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薄膜薄膜扩散梯度技术预测铅对川丁鱼生物有效性

摘要:重金属可以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能够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和生物有效性的重金属浓度往往取决于重金属的有效态浓度,而不是重金属的总浓度。所以通过测量重金属有效态浓度来预测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是一种采集重金属有效态的技术,

    摘要5-6

    Abstract6-12

    第1章 绪论12-30

    1.1 重金属污染及危害12-13

    1.2 环境中铅的污染13-14

    1.2.1 铅的污染来源13

    1.2.2 铅的生理毒性及危害13-14

    1.3 痕量重金属的形态浅析14-17

    1.3.1 形态浅析的概念及作用14-15

    1.3.2 形态浅析的策略15

    1.3.3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有着形态15-16

    1.3.4 铅的化学形态浅析16-17

    1.4 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17-19

    1.4.1 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途径17-18

    1.4.2 重金属的生物毒性机理18

    1.4.3 生物体内重金属的累积18-19

    1.5 水污染的生物监测19-20

    1.5.1 生物监测原理19

    1.5.2 生物监测策略19-20

    1.6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介绍20-28

    1.6.1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概述20-22

    1.6.2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的组成22-25

    1.6.3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的运用范围25-27

    1.6.4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的优点27

    1.6.5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的进展走势27-28

    1.7 课题探讨的目的及作用28-30

    第2章 实验原理30-38

    2.1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的工作原理30-35

    2.1.1 工作原理概述30-32

    2.1.2 结合相对待测物的累积作用32-34

    2.1.3 扩散边界层和生物污染的影响34

    2.1.4 选择性测定34-35

    2.2 原子吸收光谱测量原理35-36

    2.3 金属的生物有效性36-38

    第3章 实验部分38-46

    3.1 实验材料38-40

    3.1.1 实验试剂38-39

    3.1.2 实验仪器39

    3.1.3 实验用合成水配制39

    3.1.4 实验用川丁鱼39-40

    3.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策略学40-41

    3.2.1 绘制标准曲线40

    3.2.2 样品处理40

    3.2.3 记录与计算40-41

    3.2.4 测量回收率41

    3.3 DGT实验预处理41-42

    3.3.1 醋酸纤维素薄膜的预处理41

    3.3.2 结合相浓度的纯化及优化41-42

    3.3.3 DGT装置的安装42

    3.4 DGT性能及规律探讨42-43

    3.4.1 扩散系数的测量42

    3.4.2 配位数的测量42

    3.4.3 条件稳定常数的测量42

    3.4.4 回收率的测量42-43

    3.4.5 DGT对游离态铅的累积随时间的变化43

    3.4.6 DGT对游离态铅的累积随浓度的变化43

    3.4.7 DGT对铅的累积随富里酸浓度的变化43

    3.5 铅对川丁鱼的生物有效性实验43-44

    3.5.1 铅对川丁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实验43

    3.5.2 时间对川丁鱼吸收游离态铅的影响43-44

    3.5.3 浓度对川丁鱼吸收游离态铅的影响44

    3.5.4 富里酸浓度对川丁鱼吸收铅的影响44

    3.6 DGT和川丁鱼对铅吸收的比较探讨44-46

    3.6.1 DGT和鱼对游离态铅吸收随时间变化的比较探讨44

    3.6.2 DGT和鱼对不同浓度游离态铅吸收的比较探讨44-45

    3.6.3 DGT和鱼对不同浓度络合态铅吸收的比较探讨45-46

    第4章结果与讨论46-70

    4.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量46-47

    4.1.1 绘制标准曲线46

    4.1.2 回收率46-47

    4.2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对铅的累积性能及规律47-55

    4.2.1 结合相浓度的优选47-48

    4.2.2 pb~(2+)在渗析膜中的扩散系数48-49

    4.2.3 配位数的测定49-50

    4.2.4 条件稳定常数的测定50-52

    4.2.5 回收率52

    4.2.6 DGT对游离态铅的累积随时间的变化52-53

    4.2.7 DGT对游离态铅的累积随浓度的变化53-54

    4.2.8 富里酸对DGT累积铅的影响54

    4.2.9 小结54-55

    4.3 铅对川丁鱼的生物有效性55-62

    4.3.1 铅对川丁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试验55-56

    4.3.2 川丁鱼对游离态铅的吸收与时间的联系56-58

    4.3.3 川丁鱼对游离态铅的吸收与浓度的联系58-60

    4.3.4 川丁鱼对富里酸络合态铅的吸收60-61

    4.3.5 小结61-62

    4.4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与川丁鱼对铅吸收的比较探讨62-70

    4.4.1 DGT和鱼对游离态铅吸收随时间变化的比较探讨62-63

    4.4.2 DGT和鱼对游离态铅吸收随浓度变化的比较探讨63-64

    4.4.3 DGT和鱼对富里酸络合态铅吸收的比较探讨64-65

    4.4.4 DGT和鱼对铅吸收的相关性探讨65-69

    4.4.5 小结69-70

    第5章 结论70-7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