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石林县大可乡水稻生产状况与对策写作策略

大可乡地处石林县西南端,是石林县最小的乡,属半山半坝区,海拔1 655~2 068 m,年均温16 ℃,年降雨量987.9 mm,水稻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33.33 hm2,占粮播面积的33%,占粮食总产的39%,水稻生产的稳定与否,对全乡粮食生产具有较大影响;全乡有稻农4 566户,平均每户种植866.67 m2,最少的66.67 m2,最多的7 266.67 m2;稻米是全乡人民的主食,与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
1生产近况

1.1品种方面

近10年大可乡种植的水稻品种为楚粳系列、合系系列、云粳系列。2006年以来,随着全县优质稻品种的示范推广,大可乡逐渐调优水稻品种,提高粮食优质率,通过示范推广优质稻品种,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向改善品质、增加效益转变;2011年大力推广优质稻楚粳27号、楚粳28号,示范种植云粳30号,品质结构得到优化[1-2]。有着的不足是丰产、优质、抗病品种单一,新品种引进示范工作滞后,品种更替慢。合系39抗病性丧失,对叶瘟、穗瘟均较感病;合系41因经济论文连续种植,抗病性也有所下降,适宜种植的抗病品种不能及时就位[3];随着水稻种子市场化程度提高,种源增加,有的农户无法识别,盲目选种,良种化率降低。

1.2育秧方面

大可乡水稻种子处理技术较为成熟且运用广泛,推广施保克、水稻包衣剂、壮秧剂Ⅱ、旱育保姆等药剂,通过药剂浸种、拌种或包衣能防治或减少种传和土传病虫害,省工节本效益好,受到农民欢迎。1996年引进水稻旱育稀植浅插栽培技术进行试验取得成功,1997年在全乡大面积推广,目前旱育秧面积达95%以上,该技术省水、省工、省种,而且大大提高秧苗素质,增强其抗逆性,减少了病虫危害,降低了农药用量,既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又减轻了农田污染、节约了生产成本,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是各项水稻生产技术中成熟实用、增产潜力大的一项。有着的主要不足是旱育水管不足,其次是有的秧床施肥不足、不均[4];有的播种量大,造成秧苗素质降低、带蘖少;有的盖膜时间过长,导致伤根烧苗,膜期通风炼苗不充分,揭膜后环境适应性差。
2000—2002年,示范推广水稻塑盘育苗摆秧栽培技术,累计示范推广水稻塑盘育秧15.16 hm2,该技术选用561孔塑料秧盘育苗摆栽,解决了旱育稀植难以化解的浅插不足,避开了抛秧栽培有着的不规范、不均匀等不足[5]。有着的不足是出苗不整齐、盘面秧根串绕、根系下扎多而长,秧苗素质偏弱;加之整田质量及水分管理条件不好,群众未持续采用,现在塑盘育秧仅在应急储备育秧时采用。

1.3栽培方式

2002—2006年,示范推广水稻多样性、蜂巢式栽培技术,累计示范推广810 hm2,该技术选用高秆品种阿庐糯与大可乡主栽品种合系24、合系39等间作,育秧时按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的不同生育期调整播种日期,实行分段育秧,早熟的迟播、迟熟的早播,使不同品种能够同期成熟收获,移栽时双行拉线对空栽,栽成正六边形。多样性优化栽培与净栽相比,能有效推迟和减轻病虫害特别是稻瘟病的发生危害,既减少了农药用量、保护了农田环境,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10—2011年,借力高产创建活动,推行水稻栽培技术集成化方式,配套运用水稻旱育秧、壮秧剂、配方施肥、蜂巢式栽培、精确定量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累计完成水稻高产创建26.67 hm2,辐射带动186.67 hm2,其中核心区9.33 hm2,平均产量10 314 kg/hm2,较非示范区增加1 326 kg/hm2,增幅为14.7%;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显著提高了水稻生产水平,增加了水稻种植收益。有着的不足:行之有效的栽培措施推广速度慢,优质高产集成技术覆盖率不高,除物化技术外,其他技术的实际执行情况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的技术具体到田间还处于口头宣传状态,真正被采用还需要长期不懈的示范推广。目前,蜂巢式规范化条栽得到全面推广,多数群众自制钢筋式栽秧耙拉绳条栽;同田多样性混栽没能持续推广运本科毕业论文用,主要理由是农户认为育秧、移栽、收割麻烦。

1.4施肥方面

大可乡一贯宣传推广水稻科学施肥的理念和做法,以项目实施带动施肥水平的提高。2000—2001年,实施平衡施肥项目,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20份送上级技术部门化验浅析,然后按照上级技术部门拟定的四平衡优化施肥配方,落实到田块,其中,推广使用水稻专用复合肥19.6 t、硅肥7.4 t、硫酸锌0.25 t;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群众的科学施肥水平,逐渐扩大水稻专用复合肥的使用面积。2008—2011年,实施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首先是在全乡范围内采集有代表性的土样286个,报送县农技总站进行浅析检测,并对取样地块农户施肥情况和土壤立地条件详细调查;其次是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进行“3414”肥效试验;第三是按照县农技总站提出的施肥配方抓好示范落实,其中使用本县配制的大可乡专用水稻配方肥(9-9-7) 30 t;累计示范推广水稻配方施肥技术266.67 hm2,平均稻田施用纯氮比常规减少54 kg/hm2,增产696 kg/hm2,综合增效768元/hm2;通过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农户转变了施肥观念,改善了施肥技术,减少了不合理施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达到了节本增收、保护环境的目标。有着的不足是,非示范区农户习惯上按老办法施肥,一是有机肥投入不足,有的几乎是零投入,稻田有机质缺乏;二是基肥多在田耙平、移栽前表施,利用率降低;三是偏施氮肥、有的不施钾肥、锌肥,分蘖肥施氮过重;四是前期集中施肥,分蘖过盛,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加,中后期养分不足,成穗率、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

1.5灌溉方面

大可乡稻田灌溉水源主要为库塘蓄水,自流灌溉为主,抽水灌溉为辅;全乡共有小(一)型水库4个,小(二)型水库10个,小塘坝14个,总库容863.1万m3,正常年景蓄水560万m3,稻田灌溉定额按6 450~9 000 m3/hm2计算,水稻生产用水215万~300万m3,占蓄水量的38.3%~53.5%;2009年以来,因连年干旱,每年蓄水量均不到计划量的50%,在保证人畜用水和育苗用水的前提下,近3年水稻种植面积剧减,2009—2011年水稻种植面积分别为333.50、146.67、206.67 hm2;受水资源不足及农田水利设施不改善等条件限制,大面积间歇灌水难以做到,以水调控技术难以实施,如果撤水将难以复水或增加投入成本,降低种稻收益。因此,部分稻田以移栽到成熟各个生育期均有水层覆盖,使水稻根系发育差,植株不健壮,易早衰,结实率不高,抗病力下降;部分稻田有栽秧水无充足保苗水,稻田自然落干过早,若旱情不能及时解除,将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完全靠等雨栽秧的稻田常错过最佳节令,产量较低。

1.6植保方面

大可乡水稻病害主要是稻瘟病,虫害主要是稻飞虱、二化螟。总体上,农户对水稻病虫草的防治较为主动积极,能自行进行防治,管理精细。2000年以来,大力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种植抗病品种,转变传统的病虫害防治策略,注重生态调控,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减轻对环境、天敌、人畜的负面影响,协调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做到控害保益两不误。通过宣传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高毒农药的使用得到有效制约,低毒低残留农药平均减少用药2次以上,水稻产量和品质不同程度提高。2002年,引进水稻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进行防治病虫害示范,该技术选用高秆品种阿庐糯与大可乡主栽品种合系24、合系39等间作(行比8∶1),多样性混栽与净栽相比,有效推迟和减轻了稻瘟病的发生危害,对其他病虫害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技术的推广,既减少了农药用量、保护了农田环境,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水稻病虫害防治及减少农药使用、降低污染找到了一条途径,同时也为其他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有益借鉴。有着的不足:一是部分农户对病虫害防治知识欠缺,只重视、指望化学防治,习惯喷保险药,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多(最多的喷药6次),造成稻谷的农药残留量增加和农田环境污染;二是施药时间不当;三是农药配制比例不准确、随意性太大。

      相关论文

      浸种,水稻播前巧消毒写作策略

      1 用50%多菌灵、50%托布津或50%福美双500倍液浸稻种48小时,然后捞出催芽、播种,对预防恶苗病效果较好,也可兼治稻瘟病、胡麻叶斑病、幼苗。
      浏览量:21889 点赞量:6151

      水稻,水稻高产创建新技术写作策略

      摘要:文章重点介绍了高产创建工作中的通过采用优质品种、种子的处理、旱育壮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关键词:水稻;。
      浏览量:143577 点赞量:31115

      水稻,景东县水稻生产状况与进展对策

      []景东县是普洱市的粮食主产区,水稻又是景东的种植作物,浅析了景东县水稻生产目前状况,有着理由,并进展对策措施。[词]水稻;生产目前状。
      浏览量:121008 点赞量:26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