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对话式教学中沟通艺术站

【摘 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对话式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发生。在实际的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勇于、乐于、善于对话,对学生的问答、质疑应有适当的回应性评价。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对话式教学 沟通艺术
1674-4810(2013)14-0022-02

一、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对话式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否则对话就不可能发生。当然,反过来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的沟通,通常需要借助对话才能实现。这是一种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关系。
当今的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实用性和娱乐性领域,但在思维领域和思想政治领域却很淡薄。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上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与时代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那么,教师能否从自身与学生的关系等方面着手,逐渐唤起学生在对话教学中的主体意识?

1.确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对话式教学中,对话是师生“我——你”之间平行关系的交流,不是强制的、被人操纵的,而是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扉和彼此接纳的一种积极的、真诚的、和谐合作的关系。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以平等的心态摈弃传统教学中“独白式的表演”,把学生置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营造一个让学生倍感温馨的人文环境。在进行对话时,教师应避免居高临下的发问,甚至责难,而应让学生愿意同教师倾心交谈,质疑问难,使课堂呈现精彩。

2.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需要,关爱学生

作为参与者、指导者、促进者的教师,其教学不仅要考虑教材,更要从学生的生命存在和思想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把学生置于生活世界和价值世界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立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需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一切真正有效的、成功的教学,必然是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教学,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命令”和“说服”,而是提供“影响”、“选择”和“引导”。没有对学生的爱、尊重和了解,就没有教育。热爱、尊重和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爱心——这种强烈的感情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够激发和推动师生共同向着选定的目标前进。

3.对话中的问题要尽量符合课程教学要求,同时又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要使对话有成效,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提问最为关键。教师应是一位话题的“设计师”。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既切合教材内容,又能使学生真正对文本感兴趣并能不断激发学生对话兴趣的问题,或者与学生合作,选择师生有共同兴趣的问题。有了一个好的话题,就等于设置了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兴趣,激活了思维,使师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主动的、相互的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将个体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得完全转化为全体的共享成果。

二、鼓励学生勇于、乐于、善于对话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对话式教学中,教师在提高自身对话水平、能力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勇于、乐于、善于对话,促进学生对话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从教师的视角看,对话是一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视角看,对话是一种学习方式。对话作为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有三个重要的环节必须加以注意。

1.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使学生勇于对话

正确的态度是对话取得应有成效的前提条件之一。加强学生的对话水平、能力,要从学生的态度入手,使他们勇于对话。
学生的态度存在几个误区:(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了没用;(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太难学;(3)有的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胆怯或害羞的心理。对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调整心态,鼓励他们走出误区,激起他们勇于主动对话的强烈愿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勇于展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发挥主体能动性,充满自信地融入对话教学活动中来。这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能为以后的对话式教学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2.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乐于参与对话

勇于对话还只是学生融入对话式教学所迈出的第一步,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的基础。如果教师能够再进一步,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对话

源于:硕士论文www.shuoshilunwen.com

教学所带来的愉悦,那么,学生必然会乐于参与对话。因为,在对话式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一旦找回真实的自我,在群体当中得到了人格上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就会积极地去体味在群体活动中所带给个体生命、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3.帮助学生学会理论表述,提高表达能力和技巧,使学生善于对话

让学生乐于对话,不是让学生无目的、无限制地随意说话,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说话加以适当的引导。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使学生善于对话。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帮助,不仅仅是表达技能、技巧方面的,更应该引导学生敞开内心世界,使他们在思想上、精神上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对学生的问答、质疑给予恰当的回应性评价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话式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交互作用中的动态展开和相互理解的过程。在实际对话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学生的问答、质疑等话语,既不能一直默不作声,也不能总是点头、微笑,必须给予恰当的回应性评价。回应性评价是教师把自己的立场、观点、意向、方法、理解、态度和想法等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建立正常对话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回应性评价,要有助于学生分辨是非对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1.对学生加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在对话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即使学生的话语可能显得有些幼稚,甚至其中可能包含一些错误的成分。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可以是言语行为,如“嗯”、“说得对”、“基本正确”、“是的”、“不错”、“很好”、“下次继续努力”等;也可以是非言语行为,如点头、微笑、伸出大拇指示意、鼓励的目光等等。教师这样做,能够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减少疏离感,对话会变得比较轻松。当然,如果学生的话语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严重背离,教师还是应该及时加以纠正,否则就是迁就和纵容学生,不利于学生正常、健康成长。

2.对学生的话语进行必要的复述、重组和小结

在实际的对话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声音较小,或表达不清楚,教师应该及时复述,把学生所说的话重复一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听清楚,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如果学生的表达次序凌乱,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话语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邀请学生及时作出反应,确认教师是否理解正确。如果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话语较多,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说完,并且将学生所说的话用最简洁的话语概括出来,以帮助学生梳理头绪。

3.辩证地看待对话中的冲突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对话教学中,没有思想观念上的冲突,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之所以进行对话,不是为了绝对地消除差异,强求一致,而是为了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诸如生活经历、知识构成、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对同一问题出现“见仁见智”的差异性。随着对话的动态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观念上的冲突在所难免,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对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做到暂时搁置己见,认真地关注、倾听、反思对话过程中学生表达的主要观点,并适时地进行积极的回应性评价,积极寻求化解、转化的办法,以保证对话式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陈宇宙.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交互主体性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2)
陈宇宙、匡繁荣.灌输 迎合 迁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理性审视[J].现代教育科学,2011(1)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论文

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学习实效性

论文摘要【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论述课革新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以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策。
浏览量:72398 点赞量:16841

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专题化教学

摘 要: 本文以近年来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专题化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对专题教学的内涵理解、专题教学的优势所在及在新疆高校中。
浏览量:21945 点赞量: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