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医械市场:乱中求胜

中国的医械市场鱼龙混杂,共有超过6000家的制造商,且分销渠道复杂,又缺少高质量的行业数据,导致市场极度混乱。
尽管如此,人口的变化、支付水平的提高、医疗改革,以及政府投资都使得医械市场未来的增长持续给力,至少为未来5年内的持续扩张创造了条件。
中国医械市场目前约有2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过去5年保持了约20%的年增长率,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3大医械市场。200亿美元市场规模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固定设备(50亿美元)、个人医疗设备(30亿美元)、植入物(20亿美元)、体外诊断(20亿美元)和其他高值医疗设备或耗材(10亿美元)。余下约1/3的市场(70亿美元)主要是低值耗材和设备,如手术工具、医用敷料等。
从企业属性来看,本土企业现在占据了主要细分市场(不包括低成本耗材和设备)份额的40%。在不同细分市场中,跨国公司和本土公司市场份额有显着差异。例如在骨科植入物部分,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如美敦力、强生、史赛克和Synthes公司(2011年4月由强生公司收购)共占据脊柱植入物市场的70%以上,而余下部分由约50家本土公司瓜分。而在创伤植入市场,则主要由当地的领导品牌带动,目前拥有约60%的份额,如创生和康辉医疗。
市场扩容的机会
尽管中国医械市场始终保持着约2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但本质上来说,这一市场的需求还未完全释放,特别是在治疗策略复杂的情况下。例如,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国城镇患者在2009年只有约9%,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如印度是11%,德国是44%,韩国是60%,瑞士是71%,由此显示了中国有显著的增长空间。
除去这样的市场基础之外,对医械支付能力的提高是可支配收入增加和医疗改革的结果。例如,政府努力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计划,到2011年医保覆盖比例已经增加至95%以上。在未来,政府将重点转向扩大覆盖范围,增加保险补贴,使患者自付比例在2015年占卫生总费的30%以下。
改革要求发展基层医疗怎么写作体系(包括社区医院和县、乡、村医院和诊所)也对医械的市场需求有显着的积极影响。低层次的医疗怎么写作提供者一直对固定设备有特殊需求。例如,县级综合医院和县中医院配发的医械产品的预算约40万和32万美元,分别用于2009年至2011年的设备翻新。而在同一时期,财政投入约21亿美元用于整修约4000家县医院,6000医械市场:乱中求胜由优秀论文网站www.shuoshilunwen.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多所乡镇卫生院及25000家乡诊所。
由于药物的预算压力越来越大,医院开始关注增加使用的诊断怎么写作和设备而带来的收益,以平衡收入中药物贡献的下降。
除了医疗改革,中国医械市场在未来5年将从政府的战略和支出优先级中受益。“十二五”规划设置了医械行业科技战略和产业目标,政府的持续投入及承诺将有助于维持该行业的健康成长,但实际影响将需要更具体的政策落实到位。
竞争带来挑战
虽然目前在中国医械领域存在大量的增长机会,大多数公司在过去的5-10年相当成功,但是从现在开始,随着中国市场政策的变化和终端市场竞争的激烈,真正的赢家即将揭晓。
首先,新产品的审批变得日益艰难。自1996年,政府公布第一个医械注册准则以来,已十余次修订和增补审评策略。例如,进口的Ⅲ类医械产品需要越来越多的本土临床试验(例如植入式医械)。
医械分销体系是导致市场复杂性的另一个因素。由于需要维持与医院的关系,分销商仍不可或缺。我国有超过1.5万名医械经销商,因此,医械企业需要根据不同产品、地域,采用特色分销模式,才能有效达到市场。
同时,招标过程的复杂性放大了市场准入和定价的压力。医械招标一直混乱,虽然政府一直试图寻找一个更好的模型。2004年,卫生部要求8个省份启动集中招标,其他大多数省参照执行;2008年,招标权力被下放到省级;2011年,广东、河南等举行了省级招标,导致削减20%-30%。
与招标相呼应,中国医械怎么写作的费用和报销体系也相当复杂。例如,外科手术设备过程使用费定价范围在烟台需要200元而在常州只需30元,在沈阳则免费。同样,医械的报销在不同城市间有着显著差异,这涉及到医院的具体政策。例如,2012年,宣武医院成为北京唯一一家可以报销CT引导下射频消融的医院。
招标导致的定价压力不断加大。且目前,政府正在研究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制约流通环节的成本加价,这将进一步影响医械产品的。
同时,作为医保支付改革的一部分,政府正在探索新的模式以更好地制约医疗费用。这些措施包括在上海的医保总额预付,北京6家3甲医院的按病种付费以及广东省的按人头付费,这些最终也会影响到医院医械的消费。
过去,由于产品质量和技术壁垒,跨国公司和本土公司一直在产品和市场上分工明确。但最近几年来,终端市场的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例如冠状动脉支架,本土企业已经接手了跨国公司75%的市场份额;本土企业也已接手了70%的分子诊断市场。毫无疑问,终端市场将成为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在未来的主要战场,每个阵营都在着力扩大其产品组合,以迎合中国日益广泛的客户需求。
跨国公司将会把市场扩展到前20—30名城市之外,如GE、飞利浦、美敦力已经或计划推出在和价值方面更具吸引力的产品,他们还在调整商业模式,探索终端领域的合作和收购,以扩大他们的存在感。而本土公司则会在政策和资本市场的支持下进入更复杂的产品领域。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