秋时期嘉礼的进展状况。
浏览量:19638 点赞量:5495

对于左传嘉礼《左传》嘉礼学术

摘要:《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包含着丰富的嘉礼资料,对其中的嘉礼资料进行整理和探讨,可从更好地认识春秋时期嘉礼的进展状况。
浏览量:131786 点赞量:2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