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推广渝东北翼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运转机制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传播科技创新成果和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组织。以渝东北翼万州区为例,通过其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以围绕主导产业,以农民需求为中心,抓住核心农户开展技术推广,实证分析该地区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及为农怎么写作方面取得的较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实证分析
1000-8772(2013)01-0200-02一、引言
农业技术推广是“通过说服、培训和提供信息等非强制方式帮助农民改进生产技能,发展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传播科技创新成果和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组织,在确保农业技术从实验室到达田间地头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渝东北翼通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以围绕主导产业,以农民需求为中心,抓住核心农户开展技术推广,使该地区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及为农怎么写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过,就整体而言,渝东北翼要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任务还很艰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怎么写作体系”,提高渝东北翼农业质量与效益,增强农业国际竞争能力,对于欠发达阶段和欠发达地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
国外学者对农技推广体系的构建及运行机制的专门研究较少。有学者认为,一个拥有广泛影响的推广体系是以研究和推广的密切合作为特征的。在国家层面上,必须有一个研究和推广密切合作的协调机制。在地区层面上,能使研究成果适应当地情况则是十分必要的。Uwe Jens Nagel(1997)在对组织推广的另外方式的研究中,特别提到单一的以政府部门为基础的推广体制,一方面由于在其组织怎么写作中存在等级和高度官僚主义,而阻碍其实现最大潜能;另一方面也因经济、社会心理和技术原因而无法普及到其潜在的大多数客户。国内对于农技推广的研究较多。黄季焜等(2000)认为,农技推广体制不合理,由上到下的、行政命令式的推广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技推广体系上联上级农技推广机构,下联基地农户的推广体系,是我国农技推广的基础力量和关键环节。
国内外同时期农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推进,当前必须以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大力培育农村新型市场主体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提升农村整体科技素质和产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效益农业。唯如此,渝东北翼现代农业发展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二、渝东北翼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分析——以万州区为例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概况

一是机构建设。区级设有果树站、多经站、农业技术推广站、植保植检站、种子站、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等18个站(所)、学校。镇(乡、街道办事处)有51个农业综合怎么写作中心。在管理体制方面,区级推广单位,直属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镇(乡、街道办事处)推广机构实行“以块为主,以条为辅”的双重管理体制,即“三权”(人、财、物)归乡镇管理,业务上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区级和镇(乡、街道办事处)事业站(所)和农服中心都是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二是在编人员。全区有编制1510人,在编农业技术人员1313人(种植业),其中:区级345人,镇(乡、街道办事处)级968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

源于:本科毕业论文www.shuoshilunwen.com

744人,中专及高中的561人,初中及以下学历8人,农业推广研究员8人,高级职称的有100人,中级职称2867人,初级职称376人。技术人员年龄结构为50岁以上的占10%,30-50岁的占80%,30岁以下的占10%。三是经费来源。区、镇(乡、街道办事处)两级农技推广机构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由财政安排解决,有少量人员是差额拨款,还有部分自收自支人员。

(二)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分析

1.精心组织与实施

在农业部和市农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区各级领导和部门对项目工作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以区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为组长,区农委、区人事局、区财政、区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区农委科教科、果树站、农技站、多经站、农广校、信息中心、三峡农科院水稻室等相关科室站所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负责项目实施工作。15个项目镇、乡分别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科技示范户的海选、技术指导员的选聘、技术培训等工作。区项目领导小组分别与镇乡、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签订项目责任书。区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审定项目实施方案,检查项目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二是成立技术专家组。由区果树站站长任组长。专家组共14人,其中:研究员4人,高级农艺师10人。专家组有蔬菜专家2人,果树专家6人,农技专家4人,植保专家1人,土肥专家1人。专家组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柑橘、水稻、蔬菜、猕猴桃四大产业技术方案的制定,解决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三是严格把关,选聘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技术指导员。按照项目要求,区级选聘34人,镇乡66人。四是海选1000户科技示范户,示范户手册发放到户,示范户门牌上墙。培育10个试验示范基地,面积17500亩。

2.农技推广体系构建

一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通过项目捆绑使用资金,对区级站所和部分镇乡农服中心的办公条件进行改善、添置办公系统设备等。二是建设高素质团队。不定期选送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培训,2011年共组织30人到西南大学、重庆市农科院、中国柑橘研究所参加培训。组织180余人次到外地学习考察。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15人到区指导农业生产技术,作为区农业生产技术支撑。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农技^员工作考评制度。各镇乡都制定了农服中心职责、考评制度、中心主任职责、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管理人员职责、工勤人员职责、培训计划、考勤制度、信息档案制度等,并上墙公示。四是强化竞争和奖惩机制。区农委各事业站(所)采取站(所)长竞争上岗,其余人员分类设岗,区级站(所)和镇乡制定了农技人员岗位职责、农技人员考评办法、农技人员聘用制度,重大项目实行项目责任制,奖惩都硬,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农技怎么写作水平和怎么写作质量。

3.技术推广成效

按照项目要求,区成立了技术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四级技术推广体系。在农学、土肥、植保、果树、蔬菜等方面聘请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负责项目技术方案制定,定期到基地指导技术,解决生产技术中的疑难问题。在区农技站、土肥站、果树站、多经站、植保站、三峡农科院等单位和15个镇、乡抽调技术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高、中、初级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组,负责全区技术指导工作。在15个镇、乡培育科技示范基地10个,科技示范户1000户,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辐射带动提升全区科学种田水平。
探索新的农技推广方式,一是推广科企农结合的模式。在水稻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上主要采用这种模式。区农技站、植保站、大型农资公司、水稻专业合作社、农户结合,推广良种、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一供应,全区推广10 000亩,实现增产600吨,增收144万元。二是技术人员带农户。鼓励科技人员创办、领办、承包土地开展科技示范活动。高粱农服中心高级农艺师万崇东,承包了熊家白水果园,在他的精心管理下,2010年开始投产,2011年产量达到200吨,效益达到100万元。三是合作社带农户。李河镇柑橘合作社把社里1000亩柑橘通过推广高接换种技术,周边的果农纷纷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发展社员1200户,优质晚熟柑橘面积达到5000亩,产量达到50吨,收入30万元。合作社不但带领周边果农种植柑橘,同时帮助果农销售柑橘,通过合作社销售,农民柑橘每公斤增加收入0.20元。四是公司加农户。公司集中流转土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效益分红。成都惠农果业在我区滚渡高村流转土地3 800亩,种植优质葡萄。提供土地的农民成为葡萄园的工人,在上岗之前,集中培训技术,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待果园建成投产,农民完全掌握了栽培技术后,农民可以把果园反租回来自己管理。技术规程完全由公司统一,产品交公司统一销售。农民可以从四个方面受益,即土地租金、果园务工、果园反租产品收益、产品收益分红。2011年葡萄产量3800吨,销售收入3800万元,亩产值超过10000元。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农技推广专家、技术指导员采取不同方式共进行技术指导1800余次。全区共推广新技术50余项,新品种30余个。推广面积20万亩,全区农民增收1亿元以上。
4.技术培训模式

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shuoshilunwen.com


依托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万州区分校,组织开展了万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和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工作。一是选送5人参加重庆市农技总站组织的重点培训,分四批选送95人参加万州区农广校组织的基层农服中心主任、经作技术、粮油技术、养殖技术培训。经考试考核,参训学员均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制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证书》。二是依托万州区农广校,以农民为对象,以田间为课堂,分别在长岭镇龙立村、溪口乡九树村、铁峰乡桐元村创建了蔬菜产业农民田间学校、生态蛋鸡产业农民田间学校和猕猴桃产业农民田间学校,共建立农民田间学校3所,培养新型农民90人,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学员的学习兴趣与培训成效。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级、镇乡农服中心硬件设施差。虽然通过项目实施,区级、镇乡农服中心办公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普遍办公用房、办公条件很差,农技人员人均一台电脑都没有达到。比当地村民委员会办公条件差得多。
2.技术人员知识急需更新。区农业技术队伍人员年龄结构极不合理,区级站所和镇乡农服中心多年都没有引进人才,技术人员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较多,他们都离开学校多年,新知识、新理念缺乏,急需有组织系统的分期分批进行新知识的培训,才能更好地适应三农发展的需要。

(二)对策建议

1.继续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改革的力度,开拓视野和思维,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区发展的模式。出台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基层农技人员承包土地创办领办示范基地,以他们的实际事例示范、带动、影响周围农民共同致富。积极协调其他部门和项目,捆绑项目资金,共同建设基层农技怎么写作中心。
2.加速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提高农技人员素质。每年定期培训区(县)、镇乡农技人员,不断更新、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使他们成为懂技术、善经营、能带动的新型农民。
(责任编辑:陈喜辉)

相关论文

技术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建设对策

【摘 要】 近几年来,农村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农村的建设也朝着明朗性的方向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就显得。
浏览量:35930 点赞量:9522

技术推广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4 3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为适应现代农业进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的建设,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
浏览量:132701 点赞量:28966

区域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渝东北翼产业布局

国家主席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
浏览量:59254 点赞量:14250

农技,关于基层农技推广系统运行机制革新

:文章浅谈了如何基层农技推广系统运转机制。词:农技推广系统;运转机制;革新1 我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建设近况 ,全市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
浏览量:22165 点赞量:6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