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没落,《诗经》中没落贵族形象

摘要:《诗经》是我国部诗歌总集,广泛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五百多年来的社会生活,了大量先秦时期的风土民情。,没落贵族是。以历史背景出发,对《诗经》中几首没落贵族诗歌做出简要浅析。
词:《诗经》;没落贵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009-01
一、
《诗经》我国部诗歌总集,了大量先秦时期的风土民情,上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读它就好像读了一部周族以后稷到春秋中叶的进展史。(P3)而在篇章中,都没落贵族的身影。处在历史的节点,春秋战国之际产生了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商业金钱浪潮的,科技的进展,士阶层的崛起等社会动态,周朝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变化。贵族社会地位下降,含着金汤匙的享有先前的财富与特权。春秋中后期以降,士人阶层兴起,农民读书人而稍有“上升”,相对人数不多的没落贵族和所谓贵族阶级最低级成员被动“下降”。,没落贵族是《诗经》中或缺的角色。

二、没落贵族产生背景

历史上最早的贵族,追溯到远古的三皇五帝。当时氏族部落社会时期,这些贵族以组织上来说有名义上的天下共主,部落亦有独立的部落首领。这些首领可能贵族阶层的最初形态。
以夏朝开始,的贵族形态发生巨变。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贵族阶层分裂两个等级。共主被单一的部落或家族所垄断,形成的“王”,世袭制度导致血缘联系贵族交接承袭的必要条件,排除了血缘之外的人。以西周开始,不同等级贵族之间的差别更显著。到了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展,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腐朽的奴隶制已经束缚生产力的桎梏,奴隶主贵族更是其对奴隶和平民的剥削压迫,而阻碍历史的反动势力。,出现了被压迫的奴隶、工匠以至国人反对奴隶主贵族的激烈斗争。

三、《诗经》没落贵族

没落贵族社会变革的角色,的诗歌《诗经》。比如《王风·兔爰》、《魏风·园有桃》、《秦风·权舆》、《陈风·衡门》、《桧风·隰有苌楚》、《曹风·候人》等等,这些诗篇塑造了个印象深刻的没落贵族。在《诗经》中,或高声哀叹,或愤世不平,或羡慕他人。这些来自不同的没落贵族都悲观厌世等特点,其鲜明的个性还是差别的。分为几种:

(一)怀念过去,消极厌世

现实的不如意,不禁回忆起过去的美好。在《王风·兔爰》中,有这样一位没落贵族,他嫉妒厌恶现实世界,希望“尚寐无吪”,“尚寐无觉”,“尚寐无聪”,恨不得把眼、耳、口等器官都闭上,达到彻底的与世隔绝。没落贵族留恋西周宣王所谓的盛世,那时候虽有天灾,但无人祸,贵族的地位和利益动摇。而东迁,有些贵族失去了土地和人民,阶级地位起了变化,还要服役。崔述在《读风偶识》中:“其人当生于宣王之末年,王室未骚,是以谓之‘无为’。继而幽王昏暴,戎狄侵陵;平王播迁,家室飘荡,是以谓之‘逢此百罹’。”这样天翻地覆转化时期,现实的落差使他产生了的厌恶心理。他先以狡兔与野鸡这两种意象起兴,羡慕狡兔自由而生活压力,现在却如野鸡一样,迫于生计,饱受战乱之苦,还要服劳役,晦气百般。当然,以现实角度来讲,除非死亡,他的“尚寐无吪”,“尚寐无觉”,“尚寐无聪”理想是的,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谈诗时曾:“一般说来,写能发生的事,用这样的话来辩护:‘为了诗的效果’,或是对改善现实的一次尝试’,或‘是可接受的传统’。就诗的效果而论,一件能发生但具有可信性的事情,要比一件可能发生但不具有可信性的事情更好。”这位贵族正是以这样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失望与厌倦,无疑是最强有力的呐喊。
《桧风·隰有苌楚》也体现了这样一位厌世的没落贵族,比王畿之地的那位没落贵族厌世更甚。诗人在颠沛流离中,不禁厌恶人类社会,竟然放下人性,羡慕起草木的欣欣向荣,无忧无虑,逍遥自在,将自我理想寄托于微道的草木上。想到如今连草木都不如,怎能不厌倦世界!表达了极端消极的态度。

(二)饥贫交迫,悲哀自伤

地位的丧失伴经济的困窘。这些没落贵族地位下降导致常常陷入饥饿的困境。《魏风·园有桃》就体现了忧贫畏饥的没落贵族。或许他风光无限,即便钟鸣鼎食,至少也衣食无忧,现在却穷的饭吃,为吃食发愁,只能采摘园子里面的桃子和枣来充饥。也许身体上的穷困还是次要的,内心的愁苦更是无处消解。生活的困境让他对朝廷政策心存不满,唱起歌谣来讽刺世事。那些不人却嘲笑他唠叨且无理取闹。而在诗歌的末尾作者只得试图来自我纾解苦闷情绪,尽量保持豁达的心态,高呼“其谁知之,盖亦勿思!”,自我安慰却又无奈的叹息。

(三)嫉妒他人,讽刺讥诮

贫寒没落,而那些新兴地主阶级却上升发达,不免令这些没落贵族心中愤懑不平,对其讽刺。曹国的没落贵族便在《曹风·候人》中讥诮那些做了贵族的暴发户,对那些穿红皮绑腿的高官,深为嫉妒,讽刺。“不称其服”,诅咒不会长久得意。自欺欺人的是可笑的,但这首诗也值得称道的地方,这位没落贵族显然善恶分明的,他对那些努力工作的小官则表示同情与,应得的劳动酬劳,让了这位贵族理性、可爱的。

(四)爱慕虚荣,死要面子

也许是自身豁达,也许是对未来还抱有幻想,《桧风·隰有苌楚》则是一位没落贵族安于贫贱的诗。在诗中,他的生活已经到了极端贫困的地步,他却不以为意,更是奢求的自我想象与心理暗示去宽慰自我。房子破旧到连门框都,他却“衡门之下,栖迟。”;早已饥肠辘辘,他却“泌之洋洋,乐饥。”;即便吃的是糟糠,他却反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就连娶妻的事情他也能看得很开,有娶齐姜、宋子的资格,他却娶到她们,联系并不大,不会影响的光鲜。活脱先秦时期的阿Q。
四、结语
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诗经》这些没落贵族当时社会动荡的缩影,的处境又想起当时另外两位伟大的没落贵族——孔子和庄子。相比《诗经》这些没落贵族,这两位显然更值得敬佩。在身份地位下降,生活陷入困境的时候,并沉溺于回忆过去的美好,更消极厌世或艳羡他人,积极接受现实,探讨新的生活方向,新的哲思。,无论是这些优秀思想家还是上面那些平庸的没落贵族,的标志,尤其是《诗经》这些没落贵族,无论样的性格,都在用真实质朴的人生体验与感受抒写一曲曲忧伤或尖锐的人性之歌,具有的文学作用毕业论文和现实作用毕业论文。
文献:
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黄纪华.“士”与“士人阶层”之构成[J].职大学报,2004(3):30.
[3]朱绍侯、张海鹏、齐涛,.古代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4]Aristotle(著),郝久新(译).诗学[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相关论文

阐述诗经《诗经》中叠音词形象性

[摘要]叠音词的大量运用是《诗经》语言的一大特色。叠音词的形成是文学(诗歌)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叠音词一般具有模拟声音、描写性状的作。
浏览量:94374 点赞量:21077

关于从翻译生态环境看《诗经》英译

摘要: 本文从翻译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两个《诗经》英译的外部和内部环境,认为在客观的翻译生态环境特别是经济环境下,翻译参与。
浏览量:22513 点赞量:6539

教学《诗经》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内容摘要:《诗经》作品,内容十分广泛,交织成一幅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从多个方面展现殷周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它的每篇作品,都潜含着无。
浏览量:34118 点赞量:8724

教学《诗经》对后世诗歌影响

摘要:《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对我国诗歌发展有重要意义:1、《诗经》以抒情诗为主流;2、《诗经》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3、语言简练。
浏览量:20495 点赞量:5786

教学《诗经》“风”和“二南”覆射

【摘要】界定《风》诗之“风”从其形式内定,而因从其内容的性质去推定。古代“风”的隐喻是牝牡相诱;“雅”的隐喻是女阴崇拜;“颂”的隐。
浏览量:11512 点赞量:4322

山歌,客家山歌对《诗经》传承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故嗟叹之,嗟叹之,故咏歌之,咏歌之,不知手之舞之足。
浏览量:131505 点赞量:28437

试述汉书诗经《汉书》和汉代《诗经》学

摘要:本论文探讨主要把握两条线索。其一,以《汉书》为主要依据,参照《史记》、《后汉书》等其他史料,力图对汉代《诗经》学发端、进展的。
浏览量:22500 点赞量:6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