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道,人物报道中几个重要环节

《路透社新闻手册》中写道:“人物报道时,路透社记者应当体现出正直诚实、无偏见、坚持不懈、有责任感和谦虚。” 对于新闻工作者和读者而言,唯有这些原则坚持时,报道才具有可信性。
多年来,诸多新闻学文献中关于人物报道的定义和概述层出不穷。,在《现代新闻报道形式写作》中,王玉泉对人物报道的内容则更具立体感:优秀与糟粕、善良与邪恶、美与丑、自由与奴性。依此标准,更具立体感的人物画像将出现在受众眼前。
人物报道正是用以记载这些千姿百态画像的载体。,在借用这一载体历史、描摹人物时,创作者视角的选择将对作品的立意、内容起到决定性作用。
带着诚意提问细节
怎样采访、写作,才能使典型人物的事迹更加可信可敬、生动感人?在一篇扎实、感染力强的稿件中,每故事都应是采访者带着诚意提问、带着深思还原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新闻教育家麦尔文·曼切尔曾经说过:“记者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他把每件事情都看做是新鲜的,各具特点的;,他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区分出有作用毕业论文的东西和无作用毕业论文的东西。”
这段话即是在告诉,在人物报道的采写中,记者现场采访的本领。要用眼去观察、去感受,现场的目击,把那些真实的、的、的,用白描的手法下来,展现在读者面前。,记者还拥有一颗“深思的心”。一名记者,要使的脑袋随时“有准备”的,要“观”更要“察”,完成由“身入”到“心入”的飞跃。也,才能在穆青等人物通讯大师的作品中,精彩动人的细节、感人至深的场面。
在前不久的“寻访青春榜样”系列报道中,我就感受到了带着诚意提问的重要量。我的位寻访是曾经以冰窟中救出3位落水少年的徐伟。刚刚见面的时候,徐伟对采访显得非常抵触,在我问及有关事发当日的诸多细节时,他毫不掩饰地对我说:“这件事情我已经讲了遍了,其实你在别的报道中都。”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我非常不自在。沉默片刻,我对徐伟说:“我的提问并恶意,想更多细节,更好地完成报道。”随后,我还是选择将准备好的理由又问了一遍。徐伟半天说话,过了一会儿,他很真诚地对我说:“很抱歉,在后面的采访中我会的态度的。”在随后的问答中,他尽可能耐心地回答了我“琐碎”的理由。即使遇到不愿意回答的理由,他也会婉转地拒绝。
除了提问本身带着诚意,细节至关的一点。一篇优秀的人物报道,会因一两处极为出彩、逼真的细节描写,而令读者久久忘怀。古人品评画作就有 “远人无目,远树无枝”的论断,讲的正是。,要增强人物通讯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要精心、细致地筛选事物本质和人物性格的典型细节。
但新闻工作者在任何时候都权利展开想象的翅膀,尤其是在细节描写上。前苏联著名记者鲍里斯·波列伏依就曾在采访中忽略细节而在报道中闹过笑话。在他所写的一篇描述老工人参加选举的通讯中,这位老工人原本已经秃了头。在报道中,他本着烘托气氛的初衷,描写道:他早晨去前“仔仔细细地梳了头”。文章发表后,引来了知情者的一片哗然。
完人
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绝限于对人物好或坏的简单分类,它应当是一道拥有酸甜苦辣滋味的菜肴。
“完人,却能在时刻体现向上的精神面貌”,新闻人物身上最具宣传性和积极作用毕业论文之所在。新闻记者报道的本意也应是如此:文章报道人物身上的高尚品质,但并不回避人物内心的质问和挣扎。报道者带着“高、大、全”的初衷展开刻画,采访的不断深入,矛盾会逐渐产生,报道的真实性也将大打折扣。
1998年,《南方周末》曾刊发过名为《独行侠五年驰骋十万里,解救六十名被拐受害人》的文章,很好的范例。
文章讲述的是主人公朱光文多次解救被拐人、曾与7名歹徒搏斗等一系列英雄事迹。作者定义的朱光文是散发着英雄气质的“一名侠客”。在外形刻画上,朱光文是“一位身材矮小瘦弱、衣着简陋的侠客”。这样一处出人意料的细节,让人物的真实性跃然纸上。
除此之外,文章中另一处细节也值得体味。据朱光文表示,在工作中有两大困惑:一是地方政府和门不配合,干脆不出警;二是解救了被拐人的“答谢宴”令他承受不起。原来,这位看“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居然有这多无奈?
在我完成《厉莉:两捐造血干细胞的时尚法官》一文时,也曾对这一深有感受。
见面时,厉莉给我的印象是一位非常有活力、守信用、聪明坚强的女孩子。在采访中,始终有理由困扰着我:对于一位普通的年轻爱孩而言,捐献造血干细胞是距离生活非常遥远的事情,厉莉为会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别人呢?她的选择究竟源自怎样的生活呢?
在采访了一大半的时候,厉莉才告诉我, “这一时冲动的决定。在我5岁时,一位远房表姐就因白血病去世了。她的小名和我一样,也叫‘莉莉’。在她离开后,她妈妈每年都会来看我,每次都哭个不停。”有了这段对话,厉莉的顿时生动了:她是一位爱美、聪明的年轻女孩,但她也畏惧。
事实上,读者对新闻人物的全面认识,是以作者描述的典型事例为主线、加之侧面信息而建立的。在人物报道中,人物身上的某些“弱点”是读者新闻人物的信息。比如郭梅尼、徐家良1983年发表于《青年报》的著名长篇通讯《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中,就曾有一大段关于张海迪脆弱心态的描摹。“‘社会不我,给社会做贡献,还不如减少社会的负担。’趁着父母到聊城出差,她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这样的描写降低人物的,反而使读者更加钦佩她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人物报道中无论以细节描写、矛盾描写等何种方式呈现人物,创作者如何以平视的心态观察、人物,才是核心所在。唯有带着“既不仰视亦不俯视”的态度,才得以以人物本身、与之联的人物、受访者家小摆设等多种途径,立体的人物。
试着挖掘更为深刻的主题
人物报道的深刻性一读者在报道的语言、选材、结构内容,到作者的情感倾向,另一更创作者寻找到最为恰当的主题。社会人,每新闻人物身上势必拥有多层次的价值痕迹。,如何选择立意最为深远的主题,对创作者的一大考核。
无论是人物消息、人物通讯,还是人物专访、人物特写等题材,其之处皆:新闻人物的本质特点。文字要勾勒出人物风貌,更要人物的思想和精神世界。
在谢静所著《中外优秀新闻作品赏析》中就曾提到:人物通讯以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典型事迹为主,二者在人物报道中的地位,优秀的人物通讯作品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思想既是世界进展的源泉,互相区别、个体独特性的最本质内容。
在完成《郝振山:“海上铁人”赢尊重》这篇文章的采写时,我就曾面对主题的选择理由。在与同行的几家媒体记者交流时,一致感受到:郝振山是一位坚强、肯吃苦的劳模典范。但仅仅将吃苦耐劳文章的主题,一致感觉缺少了东西。
,在与郝振山交流的中,我逐渐感受到:在他扎实肯干的背后,更加感人的是他身上强烈的荣誉感。外籍司钻手蔑视的言语,会给他非常强烈的刺激;外方合作者带有不公平性的合约,也会激发他内心的强大斗志。基于这样的人物背景,,我决定将主题选为郝振山如何为海上石油开采“赢尊重”。
在描写人物的思想性,以单一的事件描述中新闻人物的所思所想。,完成一件事情,将新闻人物还原至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人物的行动与思想,再现特定与现实生活,以而感染与激励读者。
任何一篇新闻报道中,在其客观性背后都隐藏着作者的思想价值判断,如何在人物报道中相对准确、客观地传递出人物的思想性就显得尤为。《每日新闻》曾发表过一篇关于唐·克劳福德的深度人物特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为避开因的白人身份对这位黑人委员会委员产生观念、文化上的认识局限性,特意采访了新闻人物周围的一系列受访者,他的朋友、同事敌人。
人物通讯的,以先进人物、英雄人物为主,还应大量的“平凡人物”的不凡之处。正如此,人物通讯的写作立足于“深入”二字:深入采访、提炼、消化、深思,进而深入写作。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带着作者对新闻人物深刻的情感体悟和思想感受。
文献:
①宋晓秋白宇:《人物新闻的采写与解读》,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4月版
②张锡杰:《感悟人物通讯:采写经验50谈》,西苑出版社,2006年3月版
③谢静:《中外优秀新闻作品赏析》,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
(作者为青年报国内时事部记者)

相关论文

有关于要把典型人物报道要把握好尺度大专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功能和任务,也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有效途径。典型人物报道,必须尊重新闻规律,要真实、客观、公正。
浏览量:132617 点赞量:29286

话题网络人物话题报道特点和方式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话题新闻”的报道方式在各新闻网站上唱起了主角,它标志着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新闻现象的报道由传统单。
浏览量:106605 点赞量:23544

关于之道人物报道取胜之道

【摘 要】人物报道写作是新闻记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素质,我军著名新闻人江永红因其在人物报道方面卓有建树而广受各界赞誉,其独到的人物。
浏览量:21216 点赞量:5852

塑造论人物报道中性格塑造科研方法和

【摘 要】优秀的人物报道都能够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采访工作,全面深刻地了解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并且以最适合采访对象身份、品格的表现手。
浏览量:84514 点赞量:19253

典型典型人物报道历史分期

【摘 要】目前对典型人物报道的研究非常多,但根据典型人物所蕴含的不同标准和价值取向所进行的历史分期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通过梳理新中。
浏览量:70001 点赞量:15755

采制谈录音报道中人物谈话采制

[关键词]录音报道;谈话;主题广播节目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录音报道,而录音报道中人物谈话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如果采制不好音响和人物谈话,。
浏览量:21411 点赞量:6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