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金融实践教学

【摘 要】金融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经济学学科,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然而在传统金融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都比较侧重于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应用和操作,故而使得金融学教育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试图分析高校金融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理由,并针对这些理由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金融;实践教学;理由;措施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理由与解决理由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无论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大学,还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大学,都应该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把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以培养适应未来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及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校往往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存在许多弊端。就金融专业而言,在实践教学上也同样存在诸多理由,如果这些理由得不到解决,那么对金融教学及金融人才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一、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理由

(一)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实践教学是促使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有机结合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而目前各高校金融专业教学计划中往往理论教学所占的学时比较多,实践教学所占的学时比较少。甚至有些高校的实践课教学只是走过场、完任务,实践学时被理论课教学所占用,致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许多实践技能没有及时地被学生所掌握,理论知识也没能通过实践操作被进一步消化吸收,最终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合理

就实践课程的设置来看,许多高校金融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较少,不利于学生较全面地掌握金融工作的技能。目前,许多高校只是就金融专业针对性地开设了几门实践课程,通常为证券投资分析和商业银行业务、保险等方面的实践课程,而对外汇、期货和期权等方面的实践课程涉及较少,这不利于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内容的引入,也降低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就教学模式来看,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各自独立,自成一体,综合性不强。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目前,许多高校普遍把各实践课程穿插于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之中或紧跟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之后,而各理论课程的教学又分别在不同学期进行,因此学生也只能在不同学期参与实践教学,结果导致学生对金融专业的综合技能依然缺乏完整统一的认识与训练。

(三)对实践教学的软硬件投入较少

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虽然许多高校建立了专门的金融实验室,但是整个实验室的配套设施以及后续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结果使实验室形同虚设,其价值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完整的金融学实践课程应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外汇、期货和期权等方面的模拟与分析。但这对金融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提出了较高要求,硬件方面要配备计算机、卫星接收机、实物展台、工作站终端、可堆叠交换机等;软件上要具备证券、外汇、期货等的实时行情分析与模拟交易系统[1]。这些要求对大多数高校来说,或多或少是难以实现的。

(四)对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不重视

校外实习是学生正式走向社会之前必须经历的一个自我锻炼过程。许多高校虽然也安排了学生校外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却没有建立相关专业的实习基地,而是要求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但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相关金融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金融专业学生“真刀”的校外实习难以进行,再加上实践教学经费的短缺,校外实习的效果进一步被削弱了[2]。

(五)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欠缺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影响金融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金融实践教学的专业性很强,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许多高校缺乏这样的集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有的教师只掌握纯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经验,属于“闭门造车”的一类,而有的是专门从银行机构和证券公司聘用的企业员工,只懂得如何操作程序,不能从理论高度上给予合理的解释和预测[3]。由这两类教师培养出的学生,同样都无法适应社会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

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改善措施

(一)优化实践课课程设置,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一是优化课程设置,寻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比例。高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应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基础进行合理优化,要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掌握行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金融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大小,需要各高校在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去不断摸索。检验这个比例是否合理的标准是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就业竞争力是否得到提升。
二是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力求做到实验教学环节连续性、系统性、相互协调性和衔接性。高校可以把金融学实验教学专门归类到两门课程:微观实验学与宏观实验学。各门理论课程,只负责理论课内容的教学;实验内容,整合到这两门课程中。就微观实验学教学内容而言,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外汇市场业务、保险、银行会计等;而宏观实验学,则应该包括银行学、财政学等[5]。

(二)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重视实验室建设

学校应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加大对实验室软件与硬件的投入。一是建立理论研究型实验室。主要是对宏微观经济金融现象进行研究,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对理论研究的能力[6]。二是建立应用型实验室。首先,利用证券投资、外汇交易、期货交易等方面的模拟软件,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其次,将实验室建成模拟银行、模拟证券交易所、模拟保险公司等仿真金融机构,让学生体验金融机构的工作环境及业务操作。由此一来,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三)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高校应积极与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加强合作,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在金融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中,学校要主动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联系沟通,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搭建平台。另外,学校还可以与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参与一些经济、金融数据的收集、归纳、整理和分析,以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理由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金融实践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水平是影响金融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校必须建设一支既精通金融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金融业务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此,一是要积极派教师参加专业实践教学研讨会、技术培训、学术交流会,以提高金融教师的专业素质。二是派教师到金融机构学习和培训,让教师熟悉金融机构的工作流程并熟练掌握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以增强自身实践能力。三是面向社会积极招聘具有丰富金融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或,从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惠莉.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12):104-105.
[2]黄萍,陈金金.浅谈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7):121-122.
作者简介:
曹鸿英(1979年——),女,汉族,硕士,青海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金融理论与实践。主要从事经济学、金融学教学。

相关论文

高校金融实践教学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现代化金融行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金融专业的人才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浏览量:31012 点赞量:7393

普通高校保险实践教学系统构建和实施

论文摘要摘要:以普通高校本科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的近况出发,提出建立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动员校内外一切可供利用资源,培养能为企业解决。
浏览量:23267 点赞量:6841

实验,谈高校财经类实践教学相关

摘 要:高校财经类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内容、齐全、灵活多样和系统的教学。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明确实践教学的、内。
浏览量:70229 点赞量:16087

实验关于,谈高校财经类实践教学

摘 要:高校财经类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内容、齐全、灵活多样和系统的教学。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明确实践教学的、内。
浏览量:19269 点赞量:5685

对于新闻学民办高校新闻学实践教学系统

摘 要 实践教学体系是新闻学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整套教学结构理论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民办高校建校时间较短,资金来源单。
浏览量:158661 点赞量:34428

实践地方高校金融实践教学不足

摘 要 实践教学是高校金融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而地方院校金融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实践教学。
浏览量:7696 点赞量: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