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市场需求看管理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提高

摘要: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全国普通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数直线上升,毕业生数10年间增长104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人文精神缺失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现代企业要求管理者所具备的人文素质包括职责意识、敬业奉献精神、团结协作能力、开拓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沟通交流能力、顽强的意志品格、学习能力、诚实信用的道德操守等。学校应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管理类大学生的重要意义,从学科建设、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进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市场需求;管理类专业;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2-18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未来需要大量的应用管理型人才。有专家预测,在今后20年中,中国所需要各类管理人才将达到1000万-1300万人。随着全球一体化日益明显,学科或行业间的界限逐渐被打破,社会需求的管理类人才更需要宽厚的知识基础和文化宽容型的人文情怀,用宽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宽松的心态去对待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与别人和平共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本科教育发展的必定趋势,是新时期人才市场对管理类专业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要求管理类专业学生具备更高的人文素质

管理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从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普通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呈直线上升趋势。2001年,管理类毕业生13.99万人,2009年,普通高校管理类毕业生人数为104.7万人,占全部毕业人数531.1万的19.7%:2010年毕业生达到约118万人,占全部毕业生58

7.4万人的20%。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大量涌入人才市场,就业难度比过去更大。

人文精神缺失是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影响因素。相对而言,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面较广,可从事企业管理、经济管理、中高级管理、项目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生产管理、管理工程、商业管理、怎么写作管理、酒店管理、物业管理等多种岗位。应该说,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市场还是很广阔的。但许多用人单位却找不到中意的管理人才。究其理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缺乏作管理者所必需的人文精神。从IBM、松下、通用、联想等许多跨国公司、大型企业的招聘细节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的招聘人才时,越来越看人的道德品德、团结协作能力、坚强不屈的意志、积极乐观的精神、交流沟通能等素质。可以看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是具有更高的人文素养的人才。上海市测评中心主任郭庆松教授认为,人们通常把“高素质人才”理解为高学历、高技能、高能力的人才,但被企业真正需要、能在岗位上充分发挥潜力的“高素质人才”,更重要的是良好的道德品格,性格没有缺陷,有团结协作能力。

二、就业市场要求管理者所应具备的人文素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日益成熟,企业只把目光聚焦于专业知识与技能及相关的工作经验,而是越来越看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最基层的管理者所应具备的人文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不足以及工作经验的欠缺,都可以通过短时间的培训与工作锻炼得到快速地提高,但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虽然不同的企业对员工的素质有不同的侧重点,但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素质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1 职责意识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基层管理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事业心、要敢于承担责任。职责意识是成功的重要条件,是比智慧与能力更为珍贵的品质。
2 敬业奉献精神
对企业有充分的认同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创新精神、甘于奉献的务实作风。
3 团结协作能力
团结协作能力是现代企业非常看重的品质。著名的管理学家德克说:“管理是把一群乌合之众变成有效率、有目的、有生产力的群体的特殊过程。”没有团结协作能力的人会破坏整个集体的战斗力,影响整个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4 开拓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
新时期的管理工作者必须高瞻远瞩,居安思危,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才能做时代大潮的弄潮儿。
5 诚实信用的道德操守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以诚为先,实行诚信管理与声誉管理,把正直诚信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务。
6 顽强的意志品格
市场竞争激烈残酷,企业面临许多测风险;在快节奏的经济生活中,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都大大增强,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顽强的意志品格,不屈不挠的精神,以积极乐观、宽容豁达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与生活。
7 学习能力
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要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树立学无止境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8 沟通交流能力
管理工作更多地体现与别人的协作、交流、沟通。沟通交流能力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也是一种状况适应能力,调整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能力。

三、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1 存在的不足
现代企业呼唤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管理人才,但人文教育缺失却成为当今地方高校管理类毕业生的通病。主要存在的不足有:
(1)学校对教育目标及人文教育价值没有清晰概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普通高校管理类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管理类人才。但受市场经济、就业压力的影响,学校越来越多关注教育的经济功能而淡化了育人功能,重视专业技教育,技能培训,而把人文素质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再加上连年扩招,管理类在校生人数直线上升,师资相对不足,人文教育让位于专业教育,不断受到排挤、压缩。
(2)人文学科在课程中处于边缘化位置。人文学科逐渐丧失了中心地位,学生修人文学科的人数比率急剧下降,对有限的人文课程,也抱着混学分的思想,造成了普通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文学科被边缘化。
(3)学生人文知识缺乏。管理类专业学生入学时文理兼收,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大量的学习精力投入到专业必修课程、各级各类从业资格证的学习上来,以及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如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等。而不注重人文学科的学习,许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的大学生较少关注社会道德、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社会风气、生态环境、人类未来等。
2 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不足,加强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人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1)思想重视,提高认识。学校确定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及特色之后,要将之贯穿于办学理念、环境营造、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管理及日常文化艺术活动之中,在物质形态上,更重要的是在制度形态和观念形态上一以贯之,不断培育和积淀,人文素质教育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管理类专业人文课程建设。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创新的保证。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高校精心设计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管理类专业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他的职责和担当意识,诚实信用的品质,积极向上、不畏艰险的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是高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人文教育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作用的主要形式,也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创新的重点。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色、管理学专业的特点,创新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人文教育是“关系到民族存亡、国家兴衰、社会进退、人格高低、思维智愚、言行文野及事业的成功”的重要学科,因此,对管理类专业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以适应现代企业对高素质管理者的需求是学校教育的应尽之责。

相关论文

有关于类管理类学生法律素质培养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由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授知识和社会经验,对其施加影响,。
浏览量:119305 点赞量:26100

试谈探究高职院校化工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摘 要:通过企业调研,发现目前化工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中存在问题。了解到我院部分化工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的现状,教师对培养学生。
浏览量:35309 点赞量:9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