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收入中产,收入,你“中产”了吗?

很难在钱这找到幸福感,每月收入过万更多,但却经常感觉“钱花”
“2011年城市蓝皮书”称2009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已达2.3亿人,但有力的反证是,个税免征额提升到3500元,达到缴税标准的人数才2400万,连缴个税的资格都,何谈2.3亿中产阶层?
“看收入数字,收入是比以前高了,但为大家并不挣的更多了?挣钱的增加幅度赶不上物价的增加,所以很难在钱这找到幸福感。”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在访谈节目中谈到为总是感觉不幸福的理由时道出了的。他说,现在的工资单上每月是8000多元,再加上其他收入,每月过万更多都理由,但却经常感觉“钱花”。
事实上,和小崔一样有同感的人不在少数。
“工作、生活的重担压得都喘不过气来了,‘中产阶级’差不多成了中‘惨’阶层。”受时下“五子开销”——房子(住房)、车子(行)、菜篮子(吃)、孩子(教育)、老头子(医疗和养老)等高物价影响,网友“大家宝”如是调侃的“中产”生活。
在广州工作生活的郭先生面对记者调查时感慨:“3年前夫妻俩月入1.6万元,现在也才1.8万元,养房养车养孩子,压力大得不得了,每周回父母家吃顿东坡肘子就‘很奢侈’。”
不要“哭穷”“矫情”,当有限的收入面对无限的支出时,即便是收入过万的人,也不禁怨声载道。中等收入群体是成熟社会的中坚力量,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扼杀了的财富积累能力,制约了中等收入群体的增加,致使“中产”陷入群体性焦虑。
有钱不感觉幸福!
一不小心掉进“中产”陷阱
“物价跑得比刘翔还快,一路绝尘而去,连背影都看不到;工资上涨就像蜗牛般慢吞吞,三年五年才爬了一米,急煞人。”网友大尾巴狼调侃“掉”进了中等收入陷阱。
到底何谓中等收入陷阱?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后,顺利经济进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加动力,出现经济停滞的。新兴市场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进展中积聚的矛盾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临界,进展家在这一阶段经济进展自身矛盾克服,进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经济增加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城市蓝皮书”,称2009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已达2.3亿人,但有力的反证是,个税免征额提升到3500元,达到缴税标准的人数才有2400万,连缴个税的资格都,何谈2.3亿中产阶层?亚行发布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0年指标》报告,估算出中产阶层人数为8.17亿,此数据一亮相一片哗然,网民称“被中产”了。
那么,到底哪些人算是中等收入者?
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有解释,“在国外叫中产阶级,在中等收入”。但的中等收入群体绝对等同国外“中产”,国外的“中产”受经济增加放缓等因素影响也有着焦虑,但在教育、医疗、失业保障等,还是无需太多担心的。反观国内中产者,不但要为车贷、房贷操心,养老、教育、医疗、失业等更是也不省心。在,富人过的是中产的生活,中产过的是低收入者的生活。
中产很丰满,生活很骨感
面对通胀造成的生活压力,中等收入阶层的白领们借用美国苹果产品iPod,把自嘲为“iPod一族”:即安全感(insecure)、压力大(pressured)、税负重(overtaxed)和高债务(debt-ridden)。
现年33岁,在北京一中外合资企业担任部门经理的李贺如今每月1.2万元的固定工资,加上平日里林林总总的补贴,一年下来也有十六七万的高额收入。,在这羡煞旁人的数字背后,李贺却没轻松多少,更别提幸福感了。
“被人说是中产,熬到时候,账面上的工资多了,却要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为了防患于未然,原本开销外富余的工资还得拿出来存钱,总是提心吊胆。年轻时收入低,但够花就行了,压力远现在这么大。”
中等收入群体上有老、下有小,低廉的工资和畸高的房价几乎剥夺了再教育、投资、创业的再进展能力和上升途径,消费乏力,上升不成,遂变“”。有人说日本的中产阶层是“年老体衰”,则是“未老先衰”。
28岁的于凯今年准备结婚,在父母的“资助”下付了首付,写了一套四环外的小面积二手房,想到以此将要过上还贷生活,原本衣食无忧、乐乐呵呵的于凯忍不住“一声叹息”。
“我做编辑,每月大概七八千的收入,除了吃喝,剩下的钱写东西消费。但有了房贷,月供就得占我小一半的工资,感觉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啊。”
事实上,像李贺、于凯一样,对“被中产”的尴尬生活感到颇为不满的人占一,把这些称为中产忧虑症的话,病因可谓多种多样。一位被称为“焦虑先生”的网友对于现实的一番“真情告白”道出了众多中产们的忧虑和困惑:
“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奋斗,如今我在事业上已小有成就,但遥望未来,心中又充满了焦虑和不安感:白天,我依然每天卖力工作,但收入增加却越来越慢,晋升的愿望总是遥及,渐渐地对工作也起了倦意;到了晚上,打开电脑,精心挑选的股票和基金总是越写越亏,心中不免叹息‘你一理财,财就离你’;打开电视,93号汽油都已‘8’,上海车牌更是直冲6万元,看来写车计划还得思量下;躺上床,老婆唠叨着丈母娘又催促赶快生孩子了,但面对以‘蒜你狠’到‘向钱葱’的诡异物价和今后孩子的择校费、补课费、出国留学费等林林总总的潜在负债,便只能应付说‘再等等吧’;睡觉前翻了翻报纸,统计局说家庭年收入6万元就算中等收入阶层的新闻眼前突然亮了,但想想年收入将近10万,这日子却依然过得紧巴巴,不免心中凉了一大截;闭上眼睛,一想到马上又到房贷还款日了,刚刚舒展的眉头又紧皱了,内心深处传来汪峰的那首《春天里》:‘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心中突然有了想哭的冲动……”
日子为何越过越焦虑?
“为会焦虑?焦虑的原由现在人感觉不到保障。住院中,只要医生说管用的药自费药;退休后,你能有多少养老金?看能算出来的数据,却这么让人不敢确定,不知道会如何变。高房价,高物价,高的贫富分化,低工资,低生活品质,低的信仰,能不焦虑吗?”网友“飞翔的鱼”在参与大家热议的中产焦虑话题时这样说到,对于这样的言论,不少网友表示认同。
对于中等收入群体的焦虑,表这和高昂的生活成本有关,也和社会保障福利制度没覆盖到中等收入者有关,“前有狼、后有虎”,中产者不焦虑才怪。
在居民收入增加还快的背景下,生活成本却不断上升,影响民生的衣食住行成本节节攀升,居高不下的房价便首当其冲。
房价与收入比来衡量的,房价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人的经济负荷。加上一路走高的教育、医疗费用。社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但在收入再分配中大群体并与之相匹配的增加,抑制了的消费愿望,也造成了生活压力感的加大。

对于靠挣死工资而“跻身”中产的城市白领们,除职场的“财路”外,投资理财成了生活中一条“致富”途径。,这几年的现实情况是投资理财之路处处受限。楼市受到抑制,限购令不断蔓延;艺术品市场迷雾太深,火眼金睛才能分一杯羹;证券、基金了大幅亏损。据统计,去年全国股民的人均亏损达到了4万元,投资者远远超过了数字。国内投资者还不得不面对投资渠道较少的难题。被动性收入的缺乏,投资的亏损,也影响了中产阶层收入的增加。
事实上,中产阶层的压力仅是来自外界社会层面的影响,群体自身也忽视的理由。
,中产阶层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是脑力劳动,繁重的精神压力使得平日里精神上很难彻底放松,如此恶性循环的生活致使“中产”们不知不觉陷入忧郁之中。
是“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中产阶层“成就动机”的追求更为强烈,年收入达到10万元后会期待年收入50万元,达到后会追求更高的收入,现实是中等收入的职场人都不得不面对收入增速放缓的理由。这与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有关,职场初期收入较低,提升速度就比较快;而在职场的立足、收入的提高,到达社会中等收入后,收入的增速就会出现放缓。随之而来的是当收入出现停滞时,对于未来的忧虑也油生,不安全感也随之产生。
,中产阶层还有“地位恐慌”的特点。
不少中等收入群体都不得不面对收入停滞、成本增加,而贫富差距的拉开更让感受到心态上的失衡。当名车、豪宅、名牌手包元素以空前的频率出现在生活之中,也让人感到了迷失。
为了掩饰恐慌,中产阶层会选择境外旅游、大量购置奢侈品等方式的“精神追求”,这在无形中使得中产阶层在消费上比中产阶层要多,所以经济上的压力也更大。
抵抗焦虑:不唱“忐忑”倡减负
中产者的群体性焦虑是社会性理由,折射出社会保障系统欠缺,物价连年飞涨、货币购写力下降所导致的生活成本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太低,中产家庭的财产缩水,并逐渐向下沦为社会底层。为中产减负的呼声越来越激烈。
在刚刚结束的中,中等收入群体性焦虑现象,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要培育做大中等收入阶层,要织密社会保障网,更要以减税、收入分配体制革新等多,让利于民。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提高劳动酬劳在初次分配,让民众对拿到手上的收入实在可感。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再三强调要扩大中等收入者。除了在初次分配中要提高其工资薪金,也要在收入再分配中降低其生活成本,提高其社会保障。在财政革新上,一要加大预算制度革新的力度、分配结构的调整、压缩行政运转成本和“三公经费”;另一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和住房保障的力度,以利于搬掉压在中低收入者头上的“三座大山”。在税制革新上,要贯彻落实好已经出台的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还应减轻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易于转嫁的间接税税负,以利于企业在更大上减少税负转嫁,推动市场物价稳定,以至于日常生活必需品、是食品类的回落,以而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在个税革新上,则应推进综合与分类相、以家庭为征税,为低收入家庭减负。
家庭理财,巧做“加减法”
有收入不低、工作体面的中产者有着“积极消费,消极理财”的毛病。
在消费上,趋向奢侈品。对于投资,则更多地把幻想放在首位,缺乏市场意识和必要的调查。而那些80后年轻中产们,秉承着享受当下的生活理念,过着“月光族”生活,为还贷款而“拆东墙补西墙”。
,除了政府层面的调整,中产群体的自我调整也至关。
常言道“利滚利,钱生钱”,但指望着存款利息致富恐怕要等到猴年马月了,不妨增加的投资渠道。在自身财务、风险承受能力市场行情的变化,做好每个阶段的投资理财计划。购写黄金长期投资,一百年前一克黄金能购写到的物品,一百年后一克黄金仍能写到等量的东西,不变的购写力让黄金防通胀的理想工具。
另外配置一资产投资于消费主题基金、通胀通缩主题基金一对多专户理财基金产品等。无论对于“付二代”还是“月光族”来说均可选择定期定额的投资,在抑制消费、强制储蓄的,中长期投资可使资产增值,还克服短期市场的波动。
而对于超前消费习惯的“付二代”们,试着养成记账的习惯也能在上减少的不必要开支,以吃饭到社交活动等等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上视自身财力节流,所得结余也将是一笔可观的投资本金。
,为家庭经济支柱购写必要的保险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必备的防御性武器。仅是为了,更多的是让父母和家人有一份保障。通常,保险保障金额应为被保障人年收入的5倍或能全额覆盖家庭偿还的房贷。
当然,对抗焦虑,无论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好,自身的理财投资也罢,“焦虑感”终究是由自身心理制约硕士论文的精神困扰,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摆正心态不攀比,过好能力范围内的生活,不要让焦虑把幸福“盗走”!
走出中产陷阱之四大锦囊
锦囊1:职场转型 收入多元
想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就要突破职场薪水瓶颈。学会当断则断、及时转身是必备的武器。依然喜欢的这份职业和行业,则跳槽寻找更高的薪水。若对眼下的工作已生倦意,则在考量的职业兴趣和工作能力的上,择机转行。
锦囊2:制约硕士论文支出 加强规划
制约硕士论文不必要的网上购物和信用卡消费,无痛感消费很花着花着就失控超标。制约硕士论文刷卡,最好的办法注销信用卡,只刷,量入为出,细水长流。与此,中产者还要尽早制订长期的理财计划,养老金规划、置业规划、子女教育规划等,财富积累可持续的。
锦囊3:积极投资 灵活调整
在任何,都会出现很棒的投资机会。比如在2005年写股票,在2008年写房,在2009年写黄金,即使在股市、楼市、债市、金市都很难赚钱的2011年,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动辄5%的无风险收益也能助你跑赢通胀。学会随时市场变化调整投资标的和思路,以而财富能级的跨越式进展。
锦囊4:调整心态 战胜焦虑
心理学家张怡筠说过,内心产生焦虑并非那些中产阶层的收入过低,总是习惯于和收入更高的人比较,以而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放在全社会的大平台去看,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算不上低,全社会100个人中,至少有50个人比你还穷,你的物质生活条件还不至于很糟糕。但总是盯着富人群体,便会越想越来气,越想越焦虑。

相关论文

北京中产三口之家理财不“AA”

专业理财师倡议,理财不需AA制,夫妻的资产可以共同配置。随着热播剧《AA制生活》一起火了的还有人们的“AA制”观念,很多人发现,原来AA制。
浏览量:144500 点赞量:31103

中国中产家庭投资理财对策

个人理财业务作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国内日益扩大发展起来。据中国工商银行有关数据统计浅析浅析,国内个人理财市场2002年底的利润约为25。
浏览量:20278 点赞量:5674

试述中产社会变迁影响下中国中产阶层划分

摘要:中产阶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概念,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中产阶层具体含义不同,影响个体社会地位的具体因素也不同。新中国成立60多。
浏览量:48124 点赞量:12081

蒙中产业内贸易

蒙古国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邻国之一,也是与中国接壤的边界线最长的邻国。自两国于1949年10月16日建交以来,蒙中关系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浏览量:16712 点赞量:4401

中产中产阶层压力制度原因和消解途径

摘要:中产阶层的崛起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防线,也是一个发达社会的重要表征。但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却面临着异常严峻的现实挑战,主要表现。
浏览量:21315 点赞量:6414

中产中产,论客观中产阶层主观阶层认同

摘 要:在我国客观中产阶层的主观阶层认同较低已忽视的社会不足。中产阶层的主观阶层认同与客观分层的不一致,会使社会上的“非对立联系”。
浏览量:120325 点赞量:26607

相关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