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之始,雕塑为先

【摘要】本文主要对梁思成先生的《中国雕塑史》进行简要的概述,介绍古代中国各个时期雕塑的风格特征,系统地梳理和描述了我对于《中国雕塑史》的理解与感受。
【关键词】讲稿;铸造;雕刻;工艺;宗教
《中国雕塑史》这本书是根据梁思成先生从1929年到1930年在东北大学时讲授“中国雕塑史”的讲稿,配上图片编辑而成的。最初的稿子并没有图片,书中的插图皆由撰写前言的林洙配选。大部分插图是梁讲稿中所指名提到的,小部分是编者依需自配。其实就是个讲课提纲加配图。另外在梁先生讲课时,很多重要的历史遗址还没有发掘,而且梁先生本人在讲授此课时,也没有到过云冈、龙门、敦煌等地。但他在美国留学和在欧洲旅游时,在欧美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看到各国从中国掠走的大量雕塑真品。此时期他也熟读了不少欧洲及日本学者的有关著述。这个讲稿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面写成的。
就如他在序言中第三节所写的那样:“此最古而最重要艺术,向为国人所略。考之古籍,少有提及;画谱画录中偶或述其事而未得其详。欲周游国内,遍访名迹,则兵匪满地,行路艰难。故在今日欲从事中国古雕塑研究,实匪浅易。幸而———抑不幸———外国各大美术馆,对于我国雕塑多搜罗完备,按时分类,条理井然,便于研究。著名学者,如日本之大村西崖,常盘大定,关野贞,法国之伯希和,沙畹,瑞典之喜龙仁等,都有著述,供我们学习研究。而国人之著述反无一足道者,能无有愧?但我们中国人自己却在这块上面没有一丝研究,相对外国学者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由优秀论文网站www.shuoshilunwen.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我们是十分羞愧的。现在在东北大学讲中国雕塑,不得不借助于外国学者及各美术馆的。”
从以上一节文字可以看到,梁先生当时讲授此课时,一是那时候国内基本没有靠谱的相关研究;二是也没有完备的实物可参;三是梁先生本人因国内战乱而没有实地考察的机会。而国外的学者和各藏馆却远远比国内完备。
在读到此书时,我立刻觉得精神很享受,非常喜欢。正文排版精美,文章半文半白,读起来不觉得困惑,反而很易懂。梁先生用的这种文字,我不是太清楚该怎么称呼,它看起来是文言文的风格,白话文的用词,总之读起来非常舒服。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几乎忽略了意思,只是喜欢那个语言本身的感觉。简洁、精炼、节奏感、质朴。无古文言之晦涩,无现代文之平淡。
如梁先生在序言第一节中写道:在我国说艺术,往往特指书画。古代文人,有时也谈金石,但他们对金石的观念,仍以书法为主。所以殷周铜器,以字的多少来衡量的。的高低虽然不足以作艺术评判的标准,但可以看出一般人对于金石的看法。乾隆作为清代最富的帝皇,宫中书画铜器数不胜数,但雕塑从未被宫廷所重视过。对于普通玩碑帖的人,大多注意碑文字体,很少有注意及碑之其他部分;对碑文字体的研究很深,但对碑体的其他结构部件研究微乎其微。在历朝历代的社会中,只是把雕刻作为“雕虫小技”,称不上艺术。
总的来说,在序言当中梁思成先生一针见血地道出中国古代艺术的偏执和历来对雕塑艺术的忽略,以及梁先生为何作此项研究的理由。
在本书中梁先生对中国古代雕塑史按照年代分成十个时间段来进行阐述,一是上古时期,二是三代(夏、商、周)时期,三是秦代时期,四是两汉时期,五是三国、两晋时期,六是南北朝时期,七是隋代时期,八是唐代时期,九是宋代时期,十是元、明、清时期。
上古已出现了石器、玉器、铜器。夏进入铜器时代。商代工艺渐繁渐精巧。周代雕刻技艺臻于成熟。此书对秦代雕塑所述极简,仅对阿房宫作了些简单说明。秦汉之风上承三代兴盛,下启六朝始端,它在历史上是一极重要的关键时期。汉代遗物中墓室碑阙实为重要。东汉之世,可称佛像最初潜伏期。犍陀罗古建筑始见佛像雕刻,是为佛像之始。三国之际为雕塑极不发达之时代。两晋实为中国造佛像之始。云冈、龙门、天龙山及其他刻崖,都从西陲而渐传内地,这是晋代在雕刻史上最大之贡献。晋代有中国雕塑史上一极重要人物———戴奎。实为南朝佛像样式之创制者,而此种佛像,在技术上形式上皆非出自印度蓝本,乃中国之创作也。自南北朝而佛教始盛,中国文化,自古以来,曾未如此时变动之甚者也。南北朝的北朝时期,佛老皆为帝王所提倡,在此期间,造像之风兴盛。我国雕塑史在此间放其第一次光彩,大同云冈石窟之建造,即在此间。云冈佛像分南北两派,南派与南朝遗像袈裟极相似,北派则富于力量,雕饰精美,其衣褶实为我国雕塑史上最重要发明之一。其面貌,南派平板无精神,北派极少筋肉之表现,以其筒形之面与发冠,细长微弯之眉目,楔形之鼻,小于雕饰之布置,亦远超。同时,元魏道教颇为盛行,遗物也不少。隋朝雕刻实为周齐雕刻之嫡裔。隋朝虽然只是短短的二代,匆匆数十年,然实为我国宗教雕刻的黄金时代。隋朝像首之精品,在中国雕刻史中实可位于最高之列,其对人体解剖的结构,似胜于唐像,而其表情则并非笔墨所能形容。
云门山可称隋朝最精作品。铸铜之术,北周时已臻完善,至隋朝其风尤盛。此外道教亦为高祖所信,造像亦多,但为佛教雕刻之附庸。李唐之世,在我国历史中,为黄金时代。此时美术之动机,仍在宗教(佛教)与丧葬(墓表)支配之下。初唐时期,除玄奘法师之外,学子使臣游学西域的还有很多,在美术界的影响并非微浅。自唐中期之后,佛教势力日衰,窟崖之事,民间还有很多,但与以前是不能相比。所以玄宗之世,是中国美术史之黄金时代。宋代雕塑之风尚盛,然不如唐代之春潮澎湃,且失去宗教信仰,亦社会情形使然。元入中国,对美术上并无任何贡献,而行军所至蹂躏破坏颇多。仅明朝永乐年间重修寺庙较为发达。黄河以北诸寺大多立于隋唐,重修于永乐,再修于乾隆。永乐,乾隆,为明、清最有功于艺术之帝王,然于雕塑一道,有仿古的却不得其道,有写实却不了解自然,四百年间,没有一人一物值得记述。
中国雕塑不同于西方雕塑,西方雕塑多注重形体与解剖,而中国雕塑多似书画“讲意不讲形”。如陈从周在其《说园》中所提:“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在着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这或许也是我国雕塑另辟蹊径不同其它国家之本源吧。但是雕塑作为最基本的艺术门类,在我国却从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就像建筑一样。艺术留名留物者多为书画,似雕塑建筑多为民间匠人,不留姓名,流传下来者寥寥无几,足见其不重视程度。就像梁先生所说多被认为是“雕虫小技”。
在我看来,我国雕塑时常与建筑相联,作为建筑中的一部分,很少作为单独的艺术品拿出来共鉴。这本《中国雕塑史》,我想极有可能是梁先生研究“中国建筑史”时的衍生物,发现被中国历来所忽视的雕塑艺术的价值与地位,如梁先生在序言第一节中写道:“然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明穴居野外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存活;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也”。从成书的年代看,“雕塑史”反早于“建筑史”。究其理由我认为与这本小书中多次提到由于战火,很多实物或流落海外,或无法实地考证有着密切的关联。想着梁先生在成此书时内心必定备受着煎熬———看着自己国家的文化在一点点被吞没,人们确仍然处在麻木之中。
一本好书,不在乎其长短。当然本书只作为一个引子,对中国雕塑只是一个提炼的讲解,中间很多分支分类可能因为只是讲稿的缘故,并未一一提到,比如三星堆时期的青铜器等等。整书仅对整个中国雕塑史根据年怎样写了一次总结,若要具体针对某一时期或者某一门类进行研究,需另行考据。
参考文献:
①梁思成著.中国雕塑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1月第一版
②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1月第一版
③陈其周著.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吴斌斌(1990~),男,汉族,浙江衢州人,艺术硕士,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研究方向:雕塑创作与理论研究。

相关论文

艺术:实习,实习,再实习

名嘴们都去哪了?都去读MFA了!董卿是上海戏剧学院MFA毕业生,毕福剑在中国传媒大学读MFA,他的同学还有名嘴鲁健。MFA是什么,竟吸引了这么。
浏览量:19509 点赞量:5510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辞海》对“教育”一词的解释之一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而“教育。
浏览量:5783 点赞量:2371

对于艺术写“真”,记叙文方能引人入胜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现场,面对大批“检测大空”的议论文,何永康教授再次恳请各位一线教师:引导学生多写记叙文,写自我写生活写真情实。
浏览量:121169 点赞量:26814

生活艺术源于生活,更应深入生活

摘要:《历代名画记》在提到吴道子时曾提出绘画应“合造化之功”,而要做到“合造化之功”就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更要做到“穷极造化。
浏览量:13140 点赞量:4552

简谈课程改革课程革新,“效”为先

近一两年,无论是在本校,还是在外校交流时,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
浏览量:71382 点赞量:16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