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金融危机后我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

【摘要】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投资银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随着2007年金融次贷危机席卷全球,金融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投资银行的发展面对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的目前状况以及存在的理由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倡议与策略。
【关键词】投资银行 综合型模式 监管体制

一、我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的目前状况分析

自1995年颁布《商业银行法》,我国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分业经营模式,标志着银行业从混业走向分业经营,也标志着投资银行从综合型模式向分离型模式转变。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投资银行的发展受到冲击,而以美国为首的分离型模式的时代也渐渐终结,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逐渐出现交叉与融合,混业经营逐渐成为主流。
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经济展现出惊人的增长。GDP从1978年的5,689.8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68,845亿元,成为我国投行业务发展的坚实后盾。但是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前十大证券公司注册资本总计720亿元,全国最高的证券公司注册资本金也只有110.2亿元,最小的投行注册资本金不足5,000万元。由于资金规模小,致使投行缺乏抵抗风险的能力和扩展新业务的能力,弱化了其国际竞争力,限制了我国投资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二、当前我国实行综合型发展模式存在的理由

(一)监管体制不完善

从内部经营管理上看,我国大部分的投资银行管理水平较低,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较低,防范风险的意识缺乏,分散管理致使信息流通速度较低,机构权力交叉,监管效率低下。从外部监管体制上看,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的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约束机制,因而各种违规行为诸如内幕交易,联手经营,挪用保证金等违法违纪的行为接连不断。没有健全的证券经纪商制度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致使券商分工不明确,市场资源严重浪费,市场的运转效率低下。

(二)资金规模小

从资金规模上看,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育不成熟、融资渠道不畅等,我国资产规模普遍很小。到2013年12月,我国前十大证券公司注册资本总计720亿元,而最高的全国证券公司注册资本金也只有110.2亿元,最小的投行注册资本金不足5,000万元。由于资金规模小,致使投行缺乏抵抗风险的能力和扩展新业务的能力,弱化了其国际竞争力,限制了我国投资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三)业务范围狭窄

从业务范围看,我国投资银行业务范围较为狭窄单一,主要集中于证券承销和交易,缺乏合理的分工,缺少特色业务,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投资银行的传统业务占比越来越小。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明显的行政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资银行的业务扩展。

(四)缺乏创新能力

从人力资源上看,我国投资银行缺乏专业人员和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从事风险投资和投资顾问的人才。投资银行人员经营理念陈旧,缺乏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而投资银行对于人才的培养重视较低,投资较少,奖罚机制不完善,导致人才的流失和竞争力的下降。

三、完善我国投行发展模式的策略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我国有关投资银行的法律体系,完善管理和约束机制,严格规范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执法力度,遏制和防范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形成良好的市场风气和系统完善的规章体系,使投资银行的活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得到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必须完善我国现行有关法律规范,形成一个健全的法律框架体系,为投行业务活动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加强机构之间相互监督的力度,转变监管方式,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管体制。

(二)扩大资金规模

政府应积极鼓励国内的大型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强强联合来扩大资金和规模。积极推动证券公司发行上市,增强资金实力。具有一定规模的派头企业应该通过集团化的方式创立不同的业务与分支机构来防范风险。通过投资银行的并购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投资银行业务的国际化进程。

(三)完善业务经营

在不断巩固投资银行传统业务之外,还应加快新业务的研究与创新。除传统的证券自营业务、经纪业务和承销业务以外,投资银行应该注重投资咨询、研究开发、并购重组、项目融资、资产管理和金融衍生工具等诸多领域,努力摆脱传统业务的限制,使业务结构多样化。根据我国国情和投资银行自身的特色,打造出专属投资银行的特色业务,增强竞争力。不断的进行业务的创新科扩展,推进投资银行的持续发展。

(四)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

注重人才的培养与锻炼,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从业素养,更加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外部选拔机制上,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注重优秀人才的选拔。在内部管理上,注重对中高层人员的培养,引进和招聘国外优秀人才,注重海外交流与学习。建立完善的奖罚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完善工作分配原则,建立一个坚实的内部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石凯.当代全球主流投资银行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02:11-18.
[2]赵雪情.投资银行发展模式探究[J].消费导刊,2009,04:98+10.
[3]赵燕.金融危机下美国投行业转型对我国金融业的启迪——对混业经营趋势的再深思[J].浙江金融,2009,10:21-22.
[4]宋雅楠,赵雪燕,沈文君.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选择[J].浙江金融,2009,12:45-46.
[5]翟丽娜.金融危机后中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1:56-57.
[6]王敏.美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与危机处理对我国的启迪[J].知识经济,2011,15:43-44.
[7]李勇,陈耀刚.全球金融危机下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研究[J]. 金融论坛,2011,04:26-31.
[8]董小君.中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J].经济界,1996,04:58-62.
[9]刘银凤.我国投资银行发展趋势及模式选择[J].南京金专学报,1998,04:19-21.
[10]李鹏立.国外证券业和投资银行发展模式剖析及借鉴[J]. 商学论坛.广东商学院学报,1998,01:65-67.
作者简介:袁苑(1993-),女,汉族,江苏南京人,苏州大学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

相关论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基础可以追溯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马歇尔的积聚优势理论等。这些理论虽未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却清晰的指出国。
浏览量:157600 点赞量:34225

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基础可以追溯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马歇尔的积聚优势理论等。这些理论虽未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却清晰的指出国。
浏览量:96469 点赞量:21800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风险日益成为金融风险生成的主要根源之一。这次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浏览量:108532 点赞量:2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