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闻热点事件中专家信任理由

【摘要】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件,引起了公众对专家的质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专家信任危机,如华南虎事件、厦门PX项目事件、广州番禺垃圾焚烧事件、曹操墓争论事件等,专家都在其中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社会舆论更是把专家推向了风口浪尖。鉴于此,本论文针对新闻热点事件中的专家信任不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热点事件专家信任
专家在利用专业知识支持或质疑某些公共政策或呈请社会公共事件的历程,是专家以专业领域进入公共领域的历程,面对着多重风险。专家参与社会决策是现代国家建构历程中的重要环节,由此形成的专家体制是专家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制度化方式。然而,学术与政治联系的过度密切也带了一些不利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给公正、中立的专家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专家成了决策者或特定利益团体的辩护者。在社会信息高度开放的情况下,公共事件的发生很快见诸于媒体,专家在公共事务中的角色扮演备受关注,但媒体作者的主观猜测以及过分的职业敏感都会使新闻报道失实,再加上对事件的理解角度和所处立场的不同很容易让公众对专家人格产生不信任,使专家形象蒙上污点。

一、专家体制下的信任联系

信任的发生离不开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活动又以信任为基础。知识的来源历程具有集体性,知识通过集体行动产生和保存,是共同体共同评价和行动的结果。专家掌握着特定的知识,人们通过对专家予以信任的方式来实现对知识的分享、理解和运用,以而操纵物质世界以及获得新知识。在此作用上,信任对于知识的传播起着构成性作用,大多数情况下知识不是来自于个人单独经验,而是来自于可信任的知识源,人类的知识活动建立在信任之上,个人行为与评价都是在某个已建立起信任且背景知识已被视为当然的系统内进行的。菲力普·吉切尔(Philip Kitcher)认为,个人知识是根植于其共同体的权威知识之中的,个人信以为权威的共同体知识在经验上是可判别的、在理性上也是可说明的。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基础在于专家知识,知识是什么以及知识运用的结果,通过诉诸于特定领域的专家,就可以找到答案。
知识可能由一个共同体来掌握,即使拥有它的是共同体中的少数个人。人类认识在社会进展中逐渐分化,知识系统中有着劳动分工,一些拥有相关知识的人可以为其他不拥有该知识的人提供认识保证,公众对专家的信任与这种方式契合。就公众与专家的联系而言,接受专家的叙述表明公众赋予专家指导其行动的权利,信任专家即是尊重专家的价值。公众选择信任专家叙述可能会放弃防范或怀疑,这会使专家获得自由行动的境况,对自由行动的允许使得信任文化产生、专家体制得以形成。同时,信任也是一种信念形式,对于知识的进步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信任在科学中既是一种保守的力量,又是一种创造的力量,对权威知识的每一次接受都同时修正了现有的惯例,专家体制下的信任联系有利于推动专业知识向公众领域的传播扩散。
综上所述,知识产生专家,进一步形成专家体制,专家知识是公众对专家予以信任的前提因素。在专家体制的框架内,公众与专家的信任联系呈现出复杂的特点,专家知识的可靠性和专家的学术品德受到质疑。当前社会中专家信任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专家知识、公众知识、专家体制以及信任的相关论点,是进一步剖析现实不足的重要论述依据。

二、专家信任危机的后果与影响

我国现阶段,出于行政功能的需要,和许多地方政府在决策活动中纷纷建立了专家决策咨询制度、重大决策专家论证机制等,包括一些社会事件的公开处理中专家释疑也几乎成为一个代表权威的必经环节。华南虎事件、曹操墓事件、厦门PX 事件和广州番禺垃圾焚烧事件是专家介入公共事件、公众对专家产生质疑的突出体现,但实际上专家身影已经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这四个事件只是其中的几个代表。目前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定程度上的信任危机,在学术查重和抄袭现象频繁见诸于媒体的情况下,公众对专家的不信任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化工项目上马、垃圾焚烧建厂等决策活动以及华南虎真伪、曹操墓鉴定等学术争端中,专家咨询和专家论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这代表着专家参与公共事业实践上的进步,以总体上看有利于推动社会公共行动更加科学合理。华南虎事件以及其他涉及专家的查重事件,损害了专家形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厦门PX 事件和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中引发的市民“散步”等群体性活动,更使得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度进一步下降。但无论如何,这些事件的发生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华南虎事件的真相打击了专家查重的不正之风,曹操墓的真检测争论让公众增加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厦门PX 事件和番禺垃圾焚烧事件督促专家和政府联盟对公众意愿、程序给予重视。这些度较高的社会事件、件的发生,对于政府部门依赖专家进行决策和公开释疑的惯常方式起到了很大的警示作用,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中,专家如何公正行动获得信任、如何合理引导公众情绪、以及如何推动公众对专业知识和科学事务的理解,将是一个很大的社会课题。
诸如周老虎、曹操墓、厦门PX项目和番禺垃圾焚烧等许多社会事件,反映了近些年来中国社会形势在某些方面的重大变化,其产生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刻的。公众知识在这些公共事件中得到增加,公众的求知欲、求真欲被逐步激发出来。例如,在华南虎事件中,许多网民以发帖讨论的方式对虎照真伪展开激烈讨论,这种持续的公开交流使得公众的求知欲、探讨欲愈发强烈,最终在公众的推动下事件真相被挖掘出来。在曹操墓的争论中,原本较为冷僻、不为普通人所熟知的考古领域被展示在公众视野之下,通过曹操墓真检测两种观点的专家声音的论战,公众对于考古学知识有了一次加深了解的机会,这对于公民自身科学素养的提升十分有益。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公共事件展示了在信任缺失、道德沦落走势堪忧的今天,对真相的拥戴、对诚信的坚持依然是大部分社会公众的不懈追求,这是社会正义良知的良性回归。
改善公众对专家的信任情况,更重要的是推动公众对公共事件的参与,推进公共行动的化进程,增进公众对专业知识和科学事务的理解。公众是科学技术运用成果的最终承受者,公众背后的社会公共利益是科学技术的最终评判标准,在专业领域内强化专家咨询、决策作用的同时,也绝不应该排斥公众的参与。在一个化的社会中,公众有资格且应该成为参与科学事务、与专家对话的一方,这样才能把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利益都考虑在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权衡,最终做出优化选择,使公共行动尽可能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而且,在公共行动历程中建立一种专家学者提供专业知识技能与公众反映自身诉求的良性互动联系,能够使公众意愿得到表达、情绪得到释放,专家行动被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公众能够切实感知专家知识和行为,以而增强公众对专家的理解和信任,这对专家作用的正确发挥非常有利。此外,在公共事件中要充分重视社会舆论的进展动向,尤其不应该忽略网络舆论。网络公众通过自己的话语实践促使事件公开化、透明化,但对专家的过度质疑和对社会阴暗面非理性的网络批评是十分有害的,在那种极端情绪中真实的民意将被歪曲和瓦解,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沦为人身攻击和无聊情绪的宣泄场所。由此,应密切关注公共事件中公众舆论的进展形势,因势利导疏通公众意愿、排解对立情绪,专家要注意聆听公众的声音并及时做出解释应对,以温和、诚恳和平等的态度对待公众才能获得公众信任。

相关论文

网络热点事件中“新闻标签”现象

当前,随着网络媒体的繁荣,媒介间竞争更趋激烈。在对社会热点事件报道中,网络媒体展现出充分的信息传播活力和舆论调控力。在网络媒体报道中,。
浏览量:59104 点赞量:13883

简论热点舆论微博在热点事件中舆论建构

摘要: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作为新兴的社会化媒体,微博在开放注册后火速蹿红,并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浏览量:9262 点赞量:4108

论突发事件新闻突发事件传播革新路径

摘 要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方面起着独到而重要的作用。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探索新闻突发事。
浏览量:15426 点赞量:5255

我国社会热点事件和科学普与互动关系

摘要:当今时代,科普的重要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展日益凸显,世界各国无不将大力进展科普事业,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作为提升各自综合国力的重要。
浏览量:107284 点赞量:2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