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国际收支1982年从来中国国际收支变化走势与理由分析

摘 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国际收支这一衡量标准来反映出来,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中国国际收支多年持续双顺差,这充分表明了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对1982以来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研究,以确定中国国际收支变化趋势和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国际收支 经常账户 资本账户 储备资产项目
国际收支的定义是记录一国居民在特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货币总额。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体现该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交易的规模、结构等状况。所以研究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能够很好地为对外经济分析和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文以1982年-2012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例,对经常账户余额、资本账户余额、储备资产项目的增减幅度与变化趋势做了分析,并指出了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对于了解中国国际经济贸易运行情况与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1982年-2012年,是我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段时间,尤其是21世纪头8年经济总量保持两位数稳定增长,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

一、国际收支结构演变

1982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大致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逆顺差配合阶段(1982年-1993年)

这一段时期中,逆顺差配合共有9年时间,经常账户资本有5年时间是“双逆差”。总的来看,经常账户累计54.36亿美元顺差,年均顺差仅4.53亿美元;资本账户余额仍然较小,除因宏观经济过热而出现逆差的1993年外,年度余额从未超过100亿美元,累计余额475.99亿美元,剔除1993年的234.85亿美元,只有241. 34亿美元,每年平均顺差39.67亿美元。这段时期的国际收支结构遵循发

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shuoshilunwen.com

展中国家一般规律:国内经济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需要从国外购置大量机器设备与原材料;在国内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唯有引入外资才能弥补这一缺口。

2.持续“双顺差”阶段(1994年-2012年)

这段时期内,中国国际收支结构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双顺差”现象持续时间长达到18年,且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顺差额度与上一阶段相比有大幅增长。
以中国加入WTO的2001年为界,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即1994-2001 年和2002-2012年。
第一个阶段,除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所引起的资本项目逆差超过60亿美元以外,其他年份均表现出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和稳步上升的现象,累计盈余分别增加到1439.9亿美元和1678.57亿美元,年均盈余分别增加到319.98亿美元和37

3.02亿美元,并且二者盈余非常接近。

第二阶段,不仅呈现出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顺差均不间断、迅猛且爆炸式增长,而且连过去一度处于逆差状态、备受有大量“资本外逃”争议的误差与遗漏账户, 也从2002年开始连续3年转为顺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发展呈增长趋势,外汇储备也呈现出大规模上涨态势。尤其是在最近10年,外汇储备增长幅度日益增加、增长速度日渐增大,在2011年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达到31811.48亿美元,2009年则出现井喷式式增长,增加4531.22亿美元,达到23991.52亿美元,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二、经常账户差额

1.变动规律

如1982-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差额趋势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1982年-1989年,中国经常账户差额为负值;1990年-2011年,中国经常账户大多一直是盈余状态,并且从总体上看余额呈增加趋势;从2003年开始,上升幅度呈现指数增长;2008年以后有大幅回落。

2.变动原因

基于上述理论、实际以及整体背景的综合分析,中国经常账户余额快速增长,并呈现长期顺差的原因来自于国民储蓄、外贸政策、汇率制度等方面。
(1)国民储蓄
中国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国内整体消费能力较弱的情况下,由高投资所导致的资产过剩只能通过对出口来解决,由此导致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国内储蓄和消费结构不均衡是导致中国经常账户余额近几年连续增长的一大动因。
(2)外贸政策
我国政府为了积极倡导以出口扩大内需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鼓励出口,这些外向型经济政策和措施十分有利于商品竞争优势的凸显,使出口高速增长,经常账户顺差持续扩大。
(3)汇率制度
在现行结售汇制、资本账户管制和汇率制度影响下,我国外汇储备数量大幅增加。强行结汇制度导致了外汇供过于求的局面,中国人民银行为了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就必须在外汇市场上收集大量外汇,造成银行储备资产增加的局面。因此,经常项目始终处于巨额盈余状态。

三、资本账户差额

1.变动规律

如中国国际收支资本账户差额趋势图。
1982年-2012年期间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保持顺差,除了个别如2001年和2004年存在逆差。在1982年-1991年期间,我国以贷款方式的资本流入占的比重较大,主要原因在于这一时期我国刚刚开始着眼于利用外商投资,处于吸引外资的起步阶段。到1992年以后,直接投资在资本收支中所占的比重大大增长,这从根本上也归功于我国利用外资力度的大幅增加。由于人民币开始大幅度贬值,到1994年初,短期资本逆差比上年减低24%,而长期资本顺差比去年增加29%,而1995年的长期资本顺差也进一步增长

4.8%。

2.变动原因 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以前,资本金融项目账户小于外国直接投资余额。2009年以后,资本金融项目账户开始高于外国直接投资账户余额。与此同时,以前资本金融项目余额增长依靠单一推动力的格局开始打破,其他账户余额持续大幅增加成为又一主要推动力。截至2011年,其对资本金融项目账户的贡献度已达到43%,为金融项目余额的增长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四、储备资产项目

1.变动规律

如中国国际收支主要账户差额走势图。
第一,经常项目处于顺差占绝大多数年度,只有5个年度经常项目存在逆差,处于顺差的共有21个年度。
第二,资本和金融项目处于顺差占绝大多数年度,只有6个年度资本和

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shuoshilunwen.com

金融项目存在逆差,处于顺差的共有20个年度。
第三,储备资产是增加占绝大多数年度,只有4个年度的储备资产呈减少趋势,呈现增加形势的共有22个年度。
第四,从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绝对额上看:1995-2007年绝对额较大,大于100亿美元;1982年-1989年绝对额较小,低于25亿美元;其余年度的绝对额处于30-100美元之间。

2.变动原因

1999年-2000年和2005年-2007年,经常项目顺差超过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经常项目顺差导致储备资产增加。2001年、2004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是储备资产增加的主要来源;2002年、2003年,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对储备资产增加额的贡献相当。2003年-2007年,储备资产迅速增加,2007年增加量甚至达到四千亿美元。
五、结论
通过对1982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三个账户的研究,深入分析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变化趋势。
一方面,国际收支的顺差对经济增长起到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另一方面,这些顺差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由此加剧。但从总体上看,国际收支的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远大于由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适当保持收支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好处。
从短期来看,一定量的顺差的确能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认识到大量的顺差同样也会对中国经济种种其他方面造成无法预料的影响和不可控制的压力。通过调整顺差额度,实现国际收支均衡,才能真正提高本国经济竞争力,适应瞬息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
综上所述,这就要求我们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适度控制顺差额度,从长远角度看,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动态均衡和适度顺差。
参考文献:
张少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形成原因与化解之道[J].甘肃社会科学,2005(5).
王子先、张晓静.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国际经验及对策[J] .中国金融,2007(10).
[3]于淑静.探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及对策[J] .北方经济,2007(2).
[4]唐建伟.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现状、原因及影响[J].国际贸易,2007.

相关论文

中国国际板创建所面对理由和对策

论文摘要【摘要】中国资本市场的相对落后,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体经济进展的要求。在此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改善中国证券市场,创建国际板的。
浏览量:58735 点赞量:13808

国际贸易中反倾销理由与中国应对对策

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达到1 2万亿美硕士论文网,即将超过德国位居世界首位。未来几年内中国将处于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
浏览量:58553 点赞量:14008

中国地位论中国国际地位变化

摘要:现代世界系统是一个由中心区、半边缘区、边缘区构成的,现在已经囊括全球,各主权国家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的共同体。一体化、不同区域间。
浏览量:16651 点赞量: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