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全程安全管理在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用写作策略

【】 目的 探讨全程安全管理减少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性。 策略 历史对照法,对2009年33例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2010年40例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安全护理措施,试验组全程安全管理策略,卫生部颁布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化管理。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试验组1.5%,对照组5.8%,差别有统计学作用(P<0.01)。结论 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间期进行风险评估,实施全程安全管理对策,能有效减少透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词】 门诊维持血液透析;全程安全管理;不安全事件;预防措施
作者单位:316000 厦门市医院血透室血液透析是血液体外循环,任何的疏忽大意及欠缺都会医患纠纷[1]。血液透析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活的最治疗方式,均由护士操作和监护。与住院患者不同,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情复论文范文杂,无家属陪护,在医院治疗时间短,是护理的薄弱,有着的安全隐患,易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以来,各大医院对血液透析的安全管理多的尝试与探讨。将全程安全管理在某地区综合医院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运用,卫生部颁布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简称SOP,规范化管理,旨在浅析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护理安全潜在的隐患,防范措施,降低透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提高患者的存活质量。

1 与策略

1.1 一般 选择某地区综合性医院血透室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的门诊患者。入选标准:①诊断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血液透析治疗大于3个月的成人门诊患者。②有正常的认知功能。③生活能自理或自理。排除标准:①诊断慢性肾衰竭终末期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住院患者。②急诊患者。③血液透析治疗小于3个月的门诊患者。历史对照法,按时间分组,将2009年2月至12月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3例为对照组,男22例,女11例,年龄在22~78岁,平均年龄40岁,期间血液透析次数为3150人次,将2010年2月至12月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40例为试验组,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43岁,男24例,女16例,期间血液透析次数为3560人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差别均无统计学作用。

1.2 策略

1.2.1 干预策略 ①试验组:在血液透析常规安全护理上,全程安全管理,SOP规范化管理。措施:成立全程安全管理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每班设一名透析经验的护士为带班组长,血透室专职护士为组员,全程安全管理,对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管理,带班组长配合医生对每次门诊透析患者透析前病情评估,分为普通组及高危组,高危组:高龄、糖尿病肾病、心功能不建全[2],对高危组在候诊期间监护,与值班护士交班,透析期间专人护理,确保护理安全。血液透析操作与监护均以SOP标准,透析结束时对高危组观察病情,普通组按护理常规。②对照组:使用血液透析常规安全护理措施,透析前无病情评估,如病情变化,给于对症处理教学论文。对透析中不安全事件给予及时处理,透析结束后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给予对症处理。
1.2.2 观察指标 血液透析期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和并发症,血管通路、透析器、管路不安全事件的观察指标按SOP的规定[3]。①血管通路的观察指标:观察穿刺针眼的渗血,穿刺部位疼痛、肿胀,静脉压力,跨膜压的变化;使用止血带压迫内瘘时,纱布干燥判断渗血量;内瘘闭塞判断:手触内瘘搏动消失,听诊无杂音。②透析器观察指标:透析器复用严格按SOP标准执行,上机后透析机出现漏血报警,旁路血液逸出,透析器膜外肉眼见到血液,提示破膜;透析器凝血:透析器血液颜色变暗,透析器见小黑线,管路动脉壶或静脉壶出现小凝块,静脉压力及跨模压升高; 透析器首用综合征:分为A型透析器反应:常于透析开始后5 min内发生,少数迟到透析开始后30 min,反应轻重可体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咳嗽、喷嚏、流清涕、腹痛、腹泻,呼吸困难,休克,死亡等;B型反应:常于透析开始20~60 min出现,发作常较轻,多体现为胸痛和背痛。③管路观察指标:管路破裂,闭路循环时在排除静脉壶注满,透析器空气排干净,透析中管路出现渗血。
1.2.3 策略 对3名带班组长统一培训后为员,选取入选条件的2009年2月至12月的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原始病历,不安全事件的例数。2010年2月至12月,带班组长把每班透析不安全事件上报护士长,护士长不安全事件整改措施及操作流程,反馈给全科护士并在护理安全本。
1.2.4 统计学策略 SPSS 11.0统计软件统计处理,2组患者透析期间发生不安全事件率比较χ2检验。
2 结果
2组患者在透析期间发生不安全事件率比较见表1。试验组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53例,
不安全事件发生率1.5%;对照组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184例,不安全事件发生率5.8%;计算χ2=9

2.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实行全程安全管理前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
项目透析
次数 血管通路(次)透析器(次)管路(次)不安全事件
血肿 渗血 内瘘
出血 内瘘
闭塞 合计首用
综合征 破膜 凝血 合计渗血 破裂 合计次数 率%
试验组 3560 12 18 9 1 400 8 2 100 3 353 1.5
对照组 3150 39 57 33 5 1342 25 8 356 9 15184 5.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