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生活,可贵反思,可喜变化

德育课程经过20年的磨砺,在成绩的,也暴露了理由: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古代名人、伟人的事例多,学生身边的事例少;说教多,尊重儿童个性和实际生活的少;品德教育缺乏性、生活性、实效性;强调学科系统,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和作用毕业论文建构;以课堂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性活动;强调学生对内容的组织,忽视了学生经验的。
如何发挥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如何在学校开展适合儿童身心进展特点的生动的德育,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挑战。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删除了某些“繁、难、偏、旧”的内容,充实了具有感的内容,力求以学生进展为本、培养革新精神、加强实践等素质教育的理念,增强了性、实效性和性。
2011年,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又有了的进展,了现代教育理念,新形势下加强儿童道德教育积极而大胆的尝试。

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

一些变化
1.课程的特点增加了“综合性”。课程设计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三条轴线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学活动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社会参与和理由探究等彼此渗透、推动,了生活、教学、进展的三位一体。所以,它的特点在原来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上增加了“综合性”。
2.课程理念的表述和内容做出了调整。比如,理念的条调整为“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对课程价值的理解。原课程标准中“学会做人”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修改为“学会关心、学会探究”则更为。
3.课程增加了对动手能力的要求。将“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改为“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增加了对动手能力的要求。低年级儿童动手能力的进展是其创造性进展的途径,加之儿童在这比较欠缺,增加要求也更有性。这样既强调动脑也强调动手,于培养儿童手脑并用,了课程活动性、实践性的特质。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

变化
1.课程性质的表述更加清晰。新课标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定义为:“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核心、推动学生社会性进展的综合课程。”,增加了关于课程特点的阐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2.对课程内容了年段区分。课程内容修改为“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的学校生活、的社区生活、的、的世界”六个领域,降低了难度,并且对各年段内容做出了区分度的。
3.增加了新要求的和内容。课程增加了“崇尚公平与公正”“具有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有荣辱感与知耻心”“懂得感恩”“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等内容。
4.对倡议做了的、可操作性的补充与完善。教学倡议对指导教师教学的指向和课程的要求更明确、清晰、详实,的教学策略论文范文也更、更明确,可选择性更强。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孤立的知识系统,博大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某种静止的、不变的,具有强烈感和现实性的动态。它给教师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给德育课程教学了生机和活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责任编辑/苗 培

相关论文

新课程课堂教学反思

论文摘要【摘要】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唤起学生的求知,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
浏览量:17138 点赞量:4655

个案幼儿园幼儿园课程冲突与其反思

摘要:随着我国革新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民办幼儿园得到了迅速进展,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农村不断涌现的民办幼儿。
浏览量:22213 点赞量:6497

新课程下教学反思经典

摘 要:教学反思,又可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
浏览量:15417 点赞量:4449

关于幼儿园课程革新中反思

摘要:当前,在我国幼儿园课程革新中,最值得讨论同时也最令教师们头痛的不足是怎样在儿童中心与教师主导之间寻找平衡。纵观过去20年的革新。
浏览量:11184 点赞量:3794

教学小议校本课程开设和反思

摘 要: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办法及课程结束的反思几个方面对校本课程的可设作一论述。关键词:校本课程;开设;反思中图分类号。
浏览量:21663 点赞量:6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