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域外普贤信仰

【中文】:,在追溯普贤菩萨的渊源时,历史地看,尤其将后来普贤菩萨的特点和内容用在追溯其起源的。早在普贤菩萨产生,“普贤”广为使用的词语,广大信众追求的圆满理想“普贤愿”和达到的策略“普贤行”,则是普贤菩萨的起源。早期的普贤菩萨和普贤如来是不一样的,的合流是后来的事。普贤菩萨的出现,内因是其“名称”本身所具有之圆满意义,外因则与当时佛教所处的政治文化环境。最早时期的“普贤行”,泛指追求“理想国度”的实践策略,并无确定的内容,也与普贤菩萨、普贤如来必定的联系。普贤如来和普贤菩萨产生,《悲华经》就其身世作了。“普贤”在内涵不断地发展变化中。普贤如来信仰一度盛行,表现在《大集经》之中,其本体化的倾向十分。随即普贤如来和普贤菩萨信仰合流,普贤菩萨而强化了其本来就具有的“分身”的能力,并使“分身”能力有了“本体论”的和论证。普贤菩萨信仰传到西域后,与当地本有的帝释天崇拜相,汲取了帝释天的诸多内涵,初步形成了的哲学特点。在中,普贤菩萨的也逐渐由模糊不清的护法神转变了声势显赫、特点鲜明的大菩萨。如来藏思想产生,强调人人都有佛性。普贤菩萨以卓越的“分身”能力而遍,而“如来藏”遍,这样因具有性而。普贤菩萨被表征的“如来藏”,这为普贤菩萨在理论建构开出了广阔的道路。从此,普贤菩萨仅仅是助人为乐大菩萨了,也是仅仅佛教的护法菩萨而了,了代表“如来藏”的资格后,他就掌握了“法界”的钥匙,连接真如本体界与现象界的桥梁。《华严经》是次试图以普贤菩萨为代表,以“如来藏”理论来解释世界、人生、解脱的新尝试。《华严经》普贤菩萨禅定甚深,智慧超群,他与毗卢遮那佛同体,契入法界,道行高远,他只为十地以菩萨讲法,又发心广大,誓愿度尽苍生。他给人信心,世界纷繁复杂,但始终有本体,“空”的现象界实际是建立在“不空”的本体法界之的,“不空”的“法界”也“如来藏”,是佛的境界。“如来藏”遍每个人心中,是人人都能成佛的,也佛性,无始以来,被贪妄所染。他所谓的成佛,用一系列策略和智慧使心中本有的佛性重新显现出来的,叫做“性起”。,他为信众创立了一条从“初发心”到“入法界”的修行道路,并将之分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次第;他学习,参访善知识,善财童子为榜样,用“五十三参”的文学方式来抽象的哲学;普贤菩萨讲究“方便”,主张从精神的角度去价值判断,而不要囿于成规;他教导信众,要多学世间技艺,不耻问,这样,才走圆融道。《华严经》将普贤菩萨倡导的这条新的路子叫做“普贤行”。《华严经》中所描绘的高居十地之,既能契入法界,又不住涅槃的境界,在密教中被称为“大普贤地”,经过密教的改造了“金刚界”,普贤菩萨在密典中也被改造成了“金刚手秘密主菩萨”,并与教主“大毗卢遮那如来”、“金刚萨埵”等之间复杂的关系。密教普贤菩萨是著名的“八大菩萨”,显化为“教令轮身”步掷金刚;普贤菩萨还广泛参与众多佛菩萨的仪轨,并在发挥的作用。密教普贤菩萨形态各异,身色也不尽相同,职能更是多样,都以“普贤延命信仰”而集其大成。密教中还有将普贤菩萨毗卢遮那佛的接班人与补处菩萨的,普贤菩萨被与大毗卢遮那佛“同体”。密法修行的标志是“大普贤地”,“见普贤大菩萨身”。而见到了普贤菩萨身也就意味着了修行的目的,了“执金刚”。认识虽将普贤菩萨抬的很高,但密法的授予和传承已经与普贤菩萨了关系,而是“金刚手”和“金刚萨埵”的。无疑普贤菩萨已经失去了在《华严经》主导性地位,他由台前转到了幕后,由主角转为了配角。总之,域外的普贤菩萨,具有智慧性、实践性、神秘性、亲切性、崇高性、圆融性、善巧性、多样性、全面性、终极性等十大特点。
【词】:古代域外普贤信仰普贤菩萨佛教
由硕士论文网www.shuoshilunwen.com整理。
  • 3-5
  • Abstract5-11
  • 绪论 古代域外普贤信仰研究的意义、近况和思路11-55
  • 节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11-15
  • 节 学界研究近况评析15-46
  • 节 研究思路46-52
  • 节 创新与52-55
  • 章 古代域外普贤信仰的起源55-70
  • 节 学术界关于普贤信仰起源的几种55-62
  • 一、佛教和印度教神祇混合说55-58
  • 二、普贤菩萨代表"如来藏"说58-60
  • 三、"雅利安人理想化的故土"与"某有地位的在家居士"混合说60-62
  • 节 所持的62-70
  • 一、普贤菩萨的起源62-66
  • 二、普贤菩萨产生理由的综合浅析浅析66-70
  • 章 古代域外普贤信仰之发展70-78
  • 节 普贤如来在《大集经》本体化倾向70-72
  • 节 《悲华经》中普贤菩萨身世、特点的明晰化72-76
  • 一、《悲华经》对普贤菩萨身世的72-74
  • 二、普贤菩萨特点的明晰74-76
  • 节 《生经》中普贤菩萨与普贤如来的合流76-78
  • 章 法华系统崇尚的普贤菩萨78-93
  • 节 《法华经》两个译本中普贤菩萨的、地位的对比78-81
  • 一、《正法华经》普贤菩萨78-80
  • 二、《妙法莲花经》普贤菩萨80-81
  • 节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里普贤菩萨了真如界的导师81-85
  • 一、《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里的"普贤行"81-84
  • 二、《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对普贤菩萨的提升84-85
  • 节 《法华经》与《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里普贤菩萨的比较85-88
  • 一、《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里普贤菩萨的特点85-86
  • 二、《法华经》与《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普贤菩萨的比较86-88
  • 节 普贤菩萨与帝释天的融合88-93
  • 一、帝释天的渊源与特点88-90
  • 二、普贤菩萨与帝释天的融合的理由浅析浅析90-93
  • 章 普贤菩萨与"如来藏"的93-105
  • 节 "如来藏"的由来93-97
  • 一、"如来藏"的思想93-94
  • 二、"如来藏"的渊源94-97
  • 节 "如来藏"与"法身"、"法界"97-102
  • 一、"法身"涵义的演变97-101
  • 二、"法界"涵义的演变101-102
  • 节 普贤菩萨与"如来藏"102-105
  • 一、普贤菩萨与"如来藏"的102-103
  • 二、普贤菩萨与"如来藏"的意义103-105
  • 第五章 鼎盛之普贤:华严本尊105-206
  • 节 华严经的形成地点105-111
  • 一、诸家之说法105-107
  • 二、之107-111
  • 节 华严类单品经普贤菩萨的地位不断升111-120
  • 一、《兜沙经》、《本业经》等单品经中普贤菩萨出现111-112
  • 二、《兴显经》中普贤菩萨地位超过诸佛112-114
  • 三、其他华严单品经中普贤菩萨的地位不断升114-120
  • 节 鼎盛之普贤:华严本尊地位之确立120-129
  • 一、《华严经》的"序论"120-122
  • 二、行法122-123
  • 三、等觉阶段123-128
  • 四、普贤地阶段128-129
  • 节 《八十华严经》对普贤菩萨的继续提升129-137
  • 一、序论新增对普贤菩萨的提升129-134
  • 二、其他新增对普贤菩萨的提升134-137
  • 第五节 《四十华严》、《普贤菩萨行愿赞》中普贤信仰与弥陀信仰的圆融137-143
  • 一、《普贤行愿品》的来历137-139
  • 二、普贤信仰与弥陀信仰的融合139-143
  • 第六节 "普贤行"的及行法143-162
  • 一、"普贤行"即"普贤菩萨之行",是含摄佛教行法的圆满之行144-145
  • 二、"普贤行"的修行145-151
  • 三、修行层面的"普贤行"151-162
  • 第七节 《华严经》里的普贤哲学162-176
  • 一、《华严经》中有关普贤的若干哲学162-165
  • 二、《华严经》中普贤哲学的内涵165-171
  • 三、《华严经》中普贤哲学的来源171-173
  • 四、《华严经》中普贤哲学对般若思想的汲取与发展173-176
  • 第八节 《华严经》中普贤菩萨与神祇的关系176-193
  • 一、普贤菩萨与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的关系176-183
  • 二、《华严经》中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的关系183-189
  • 三、《华严经》中普贤菩萨与观音菩萨的关系189-190
  • 四、《华严经》中普贤与弥勒的关系190-193
  • 第九节 《华严经》中普贤菩萨的特点与普贤法门的新气象193-201
  • 一、《华严经》中普贤菩萨的特点193-195
  • 二、《华严经》中普贤法门的新气象195-201
  • 第十节 《华严经》中普贤菩萨的功能201-206
  • 一、《华严经》中普贤菩萨的功能201-203
  • 二、《华严经》、《法华经》中普贤之比较203-206
  • 第六章 密教中普贤菩萨的变异206-283
  • 节 密教与密教思想206-210
  • 一、密教的思想206-209
  • 二、密教的特点209-210
  • 节 早期密教普贤菩萨210-213
  • 一、早期密教中普贤菩萨地位不及观音、弥勒210-212
  • 二、早期密教的后期阶段普贤菩萨地位的升212-213
  • 节 胎藏密法普贤菩萨及普贤仪轨213-221
  • 一、普贤菩萨在《大日经》中与金刚手并列,为诸菩萨之代表213-214
  • 二、胎藏密法仪轨中普贤菩萨的角色214-216
  • 三、法华曼荼罗普贤菩萨216-221
  • 节 金刚密法普贤菩萨及普贤仪轨221-235
  • 一、《金刚顶经》中普贤菩萨与金刚手合一221-224
  • 二、金刚密法普贤仪轨224-229
  • 三、普贤延命仪轨229-235
  • 第五节 轮王密法普贤菩萨与普贤仪轨235-240
  • 一、轮王密法简介235-238
  • 二、普贤菩萨在轮王密法地位238-240
  • 第六节 普贤与金刚萨埵240-250
  • 一、《大日经》中"金刚萨埵"为"金刚勇猛"之意240-242
  • 二、金刚萨埵在金刚密法中与金刚手合一242-244
  • 三、金刚萨埵的起源244-250
  • 第七节 普贤菩萨与密教神祇的复杂关系250-259
  • 一、密教中普贤菩萨与毗卢遮那如来的关系250-256
  • 二、密教中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的关系256-258
  • 三、密教中普贤菩萨与神祇的关系258-259
  • 第八节 密教里的普贤哲学259-269
  • 一、密教中关于普贤的若干哲学259-266
  • 二、密教普贤哲学的内容266-269
  • 第九节 密教中普贤菩萨之变异269-275
  • 一、身色分类的普贤269-273
  • 二、其他的密教普贤273-275
  • 第十节 密教中普贤菩萨的功能275-283
  • 一、密教中普贤菩萨的一般性功能275-278
  • 二、密教中普贤菩萨典型的"延命"功能278-283
  • 第七章 古代域外普贤信仰的特点283-292
  • 节 古代域外普贤信仰的特点283-289
  • 节 古代域外普贤信仰与化之普贤信仰之比较289-292
  • 文献292-30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308-309
  • 后记309-311
  • 作者简介311

相关论文

试议普罗关于普罗柯比宗教信仰理由

摘要:普罗柯比是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时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有关他的宗教信仰问题在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从查士丁尼时代的宗教环境和普罗柯比。
浏览量:22928 点赞量: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