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分块隋唐政治地理格局

摘要:本论文通过探讨隋唐两朝设立的各种高层政治区,借用《禹贡》“九州制”(分块式)与“五服制”(圈层式)两种论述模型,来研究隋唐时期的政治地理格局。全文按照两种不同的格局,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包括第一至第四章,下编包括第五至第七章。第一章探讨的是隋、唐初期的行台尚书省,全面考述了各行台的基本情况,对史籍记载的疑点作了较深入的考察。第二章探讨的是隋朝和唐初的总管府,从及唐代的都督府,重点研究了都督府(总管府)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差别,对都督府的权力、级别、性质等不足,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附录一”对每一个府均有考证)。第三章主要探讨有关唐十道的不足,对唐十道的起源与性质、十道向十六部的分化、十道采访使的设置时间、十道的治所等不足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几点新的看法。第四章探讨方镇,认为“方镇”之名早就有着,唐代的方镇也可指州;并且观察使不是方镇的基本使职;而唐代边疆的方镇系统,起源于高宗末年的经略使和镇守使,奠基于武则天时期的“诸军州大使”和“军大总管”,成型于景云二年的节度使,但真正完全确立是在开元九年。第五章探讨从畿内为代表的核心区,指出隋唐一直并行一州小畿内与数州大畿内,但随着陪都的建立,会出现两个甚至多个畿内。本章第一节重点研究了隋炀帝与武则天对畿内的改造。第二节指出盛唐采访使时期的京畿、都畿与诸道有别,不能称作“京畿道”与“都畿道”。第三节则阐述了唐后期畿内的变化。第六章着重研究从并、益、荆、扬四府为代表的“战略枢纽区”,首先详述大都督府的状况,接着分析四府的进展历程,最后研究四府的地位与影响。第七章则选取岭南道为例,探索边远区的情况。首先研究如何以统府三分的格局,演变为岭南五管的局面;其次初步揭示出岭南“区域流官制”的情形;最后勾勒出岭南附贡州的简况。总而言之,隋唐时期不曾设置过正式的“高层行政区”,但有着几种不同的“高层政治区”,因为“高层政治区”可从因时、因地制宜管理地方,具有“高层行政区”所没有的灵活性,更符合统治者的需要。不但如此,通过“高层政治区”的有机配置,国家还可从由内而外地建构理想中的“圈层型”政治地理格局,从分别管理核心区、过渡区、战略枢纽区、缓冲区、边缘控御区等不同的功能性区域。关键词:高层政治区论文分块型格局论文圈层型格局论文行台论文都督府论文十道论文方镇论文畿内论文战略枢纽区论文

    摘要9-10

    Abstract10-12

    绪论12-35

    一. 选题缘起与解题12-14

    二. 已有探讨成果综述14-32

    三. 本探讨的作用32

    四. 本论文的资料32-33

    五. 本论文的思路与办法33-34

    六. 本论文的难点与问题34-35

    上编:隋唐的分块式政治地理格局35-184

    第一章 隋唐的行台38-64

    第一节 隋唐行台之缘起38-40

    第二节 隋初的行台40-45

    第三节 唐初的行台45-64

    第二章 隋唐的总管府与都督府64-111

    第一节 隋代总管府的渊源与概况64-75

    第二节 总管府与唐初的政治地理形势75-89

    第三节 唐代都督府的演变89-98

    第四节 总管府(都督府)的性质98-111

    一. 都督府的权力98-103

    二. 都督府的等级与规模103-107

    三. 都督府不是一级行政区107-111

    第三章 唐代的十道111-148

    第一节 贞观十道之缘起111-114

    第二节 唐十道的演化114-130

    一. 永徽十三道115-119

    二. 则天朝十道之回复119-123

    三. 玄宗朝之十六部123-126

    四. 十道与十五道辨析126-130

    第三节 十五采访使的始置时间130-141

    一. 传统二说之分析131-134

    二. 置使的准确时间134-136

    三. “二十二年说”之诠释136-139

    四. “二十二年说”之辨证139-141

    第四节 开元十四道的治所141-148

    第四章 唐代的方镇148-184

    第一节 泛指与特指:方镇并不一定管州148-157

    一. 唐后期的“方镇”所指148-151

    二. 唐从前“方镇”的涵义151-157

    第二节 观察使并非唐后期方镇的基本使职157-171

    第三节 唐代边疆“方镇”的兴起171-184

    下编:隋唐圈层式政治地理格局探讨184-289

    第五章 隋唐的核心区187-224

    第一节 隋唐两畿制的演变187-202

    一. 隋炀帝朝两畿制度的建立187-191

    二. 唐高宗朝两畿制的复置191-194

    三. 武则天从后两畿制度的变化194-202

    第二节 盛唐的京畿与都畿202-216

    一. 两畿正名考索202-205

    二. 两畿非“两畿道”辨205-208

    三. 两畿之分置208-210

    四. 两畿之范围210-216

    第三节 中晚唐畿内的变化216-224

    第六章 隋唐的战略枢纽区224-248

    第一节 唐代大都督府的变迁224-230

    第二节 四府格局的形成与进展230-241

    一. 隋从前四府的进展230-233

    二. 隋代的四府233-237

    三. 唐代四府的变迁237-241

    第三节 四府的地位与影响241-248

    第七章 隋唐的边远区248-289

    第一节 隋末唐初的岭南政治形势248-255

    第二节 岭南统府的三分格局255-264

    第三节 岭南五管格局的形成264-270

    第四节 岭南五管格局的演化270-276

    第五节 南选与区域流官制276-285

    第六节 岭南附贡州的建置285-289

    结论28参考建筑经济9-294

    附录一:唐代总管府与都督府考294-338

    附录二:唐蕃边界初探338-353

    附录三:唐代山州地望与性质考353-365

相关论文

格局分块隋唐政治地理格局

摘要:本论文通过探讨隋唐两朝设立的各种高层政治区,借用《禹贡》“九州制”(分块式)与“五服制”(圈层式)两种论述模型,来研究隋唐时期的政。
浏览量:14697 点赞量:4527

教学用矩阵分块计算行列式解法

摘要: 分块矩阵一般处理阶数较高的矩阵,使矩阵的结构更清晰明朗,从而使一些矩阵的相关计算简单化 本文主要是利用分块矩阵来解决一些复。
浏览量:82188 点赞量:1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