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基于家哲学视角下家庭教育理论


摘 要: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可在经济科学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家越来越不受重视,甚至变得可有可无,教育被过早地推向社会,以至延续了几千年的家庭教育的没落。以家哲学的视角,探索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希望重新唤起中国人对家和家庭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哲学;家庭化
1002-2589(2014)08-0185-02
“家,在家哲学中,将被刻画为一个人类存在的最基本形式和最早的单位,一个人生的大部分业务的处理都必须对它有所依赖,乃至不可须臾离开的单位。”[1]352自传统中国开始,家庭不仅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单位,还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和延续,家庭生活占据了全部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并且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一、家庭化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极其重视家庭的国家,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并且极其重视家庭成员各自拥有的家庭角色,对整个家庭和生活的每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如今也存在一些家庭,其成员根本没有努力用心建设经营,同时也不在乎家到底像不像家,这样的家只是名义上的空壳,实际上却不能构成家庭的资格。受到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如今我国的许多方面也正在西化,尤其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家庭教育的宗旨主要是教人如何过个人或者社会生活,家,则变得可有可无。“家庭化就是在人类不能不过家庭生活的情况下,由家哲学提出的一个基本概念、一个普遍要求。它指出人们为什么要以及怎样过好家庭生活。”[1]400家庭化是关乎整个家庭的,并不仅限于某几个人或者某几代人的优秀,意味着代代相传的追求。家庭化水平高的家庭,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尽其责,拥有高雅的言谈举止,彼此尊重,相亲相爱,并且代代相传;反之,家庭化水平低的家庭,长辈晚辈各有恶习,彼此因为对方失职而互相厌恶,家中时刻充满怨气,家人间仿佛陌生人或者仇人,还会延续下去。
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母亲通常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老师。父母能留给子女最大的财富就是教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子女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过好生活的能力,家庭生活中学会的能力、技巧或者意识即是为人之本。由此可见,家庭化属于广义的、最为基本的教育范畴。即使是仍然以学校教育为主的阶段,只要家庭生活还在继续,家庭化就在继续,儿童所受到的基础教育必在家中。从小在家中,父母就会教育孩子遵守生活习惯,这是养成自律的重要方式;学会关心和帮助其他人,培养道德情怀,在这类无意识的家庭生活中不断地积累道德。同时,当父母在家庭化孩子时,孩子也在家庭化父母,这种作用上的道德化是以家为单位同时、同向进行的,善,则全家趋于善,恶,则全家趋于恶。如今弥漫在我国的竞争思想是鼓励把各方面资源融入社会,排斥家庭化,独生子女因为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正面对思想性格的缺陷,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在逐渐消退,家庭生活的内容正在社会化。毋庸置疑,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技等领域正处于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国民整体素质逐渐提高,可是中国人的家庭素质正在迅速流失。自古以来不难发现,高度的家庭素质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特征,是中国人团结奋进的坚强基石,绝不能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流失,我们应该带有紧迫感,重新调整家庭素质,推动家庭化。

二、家存在论

“东方人没有也不需要神学与哲学,因为只要他们家人关系正常,家存在单位正常,家便足以生生不息地维持着现在的人生,继承祖先的香火,创造化育子孙后代。”[1]410从古至今,家是人类生产及文化传承的基本形式,家通过祖先开始由父母们连续的“创造”“化育”,使人类能够基于家哲学视角下的家庭教育理论初探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shuoshilunwen.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以接力的方式向下延续,自然的处于生生不息的存在之中,在这个作用上,家存在是人类存在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中国传统家庭中,存在着家谱,记载着整个大家族的前世今生,是人们了解其根脉所在的重要依据。倘若一个人无从了解其家世出生,在思想上就不是一个完整存在的人,无法将自身的存在与整个家族的存在串联起来。自父母的传承而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其自身也承载家的存在,待到结婚成家以后,又会创造化育自己的下一代,以此延续自己所属的那个家存在。人之所以要有儿女,而且是必须要有儿女,不仅仅是为了延续自己的存在,是为了延续体现在自身的家存在,更是为了延续自己父母祖先的永在,代代相传,把同一个家存在不停地延续下去,也即是人类永恒的存在。
“出自家中的、将家人自然地和愉快地整合为一个整体存在单位的亲情,是人类历史上普遍、基本并且最重要的一种情感。”[1]437亲情产生不止源于简单的血缘关系,更与后天亲密无间的共同生活经历有关,如夫妻、婆媳、公婆、妯娌、连襟甚至养父母与子女之间,都会因为长期在一起生活而使感情与日俱增。家存在与亲情之间理所当然会存在直接联系:当家庭拥有浓厚的亲情时,家人间的精神思想、行为方式都会较一致,家存在在每个家庭成员心中的显得尤为重要;反之,当亲情较为淡薄时,家存在一体性就跟着弱化,家庭成员们会采取个人独立的方式生活。亲情的多少能够决定个人对家庭的依赖程度,标志着家庭生活是否正常。

三、家

“家哲学强调,家才是人类最可宝贵、最为基本的一组人类价值的生发之地。家善,是其他一切善的源头和基本内容。家善,是人世间有价值、俗世间有真善美的基础和根据。”[1]496家善区别于家德行,家德行强调人们需要付出努力才能造就,不是自然而然就普遍存在的。首先,作为亲情中典范的母爱,是最接近自爱的一种他爱,是最原初、最基本、最普遍、最伟大的人间之爱,是其他任何人的感情都无法取代的。当处于幼年时期的儿童如果缺乏母爱,时常会出现缺乏安全感的现象,这是关于是否体验足够和适当的家善;是否能够形成正常的人类情感;是否能正常地发展其身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母爱的需求程度可能会降低,但对母爱的需要绝不会因为时间的流失而完全消失。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中,母亲是每个人良心和道德的启蒙老师,因此,对于妇女的承认和尊重应该受到重视。这些是对任何人都成立的事实,在学中也具有最基础且重要的地位。其次,与母爱类似处于一个正常家庭中来自父亲的爱,称之为父爱。父亲的教导和示范,对于儿童幼年时期人格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父爱也是出自先天的血缘关系和后天的共同生活,同样也是无法取代和不可缺少的家爱。再次,父母对其子女表现出的无条件、不求回报的深刻关爱,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恩情。每个人从各自的父母获得生命,从而能够独立生活,这是人一生中所获得的首要恩惠和最大的礼物,是多么的深厚和无价。生育之恩和养育之恩构成两种基本的家善,两者间有区别也有联系。亲生父母养育自己的孩子成人,蕴含生育之恩和养育之恩;如果是养父母,则是养育之恩。两种恩情都必须被授予者牢记并且回报。
儿童在这种拥有亲情的家善环境中成长,由于亲人间的血缘关系以及共同生活的结果,对人的影响首先是情感方面的,其认知和情感是同步发展的,彼此之间更容易理解和沟通,中国人常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情理。儿童首先在家中获得道德良知,与情理相对应,表现出对亲人的关心和理解,这样发展的结果是会日益增进道德水平。在人进入社会之前,伴随着家中生活,情理两面是综合在一起得以发展的;进入社会后,家的影响仍然存在,且作为情理结合的根基。家哲学倡导热爱生活,在积极生活的同时所涉及的道德认知、情感和理性,作均衡的处理,并不将其分割为两件事对待。家虽然是以情为中心的特殊领域,但也并不是不讲理的地方,只是不在情与理之间做严格的排序。与家不同,社会中提倡讲理、讲证据,是人类建立关于如何构建平等的方式,但却不适合照搬进家中。倘若家中不讲情只讲理,对家庭也实行社会化,此时的家中就会失去温暖,甚至会将暴力带入家中。

四、家知识论

受儒家影响,一贯重视家庭生活的中国人,几乎是以家为价值之源、知识之源。家给予人肉体的同时,还赋予人以精神。幼儿需要家提供存活的必要条件,其理智生活方面也不例外。这样的家环境不同于其他社会上所营造的环境,它会自然而然并且有意识地教导知识。家规,即家常知识的积累,是经过整个家族成员长期检验的结果。它提供了一批最为“幼稚”、“普通”、甚至“卑贱”的例子,使家族成员对日常生活、知识等有了基本的信心和信任,会对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产生安全感。因此,真正的知识是那些长期存在,并且不断被人们验证的知识,它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中,并非只有“圣人”才能接触到。“如果一项知识,能够在一段历史时期内实现平常化、家常化,那么这项知识便必须经历从少数人那里到千家万户的普及过程……化成语言、立于经典的这类能够家常化的知识,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常经,或所谓的祖宗之法。这类常识,可以当作真理的典范。评价、检验这类知识的标准,可以看作家知识论的真理标准。”[1]563
家教、家风、家学、家传即能代表中国传统的家知识体系。“家教,不仅指家中的教育、家人的素质和知识,也指由家形成的修养、教养。它是由家进行、家成员间彼此塑造和影响出来的道德--知识复杂综合体。”[1]594自幼在家中教与学,概括了人最初的认知过程、知识积累的过程和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涵盖了现代教育所倡导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传统的中国人相当重视家教,他们认为家教是关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思想品德等方面,似乎和个人的知识水平无关,是一种基本的价值理念。家学,即家传的智力与知识,两者互相依赖、彼此协调,通过后天的家教形成家风,家学得以代际相传,使家庭教育成为可能。每个家庭的家学、家风具有个性,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这是区别于其他家的标志,于是形成每个家庭独特的家训,流传于子子孙孙。
参考文献:
[1]笑思.家哲学——西方人的盲点[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相关论文

工程哲学视角下银河-Ⅰ亿次巨型机案例

银河-Ⅰ亿次巨型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是中国革新开放的直接产物,是中国工程创新的成功典范。此案例研究,对于当代中国工。
浏览量:18312 点赞量:5827

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历史规律

摘要: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历史运动的规律,使我们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有了规律性的认识与把握。以史鉴今,历史规律同。
浏览量:82922 点赞量:18966

消费和人 哲学视角

消费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它与人类密切相关,上至王宫贵胄,下至走卒贩夫,无人能逃避消费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浏览量:129146 点赞量:27370

文化哲学视角下民族预科生厌学状况

为了响应国家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建设,本文将从文化的事业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来浅析浅析和探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少数族预科生出。
浏览量:69898 点赞量:16213

以人为本哲学视角

以人为本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成为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下,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
浏览量:18620 点赞量: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