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耕地人口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开发与其环境影响结论

摘要:奇台-济木萨地区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显著。本地区所处气候带是温带,光热资源条件较好,能够满足较多农作物的光热需求,天山雪融水和南部山区的降水可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历程中对水的需求。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完成对新疆的统一之后,在奇台-济木萨地区开展屯田活动,转变了本地区在此之前以牧业为主要人类存活活动的局面。相较于牧业,农业生产是更为剧烈的人类活动,农业生产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更为显著。同时农业生产能够反作用于环境,与牧业计较,农业生产活动作为比较强烈的人类活动必定会转变当地的植被和水资源情况,以而影响生态环境。由此本论文选择奇台-济木萨地区(东自至今木垒县,西至今吉木萨尔县)作为探讨区域,讨论本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耕地面积变化以及农业进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业进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述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得以开展的基础,也是认识农业生产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基础;政治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也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由此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在行政区划上的变化也一定程度上是对这一地区社会经济进展的反映,这些社会因素也一定程度上是进行农业开发的基础。第二章讨论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的人口,人口是农业生产活动的承担者,也是农业产品的消耗者,者联系密切。第三章讨论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的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以更为直观的角度说明着农业生产活动的规模和程度。以上第二章和第三章,以人口和耕地两个方面讨论了农业的进展情况,得到以下结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至同光之乱之间,奇台-济木萨地区总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农业进展情况较好;战乱之后,农业人口大量减少、耕地抛荒严重,之后恢复情况不容乐观,直到清末才勉强恢复到嘉庆年间的水平。第四章探讨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进展的环境影响,清政府大力支持农业开发之后,大批屯兵和户民迁入,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垦成农田,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加剧,转变了这里的地表植被和水资源分布,对地理景观造成了比较深远的影响。虽然农业开发和进展能够转变地表植被,让农作物替代了原始植被,但除了人为选择之外,这些农作物还会受到环境选择,适应环境的农作物才能生长。奇台-济木萨地区经过清代的开发和进展,农业生产与环境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开垦农田、兴建水利虽然一定程度地转变了自然环境,但是并没有造成环境恶化等后果。关键词:农业开发论文人口论文耕地论文环境影响论文

    摘要3-5

    Abstract5-9

    绪论、选题作用及探讨综述9-15

    (一)、论文选题的探讨作用9-11

    (二)、探讨近况浅析11-15

    第一章 清代奇台-济木萨农业开发的自然与社会基础15-19

    第一节 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15-16

    第二节 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的社会基础16-19

    第二章 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19-45

    第一节 清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人口的迁入21-23

    第二节 1766-1863年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人口的聚集与增加23-39

    一、户口统计24-25

    二、奇台-济木萨地区各类农业人口的迁入历程25-30

    三、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人口规模及其演变30-39

    第三节 1878-1911年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人口的再聚集39-45

    一、战乱后农业人口数值变化39-40

    二、乱后人口的再聚集40-41

    三、清末奇台-济木萨地区人口规模与农业恢复41-45

    第三章 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的耕地面积变化45-61

    第一节 水利建设45-48

    一、清代农业开发前期的水利建设45-47

    二、清代农业开发后期的水利建设47-48

    第二节 耕地面积的变化48-59

    一、乾嘉道时期奇台-济木萨地区的载籍耕地面积48-56

    二、清朝末期奇台-济木萨地区的载籍耕地面积56-59

    第三节 耕地分布的空间特点59-61

    第四章 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进展的环境影响61-65

    第一节 植被分布的时空变化61-63

    第二节 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变化63-65

    结论65-6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