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地城镇生态规划对策

摘要:随着国内外生态型的城镇建设迅速进展,我国寒地也应该顺应其城镇特殊的生活需求,发挥出寒地城镇的生态特点。本论文探讨了生态城镇的起源及进展,浅析了寒地城镇的生态环境,并以寒地城镇和住区等两个层面上探讨了寒地城镇生态规划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寒地城镇;生态规划;对策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振兴东北国策的提出,寒地城镇的生态规划与建设面对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因为自身特殊的生态环境,导致寒地城镇的特点是劣势同时也是优势。对于其生态环境的规划,应该注重保护城镇的生态环境,减少冬季的热能损耗,进而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寒地生态景观。
生态城镇论述
生态城镇论述的提出与进展
虽然“生态城镇”论述实在20实际70年代提出,而且在80年代后才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接受,但“生态城镇”的历史渊源却是很久远的。
生态城镇思想最初是起源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主题思想是提倡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形式来代替城乡分离的旧社会形态,并以此向人们展示城镇、乡村以及自然相互平衡的生态美,这一主题思想后来进展成为世界性的城乡运动。
“生态城镇”的概念来源于联合国科教文在1971年组织和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在对“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探讨历程中,前苏联的城镇生态学家尤尼斯最先提出了“生态城镇”的完美方式。他的最初思想是依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建立起一种自然、社会和经济三方面能够协调进展,能量、物质和信息可以高效利用的良性生态循环的人类聚集地,也就是一种和谐、高效的人类栖息环境。
198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雷吉斯对生态城镇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他认为生态城镇的主要内容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健康活力,并且提出了生态城镇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最初包括简单的城镇交通、土地开发以及强调物种多样性的自然特点,后开逐渐进展成为涉及城镇社会生活、经济、法律以及技术的生活意识与方式等很多方面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最初的系统原则。
生态城镇的基本特点

1.均衡性

作为一个复合系统,生态城镇是由其互相依赖的自然、社会与经济等子系统所构成,各个子系统都需要在生态城镇这个大环境的整体协调下才能均衡有序的进展。

2.和谐性

生态城镇的核心内容就是提倡和谐,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新的良性循环进展秩序。和谐性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以及自然保护与经济社会进展等方面的和谐共处。

3.持续性

生态城镇以可持续进展观作为其前提指导,能够公平地解决当代人与下一代人在环境和进展不足方面的供求平衡,确保进展的持续性和健康性。

4.高效性

生态城镇的良好运转机制将会转变目前情况下城镇“耗能高,无循环”的运转方式,提升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使得能量与物质都能得到多环节的再次利用,进而形成经济循环。
寒地城镇的生态环境浅析
寒地城镇主要是指冬季相对漫长、气候相对寒冷的城镇,它是根据其城市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所定义的一个不是十分清晰的概念。依照这个定义来看,我国的主要寒地城镇大多聚集在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这些地区的冬季气温都在0℃以下,而且冬季时间持续在两到三个月之间,季节的变化非常显著,白天时间短,经常降雪,非耐寒植物无法存活等一系列特点。
寒地城镇在冬季里呈现出来的是:生态景观环境恶劣、城市生活没有活力、绿地闲置而空旷等特点。再加上城市生态规划人员注重温暖环境下城市的景观设施,忽略了对冬季城市景观的探讨对策,使得寒地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缓慢的下降。
寒地生态环境的浅析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生态环境浅析,它主要是考虑人、动力以及主导产业等因素,由此利用北方的生态基础与寒地的冰雪资源创造出寒地城市的生态优势。寒地城市的生态环境浅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优势:建筑物的日照间距大;冬季景观独特;季节的变化显著;居民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劣势:日照时间短;寒冷时间长;居民出入困难;生态意识差。
机遇:提升对冰雪的认知;优越的森林景观;特点旅游开发。
威胁:气温非常低;黑夜时间漫长;严重污染;交通事故。
对于寒地城市的生态环境浅析之后,应该抓住“振兴东北”这一基本国策,借助寒地城市的自身优势,即使处理其潜在的威胁,建设具有北方特点的寒地生态城镇。
寒地城镇生态规划对策探讨
城镇的生态规划对策

1.市区生态布局

防止城镇无限蔓延,确保市内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得城镇生态网络形成“环形一片区一格网”布局形式,这样有利于城镇与自然生态环境形成紧密的联系。“环形”主要是指在市区内独立的寒地城镇节点设置自然的生态绿环,使得城镇能够形成环形森林公园,并且能够与河流和林地保持紧密的联系。“片区”主要是指各个寒地城镇之间分布的大型自然生态区,主要用来调节市域的气候环境。“格网”主要是指联通城市与自然生态区的绿色通道,比如铁路和公路两侧的树林形成的绿色道路,其主要目的是组成市域的自然生态网络。

2.城镇的形态结构

寒地城镇应该采取紧凑集中的合理生态布局,降低交通隐患,提升建筑密度,并且需要对城镇的不同功能区进行整合,以便于个城镇或者不同的功能区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尽量减少远距离的交通出行所引起的能量消耗。

3.生态景观

寒地城镇应该以建设城郊森林公园为主,确保城镇的良好布局。这些森林公园对于城市的进展、改善绿化不足以及城市的生态环境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森林区为寒地城镇的居民提供了舒适而理想的游乐、休息环境,寒地城镇应该尽可能的与森林连接,并将森林以楔形绿地的方式引进城镇,以此来改善城镇的生态环境,确保寒地城镇被自然的绿化带环绕。
住区的生态规划对策
寒地城镇的住区是由居住公园、组团绿地、小区游园、宅旁绿地以及居住区中的各类绿地所组成,它是城市景观性、生态型以及可持续进展的具体体现,由此,应该对住区已有的绿地系统提车合理的规划对策。
1.充分利用住区的绿化地带,突出绿地在冬季环境中的重要量,以便于人们在冬天在室外进行娱乐活动和健身,进而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展。
2.适当加大住宅间的日照间距,增加有日照的绿化地带活动场地,以此来满足生态绿地在冬季能够获得充足的日照条件。此外,绿地活动场地的开拓应该避开冷风的直接吹入,住区内的植物和建筑也应该起到挡风的作用。
3.生态绿地需要与商业场所、动作地点、居住地以及休闲设备之间有方便的交通联系,因减少因为冬季冰雪等因素给居民带来的利用不便情况。
4.在寒地城镇住区的植物搭配方面应该与冬季的耐寒性植物为主,尽量少用不适合冬季气候的夏季景观植物,局部地区可以设置成温室,在温室内种植绿树鲜花,以此来转变冬季生态景观单一的现象。
5.住区绿地作为住区内较为完整的生态景观系统,同时也是组成城镇人文和物质要素的基本单元之一。由此,在对住区绿地规划时应该更多的考虑其冬季利用价值,使得住区在寒冷的冬季环境中还能够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6.住区的实际布局应该首先考虑其对寒冷气候的抵抗程度,尽可能的减少风雪对住区绿地的不良影响。由于草坪在冬季时很容易被冰雪覆盖,由此可以通过冰雪与绿地之间的互相作用,布置出另一种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冰雪绿地景观,并以耐寒的灌木和乔木植物为主,取得“冬夏两不误”的良好效果。
总结:
我国目前的寒地城镇在生态建设方面还需要改善和转型,寒地城镇应该充分利用“振兴东北”这一基本国策提出的机遇,结合寒地城镇的自身特点与冰雪文化的优势,通过对城镇和住区生态环境的精心规划和设置,转变建筑的紧密感和压迫感,促使寒地城镇布局合理,人与自然紧密结合,创造出21世纪的新型寒地生态城镇。
参考文献:
杨秀军.加速建设生态城市的深思[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4).
周诣.东北地区寒地城市的特点营造[J].山西建筑,2007(17).
[3]郑馨,李巍.寒地城市建筑的生态性设计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11(4).

相关论文

小城镇小城镇生态景观规划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的逐渐扩张,我国进入了一个中国城市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小城镇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
浏览量:12014 点赞量:3988

城市边缘区小城镇生态化旅游规划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和规模急剧扩张,城市边缘区成为土地开发中最活跃的区域。那么,拥有自然风景资源的城市边缘区小城镇发展也就尤。
浏览量:70612 点赞量:16241

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策略与实例

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城市化的重要举措,但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小城镇发展中产生了大量的“三废”物质,对脆弱的。
浏览量:46049 点赞量:11149

寒地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城市绿地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选择以城。
浏览量:33938 点赞量:8967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生态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以土地利用为中心,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规划区内经济、社会。
浏览量:108485 点赞量:24231

小城镇建设规划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小城镇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加强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浏览量:79860 点赞量:17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