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制约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进展理由对中等收入陷阱制约与对策要求

摘要: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变化显著,但问题也不少。诸如:积极性降低使农民减少、生产组织分散及生态恶化使粮食危机增加的农民和农业问题;农村人求学困难、就业压力大与社会保障负担重问题;住房混乱、公共产品短缺、土地占用与浪费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导致中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值得深入研究,并探讨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发展问题;中等收入陷阱;对策
1672-1101(2012)02-0033-06
近年农村及小城镇发展明显滞后。为此,各地掀起城镇化热潮。事实上,城镇化使许多农村变化显著,但也带来新的问题。农村新旧问题夹杂,不仅影响农村持续发展,也影响国家整体发展,并最终可能导致中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与城镇化初衷不符,也与“五个统筹”战略不符。因此,深入分析农村发展问题很有必要、且意义久远。

一、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 农民和农业问题

1978年中国推行的土地家庭承包制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刺激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效益逐渐好转,农村极为落后面貌逐渐改变。土地家庭承包也使农业改革成为工业改革的主要诱因。但是,近年由于种种原因,农业发展累积的许多问题日益严重,亟待改变。
1.积极性降低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日渐减少。(1)积极性降低。多年来国产农产品较低,而农业成本却由于化肥、农药、种子影响不断上涨,加之农村曾存在的繁重税负,使农业利润率极低。况且,很多农村靠天吃饭现象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导致获利更难,也使农业积极性逐渐降低。明显的例子是,干旱时大部分农民都采取消极等待而不愿主动灌溉农田。(2)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日渐减少。源于20世纪中期的户籍制度导致的城乡二元结构没有随农业同步改革,农村人在就业、求学、住房、保障上与城市人差异明显,较差的生活条件和质量导致大量农村人想方设法离开农村。正巧,中国东部快速发展和各地城镇化提供了契机。由于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远高于农业很长时间的收入,所以很多农村人期望进城打工,留守农村和农业的主要是老弱病残和妇女。这一切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日渐减少,而相当多的农村人只是具有农村户籍、已不再是真正农民。现在农村会种地的年轻人已寥寥无几就是很好证明。
2. 生产组织分散不利于农业广泛应用新技术、实现规模经济、提升竞争力。(1)不利于农业广泛应用新技术。计划经济时“大锅饭”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农民积极性,这正是土地家庭承包的原因。土地家庭承包解放过生产力,但也存在局限。土地承包使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而且为了公平,很多农村的土地被分割成若干小块。这导致农业生产组织过于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或集约化,致使先进技术无法广泛应用。(2)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等观点,由于农产品具有鲜活性、不易储运,导致农产品本期高低会影响下一期产量,而下一期产量必然制约该期售价,这又影响更下一期产量。如果没有外界干预(如宏观调控或期货引导),这种变动性就具有蛛网周期(cobweb cycle)。蛛网周期使农业生产具有很大波动性。况且,一家一户生产很难发挥统筹作用,因此农业生产更加不稳定,要实现农业规模经济必然很难。(3)不利于提升竞争力。由于缺乏科技含量和规模效应,所以国内很多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虽然近年由于意识到问题严重并采取惠农政策,不少地方农业已逐步采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技术,但绝大部分农村仍是科技含量不高的传统家庭生产。
3.生态恶化使粮食危机日渐增加。上世纪主要是80-90年代,由于农业生产缺乏监管和农民逐利的盲目性,导致大量河坝、滩涂、沼泽和森林被开垦成农田,其结果使植被和水利工程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另外,近年国家非常重视大江大河的利用和治理,明显忽视了农村小型、微型水利工程的持续治理。虽然这种局面自2011年有所好转,但支持力度不够,而且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再由于世界范围异常气候频发,各地水环境相当脆弱,而城镇化导致的资源需求扩张必然促使生态恶化。由于生态恶化,加上利润率低,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越来越小,粮食危机的潜在风险和危害不断增加。

(二) 人口、求学、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

1.人口压力依然存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已深入人心。由于计划生育,全国人口增长减缓很多,但由于基数大,人口压力仍很大。2011年末中国人口已达134 700万,且问题不少。在农村、城乡结合部,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仍较少,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漏洞多。农村人口强大压力使农村新旧问题不断积累、激化,并逐步传导到城市和城镇。
2.求学困难。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在世纪末达4%,1995年教育法规定比例应不断增长。这些目标至今未实现,而落后的农村更为严重。教育资源缺失使许多农村贫困人口、女性不能完整享受9年义务教育,绝大多数孩子初中后就辍学、打工,而能读大学的孩子比率极低。另外,户籍限制也使农民工子女上学存在困难。
3.就业压力大。农村孩子辍学也可能与就业压力大导致的“上大学无用”有关。近年由于农业收入增长不快使农村就业岗位无法满足众多人口要求,而各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也使农业不再需要很多农民。于是,农村就业压力增大。当由于城镇化使农村富余人口大量转移时,城市或城镇自然出现就业难、住房困难等“城市病”、以及每年难以解决的春运问题。
4.社会保障负担重。(1)医疗保险。旧的农村合作医疗曾经失败。2003 年“新农合”提出由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并承诺在中西部贫困地区,只要参保农民每人年缴10 元保费,、地方政府分别补贴20 元。2008 年补贴提到40 元。2010 年提到120 元。2011年提到200元。目前参加医保农民不断增加:2011年“新农合”比例已达97.5%,基金支出总额1114亿元,累计受益8.4亿人次;参加城镇医保的农民工也达4 641万人。但是,由于许多农民和农村集体财力仍不强,加上补偿、监督、信息不对称、跨区结算等障碍,“新农合”发挥的作用仍不足。(2)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一直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共担、个人为主的方式,但由于经济实力、观念等,因此农村参保比例较低,养老保险作用很小。2011年底农村参加养老保险共有32 643万人,农村养老怎么写作机构3.2万个,收

源于:论文资料网www.shuoshilunwen.com

养各类人员只有182.8万人。当前各地人口已有不同程度老龄化,农村人口养老压力极大。3)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2011年底农村居民共有5 313.5万得到最低生活保障,552万得到五保救济。相比众多农村人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保障作用太低。况且,近年各地城镇化导致越来越多农村人失地、“被上楼”、“被城镇化”,失地人口短期富裕掩盖不了再就业、收入持续、长久生存危机。

源于:论文范文格式www.shuoshilunwen.com

3.住房、公共产品、土地问题危害。(1)住房问题主要导致土地被过度占用、浪费。这明显违背“土地是财富之母”原理,不利于农村和农业持续发展、农村人口长久生存。农业是根本。农业不稳定,第二、三产业发展就难有保证。(2)交通等问题主要导致公共产品怎么写作短缺。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当农村生产、生活所需道路等公共怎么写作不健全,农村要改变落后状况、实现快速发展必然很难。农村经济增长停滞如果难以避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则难以实现。(3)土地问题危害。首先,城镇化占地过多可能导致城镇边界过度扩张、基础建设和项目盲目上马。城镇边界扩张将使农村生存空间减少,大量农村人口被迫流动,这不利于农村和农业持续发展,也可能制约城市、城镇发展。基础建设和项目盲目上马必然刺激GDP快速增长,这种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发展模式不利于节能减排。其次,城镇化过快发展易导致腐败多发、民生乱象。近年各地城镇化中出现的暴力拆迁严重损害了人民合法利益。拆迁中因为信息、制度、权利优势等导致的“搭便车”、“分配不公”、“检测公济私”、腐败等民生乱象,也激发了民怨沸腾。再次,农村自身导致土地浪费问题,其原因及危害往往与住房问题结合。如果夹杂腐败,其影响也和城镇化相似。

三、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对策探究

(一) 农民和农业问题的对策

1.科学规划农业改革。农民和农业问题有危害,也为农业生产方式改革提供契机。社会在变革中前进。中国农业要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效率、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需继续改革。故应据经济现状、风俗习惯、地形地貌、资源条件等,科学规划各地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的改革、土地调整、产业发展的方向。
2.提高农业获利水平。通过舆论、财政补贴和市场引导,使人意识到农业有利可图、值得发展,并逐步引导土地向种粮大户、种植能手集中,最终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这其中,主要因素是财政补贴。当前,种粮补贴水平不高,对提升农民积极性效果不大。将来可采取两种改革思路:一是大幅提高卖粮最低保护价,使农民种粮收入明显提高;同时,减少粮食销售中间环节,增加消费者粮价补贴。二是大幅提高农民种粮补贴,使农民在粮价改变不大时农业收入明显提高。
3.修订相关法规,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首先,严控农地用途,适当修订土地流转法律,通过市场化引导土地以出租、入股、转让等方式集中。这样可避免土地抛荒、以及农民在农业中劳动力、资本、技术投入不足。其次,适当改革农村殡葬制度。当前很多农村推行的火葬制实质是先火化、再分散土葬。这种方式既占地,也阻碍机械化、集约化。农村殡改应借助于市场化和政府引导,借鉴城镇经验教训,发扬农村,逐步推行集中殡葬。
4.引导发展生态农业。目前,许多农村生态农业主要问题是不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污染。为此,政府要对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具体做法:一是通过测土配方、

源于:论文例文www.shuoshilunwen.com

因土施肥,采取化肥控制技术。二是控制农药使用,降低使用不当引起的污染。
5.治理农村小水利工程。农村小水利耗资不多,但可改变中国农业长期靠天吃饭局面,其效益久远。为此,政府必须充分重视农村小水利的规划,采取科学措施进行建设和养护。其中,可通过参股方式,充分发挥农民作用;可利用证券市场、金融创新等筹集建设资金。

(二) 农村人口、求学、就业和社保问题的对策

1.人口问题。人多的压力和危害很明显,但关于中国人口未富先老的论调也不断流行。据称,2000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比例6.8%,与世界平均水平一样;2010年中国老龄比例13.2%。其实,老龄化问题需要客观分析。适当老龄化使人口负增长可降低人口对环境承载压力,利于持续发展。因此,二胎政策(至少在“十二·五”期间)不应快速放开,而应根据未来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再逐渐调整。而且,面对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二胎政策放开要兼顾公平,否则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社会问题。
2.求学问题。(1)加大农村教育投资。首先弄清农村教育资源缺失程度,制定具体投资规划。其次,根据教育发展纲要,严格执法,确保各级财政资金充分投向农村、落后地区。最后,在有条件地区充分发挥各界力量,适当拓宽农村教育资金来源。(2)注重农村师资培育。首先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提高农村、落后地区师资待遇,借助于“三支一扶”等最大限度吸引有志之士到农村任教。其次,通过全部或部分资金支持,鼓励更多农村人顺利读完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等。作为条件,要求其学成必须怎么写作地方。(3)建立对口支持机制。根据各地发展状况,大力鼓励和提倡实力强的城市、城镇对口支援落后农村的教育。支持的方式可以是资金、设备、甚至人才。(4)重视农民工子女教育。根据各地情况逐步改革户籍制度,适当放宽一些城镇和城市落户条件,使有技术、有能力的农村人顺利加入城镇户籍。在此基础上,适当放宽农民工子女在城镇、城市求学条件,以便顺利接受正规教育。
3.就业问题。(1)发展小城镇。过去小城镇落后,所以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结果使大中城市“城市病”突出。基于这一背景,促进小城镇发展已成必然。其实,区域发展应坚持整体观念。只有小城镇快速发展,将农村过剩人口就近吸引,才能缓解大中城市压力。小城镇可凭借人力成本、土地和区位优势,利用产业地域转移契机,抓住大中城市人才、资金和技术外溢的机遇,实现协调发展。当然小城镇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要尽量杜绝环境破坏。(2)农村适当城镇化。贫穷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源,而农村适当城镇化可消除贫困、增加就业岗位、改善生活条件和质量、降低收入差距、消减人口大规模流动。为此,可适当推进农村城镇化,并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旅游怎么写作业。(3)健全城市人口预警。根据城市发展状况,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预警机制,实时监控人口与就业、经济、环境的匹配关系。一旦大中城市人口压力增大,可借助于舆论、政策手段,引导其合理流入小城市和城镇。
4.社保问题。(1)推进“新农合”。首先强化“新农合”,力争使医疗保健涵盖所有农村人口。其次,加大政府资金支持,解决当前制约“新农合”发展的资金不足。再者,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改善资金结算系统,实现城乡医疗保险跨区结算。(2)推进农村养老保险。首先强化养老制度,让更多人明白其好处、主动参与,改变农村养老保险人口比例极低现状。其次,加大资金支持。当前农村老人主要由子女赡养。虽说子女有赡养老人义务,但当各方收入水平低、或某方信仰缺失,容易导致农村老人“老无所养,老无所依,老无所居”,而资金支持可改变这种现状。再次,加强宣传和监管,使农村老年人养老资金的领取得以透明和规范化。最后,加大养老怎么写作机构建设。养老机构既可让农村老人规避完全靠子女养老的被动地位,使其安享晚年,还可缓解子女的赡养压力。(3)重视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首先科学确定贫困线。当前各地贫困线太低,使一些年收入不高、但在贫困线上方的人得不到最低生活保障。今后应据各地实际,科学确定贫困线,以使更多的人享受低保。其次,重视失地农村人的保障。尤其应重视城镇化过程农村人合法利益受损、以及长远就业和生活缺乏保障的问题。再次,建立和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保体系,尽可能加大对农村困难人口的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生育保险等支持。(4)拓宽社保资金渠道。社保资金一直由个人、集体和国家共同承担。这种方式虽有许多好处,但在个人收入低、集体效益差、地方财力弱时,容易出现因资金不足。为此,可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外汇储备、彩票作用,还可借助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筹资。

(三) 住房、公共产品、土地问题的对策

1.适当确定城镇化过程。一般认为,农村发展最好路径是“解放农

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shuoshilunwen.com

民,投资农民,怎么写作农民,转移农民和减少农民”。虽说城镇化可以实现这些目标,但要根据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地区城镇化的时间节奏、有效路径和用地计划,规避农村土地的过快占用和浪费。
2.科学建设新农村。根据城乡统筹发展原则,适度推进新农村建设,尽可能将农村居民点的规划、住房建设和地区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可科学规划农村居民点和住房建设,合理利用宅基地和耕地,促进农村生活环境改善。
3.加大公共产品建设。农村公共产品不足的根源在于资金不足。过去,政府主要采取传统有限的财税手段,因此筹资自然不足。今后可加以创新:(1)借鉴社会保障经验,多方力量、多渠道筹资。(2)借鉴PPP、BOT、BOOT、TOT 、BT等市场化创新模式筹资。
4.增加农民对土地的权力。逐步修改法律,使农民对土地有更多的收益权、处置权,适当提高农民对城镇化占用土地的表决权,避免由于政府长官意志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而强行占地、强行拆迁,最终避免因为更多农民失地、失业导致很多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2-2-22.
刘峰.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中集体与个人资金来源的法律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10(1):90-91.
[3]安徽省人民政府.沿淮城市群“十

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R].2006-12-31.

[4]王立彬.我国土地利用面临稀缺和浪费悖论 亟待深化改革[EB/OL].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1-0

5.shtml.

[5]安宇宏.中等收入陷阱[J].宏观经济管理,2010(1):72-73.
[6]胡鞍钢.“中等收入陷阱”逼近中国[EB/OL].中国网,2010-7-7.http://news.xinhuanet.com/observation/c-1229892

4.htm

[7]蔡昉.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1):15-17.
[8]戴培昆.当前水污染治理的系统思考—建立城乡大循环彻底根治水污染[J].水资源保护,2008(2):118-119.
[9]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告[R].2011-04-28.
[10]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3.

相关论文

探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房地产业进展

【摘 要】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内需。它与房地产业紧密相连。城镇化伴随着城市人口聚集、城市规模扩大以及城市结构的变化,促。
浏览量:132890 点赞量:28986

新农村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犯罪理由

摘要:农村犯罪问题的日益严重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严峻挑战。鉴于当前农村犯罪呈现犯罪侵害对象以留守家庭为主、犯罪类型多样化且以侵。
浏览量:107638 点赞量:2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