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陆和台湾高中国学教材交流尝试和反思

台湾出版教材较权威的出版社是正中书局、三民书局和龙腾书局。经过比较,笔者把正中书局2001年2月初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去“中国化”前的版本)作为交流尝试的样本。

一、台湾高中国学教材简介

台湾高中语文教材包含三种:《高中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三种教材都安排上课的时数,都有教参(台湾称“教师手册”),有专任教师,需评定成绩。
台湾有与大陆参考的《高中国文》,还有大陆没有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内容是对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四书》的解读。《国学概要》(上下册),内容是中国清代《四库全书》经、史、子、集,是高二年分班后文科一定要修的(台湾和大陆一样,从高二开始文理分科,文科叫“社会组”,理科叫“自然组”)。我认为《中国文化基本教材》能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进而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共六册,第一至三册是《论语》选读,第四五册是《孟子》选读,第六册是《大学》和《中庸》选读。供台湾高级中学一至三年级使用。该套教材每周安排1课时(台湾1课时50分钟)。虽只有一课时,但它体现了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重视。该书的编辑目标是“在于陶铸高中学生优雅之气质、高尚之品德,并启导人生意义,宏扬中华文化”。该书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分册,精选其中内容,依各章的性质,分类汇聚,每类之中,再分若干节目,使义理相近之篇章,得以相互阐发,让学生确切了解其旨趣。以《论语》选读为例,选的是孔子“论修养”、“论道德”、“论仁爱”、“论孝友”等,在论修养篇中,有“自省”、“远怨”、“论君子”、“论君子与小人”等,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为人处世原则。如《论君子》篇中,共选了孔子13条言论(第一册),其中第10条为: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台湾教材对孔子此条言论是这样向高一的学生解释的:
人生从生到死,依照生理、心理的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幼、少、壮、老四个时期。幼之时,心智未开,一切都赖父母照顾。但是步入少年后,每一阶段都有难题。少之时,由于生理上开始发育,于是产生了男女,但是这时心理的成熟不足,检测如纵其,会影响身体的发育成长,甚至留下病根,所以孔子告诫我们“戒之在色”。到了壮年之时,生理的发育已经成熟,生命力最为旺盛,体力也最为充沛,支配欲最强,由于好胜,容易顺其血气,好勇斗狠,动辄恶言相向,拳脚相加,甚或刀相见,这样岂不成为暴力世界?所以这段期间,要用理性来约束自己,孔子告诫我们要“戒之在斗”。到了年老之时,体力衰弱了,对于未来产生了恐惧,但对于已往也产生了依恋,对于既得的权势名位,不肯轻易放弃,居高位者,不知退让;执权柄者,不肯交替。直到衰老昏聩,依旧如此。这是人类的通病,所以孔子告诫我们“戒之在得”。
这样的解释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敢于直面生活,而论文格式范文单纯的道德说教,学生是较容易接受的。我认为台湾高中语文教学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论文格式范文在皮毛方面,而是深入骨髓的,是一种真正的血脉传承。台湾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明显比大陆学生学到的还要多。
大陆的高中语文课改善行好几年,新教材也修订了好几轮,可我总觉得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方面缺乏系统性,深入。台湾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到的国学知识,比大陆学生还要多。龙的传人丢掉龙的文化,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传承这条龙的血脉。

二、海峡两岸高中国学教材交流实践的过程

笔者做了两个课题研究: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和厦门市基础教育研究课题《海峡两岸高中教学比较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尝试做了两次两岸国学教材交流的实验。
第一次实验:在2005年高一年段开设选修课《两岸语文教学比较》,把台湾高语文课本介绍给大陆的学生,介绍了《高中国文》,还重点介绍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选修课由于名额限制才30几名,第一堂课上完后,学生非常喜欢“国学”,并且认为很有用,第二堂课达到80多位,很多是从别的科跑过来的(还有其他科的老师也过来听“国学”)。普通的教室已坐不下,好多学生愿意站着听课,后来只好换到大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原来,中国的传统文化论文格式范文学生不喜欢,不接受,而是我们没有好好地教给学生啊。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台湾学生学习国学的情况,笔者把台湾国文试题介绍到大陆,有98%的学生喜欢做台湾版的习题,他们认为大陆的习题内容枯燥乏味,题型单调呆板,而台湾的习题生动活泼,有生活气息,实用性强。他们还感叹:台湾的学生“真好命”,因为他们做题是一种享受。笔者后来把台湾历届高考国文试题精选了一些,结合大陆高中语文的《考试说明》,开了一堂市级公开研讨课《古典的现代化——大陆版与台湾版《师说》习题的比较》,许多大陆语文教师感到耳目一新,争先拷走该堂课的课件。
第二次实验:在2006年的新高一开设《国学》校本课,2006年福建省高中课改全面铺开,我校被确定为福建省高中课改样本校,因而校方让我在课改年段开设校本课,笔者借鉴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组织《海峡两岸高中语文教学比较》课题组的老师,编了一套《国学》系列校本教材,即《中国孝文化》《中国士文化》《中国礼文化》《中国义文化》《中国廉文化》《中国友文化》《中国仁文化》等。如借鉴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论语》论“孝”部分,加上“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和现代感人的“尽孝”故事编成《中国孝文化》。如《中国士文化》,我辑录了《论语》论“士”,《论语》论“君子”,《论语》论“君子与小人”等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教育。学生都盼望着上《国学》课,因为课堂采用讨论发言加分制,高中学生如同小学生般争先恐后发表意见和看法,有的学生开玩笑说,抢不到发言都快急出心脏病了!他们对《论语》观点讨论非常热烈,经常分成两派辩论,即古代派和现代派。古代派认为孔子的观点是正确的,应该传承,现代派认为孔子有些观点已经过时了,应该摈弃。如《论语》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则浅显易懂的句子,古代派认为:孔子的观点是对的,尽孝应尽量留在父母的身边,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照顾他们;现在派则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况且孔子也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教师则引导,他们都有道理,只是这则《论语》的现代意义是告诫我们,不要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这样父母亲会操心的。让父母担心、操心,这也是不孝啊!有个学生竟然说:“老师啊,我们班上某某同学是他父母被他气得离家出走了!”
还有个女生整天郁闷想,原来她父母离异,父亲“6年至少换了100个女朋友”,这次带来的女朋友才大她两岁。我引用已经上过的孔子“事父母几谏”,就是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谏他们来教育她,并且开导她,父母亲都只有,我们要孝顺他们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幸福,现在父亲有人照顾,你是论文格式范文要感谢她们呢?她觉得有道理,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对生活也热爱起来,人也变乐观开朗了。其实开这门课论文格式范文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国学教学,我们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的教育,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得到很大转变,这是很大的收获。

三、海峡两岸高中国学教材交流实践的效果

经过一年的《国学》系列校本教材的熏陶,学生明辨是非,温文尔雅的品质增强,校长不止一次在行政会上表扬这个年段的学生有礼貌,懂事,打架斗殴的事也很少发生。我想,这也是《国学》校本课的影响,是传统文化教会了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下面是节选自学生学习《国学》校本课的心得体会。
案例一:高一(3)班陈明珠《孝之根本》: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与妈妈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起争执,久而久之这也成为家常便饭。这不,我已有半年没和妈妈交谈了。具体是因为什么事而起的争执我也忘了,但犹记得当时是骂了妈妈“疯婆子”,接着她便毫不留情地给了我耳光,这耳光打得很响,也打得我很疼。于是我也变本加厉的骂得更凶,更难听了,后来妈妈就一直没理我。上了高中后所接触的校本课程是关于中国“孝”文化的,给我触动极大。我应该先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才有资格从事学习。我也知道父母是我人生中少的良师益友,他们的本意都是为了儿女。因此,我会时刻铭记作为人的根本是要有孝心。
案例二:高一(11)班黄秀明《学“孝文化”有感》:
确切地说,我是不孝女,这是在我上了校本课、读了《国学》材料后总结出的。在此之前,我并没有这种认识,甚至认为我的行为还不算违背‘孝’。《论语》指出,子曰:‘父母之年,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是孝顺的表现。但是,我却从来不关心父母的年龄,不了解他们经历了多少沧桑,克服了多少磨难,甚至没有意识到,一方面要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要为他们衰老而恐惧。甚者,父母身怀疾病,我都没有多次关心询问他们的病情。
有人说,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兴趣、对物不爱惜、对己不严厉”。对于独生子女的成长,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价值观的教育,我们的社会不令人忧虑。
笔者借鉴台湾国学教材,编了《国学》系列校本教材,运用于课堂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教育部新课标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副主编、语文课改的发起人王丽女士当即与我联系,并引进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改名为《国学基本教材》)。后来我才知道这套国学教材“在台湾沿用了40年,80%台湾人读此书长大,所以台湾人的儒雅与这套书的普及教育密分”(新浪网语)。
当台湾国学教材《中国文化基本教材》被引进到大陆后,全国有十几家媒体争相报道。报纸、各大网站还有个人的博客都有积极的报道。从这些媒体的肯定来看,台湾高中语文教材是可以为大陆课改借鉴的,它较系统传承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大陆的国学教育能起到较好的普及作用。

四、海峡两岸高中国学教材交流实践后的反思

在尝试两岸国学教材的交流实践过程中,笔者也碰到了不少不足,值得反思。

1.教材不足

目前大陆高中语文的国学教材(以人教社为例),有两本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先秦诸子选读》内容是《论语》选读7节、《孟子》选读7节、《荀子》《老子》选读各1节、《庄子》选读5节、《墨子》选读3节和《韩非子》选读2节。由于福建省语文高考文化经典只考《论语》和《孟子》,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就只教《论语》和《孟子》,并且没有完全依据选读里的内容,还得做大量的补充。《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内容过于深奥曲高和寡,而且高考没有“必考”,很多老师基本上是不教。
而台湾的高中教科书虽是由民间编纂,经“教育部”审定后由民间发行,各个学校可以自由选用,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是必编必选必教必考的。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能够在台湾得到很好的传承,在台湾长大的中国人比较儒雅,也就不足为怪了。
台湾高中国学教材是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吸收的。但原版的须从台湾购写,成本太高,而且繁体竖排,学生看不太懂,教师编写要费很多时间。现在大陆引进来了,有现成的印刷版本,已过世的国学大师任继愈老先生说过,“这种教材,大陆根本做不出来”。
其实,大陆的课改改来改去,就是缺乏一套经典又普及的教材,让老师有本可教,让学生有本可读,让高考有本可依。

2.交流不足

由于对台湾的语文教学有兴趣。笔者在十年前就开始搜集有关台湾语文教学的资料。搜集材料很论文格式范文易。首先在大陆没地方写,只能从台湾写,只能委托孩子在厦门读书的台湾家长写。好在台湾家长很支持,但他们大都做生意的,不懂你需要什么书。只能从他们带来的零星书籍里整理推断出整套的书目,然后再列出书单请他们。他们经常要寒暑检测才有时间写,搜集的周期比较长。但他们陆陆续续帮我带了10几个出版社100多本有关台湾语文教育的资料。有同出版社不同时期的课本、也有同一时期不同出版社的课本、教参(教师手册)、练习册、试题等。但这些对研究者来说是远远的。
早在2005年,我校与台北的西湖国中建立友好学校,台北西湖国师生已多次到我校进行教育交流。我们希望能更多地开展海峡两岸的教育交流。海峡两岸的教育互动越来越频繁,那么两岸统一的脚步就会越来越近。

3.学生不足

现在的学生也许是功利心太强,也许学习压力太大,能静下心来认真读国学的不多。又因为《国学》校本课论文格式范文考试科目,只是考查科,学生更不太重视课后的复习巩固,上完课就算了,没有从思想上真正去理解、吸收。如果能在高考中引入生活化,趣味化,实用性强,富有古典文化气息的试题,那么这个指挥棒一挥,不愁我们的古典文化精髓传承不下来矣!
当然,教师更要引导学生批判地传承古典文化精髓,自觉地发自内心地去传承,而论文格式范文一时的兴趣或者蜻蜓点水地学一点来作秀。只有让学生系统地传承我们的古典文化精髓,我们的社会将浸润温文尔雅的人性之风,我们将有民风淳厚的仁德社会。
有位国学大师说过,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孩子走得再远,也走不出他*的心;我们是炎黄子孙,没有文化的根。文化是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血脉。如果血脉被堵死,中国人将成为“精神的流浪汉”。为了中国人将来不成为“精神的流浪汉”,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担起时代的重任,传承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我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风尚,传承我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血脉。
(责任编辑:石修银)

[1]

相关论文

简谈母语大陆和台湾高中母语课程对比

2012年8月,应台湾政治大学附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台湾政大附中)吴榕峯校长的邀请,我们拜访了这所台北市继台湾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之后的第。
浏览量:133383 点赞量:29197

试议选文两岸海峡两岸高中语文教材比较

摘要: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化走势日益彰显,人们的价值观、观、文化观、人才观等方面都面对着新的挑战,高中语文教材,即我们的母语教材,其选。
浏览量:20032 点赞量:6283

英国高中物理教材《Mechanics》和

教材作为教育资料基本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教师与学生活动的主要媒体,更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内容的集中体现。我国新一轮的课程。
浏览量:17759 点赞量:5366

实验,对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革新

新教材册P 29[实验2-4]钠与水反应及氢气的检验[实验缺陷]:,若产生的气体较纯,检验时只会听到轻微的"唉"的一声,现象很显著;,若加入的钠太多,。
浏览量:157522 点赞量:3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