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路径依赖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困境

摘要:文章着眼于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轨迹,通过运用马克思的经济增长思想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采取实证浅析硕士论文与规范浅析硕士论文相结合、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的研究策略毕业论文,探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普遍规律与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殊规律。
关键词:路径依赖;经济增长方式

一、路径依赖理论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特点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指的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表明“历史关系到下一步将要发生的事件取决于既存事务状态的细节,并依次表现为既存事件状态的结果”。在长期中,路径依赖可以使动态系统的演化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沿着既定的路径前进,经济、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另一种是也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持续下滑,甚至被锁定(lock in)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中,并导致长期停滞。而一旦进入“锁定状态”,要想抽身而出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从实践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中国已具备了一种较强的“自我强化趋势”,这种趋势表明,中国经济对粗放型增长方式形成了越来越强烈的“路径依赖”。有关这一判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证实。
第一,增量资本产出比率(ICOR)状况不断恶化。根据吴敬琏的研究,我国的ICOR在革新开放以前是比较高的,大致在5倍左右的水平上;革新开放以后,投资效率获得了相当大的改善,20世纪90年代初,ICOR值曾一度达到非常低的水平,大约是2左右。可到了1995年以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开始急剧上升。吴敬琏等指出,21世纪头三年我国ICOR的数据是5,而根据国际的经济资料库的数据,我国最近3-5年的ICOR值又达到了5-9。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的拉动,仍然是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外延型或粗放型的增长。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第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EOEC)居高不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测度国家经济粗放程度的重要标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说明单位增加值的能源消耗强度就越高,经济增长利用能源的效率就越低,反之则越高。有调查显示,2001年以前,除去20世纪80年代的个别年份,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直保持在1以下,即能源消费的增长慢于GDP的增长,可到了2002年,该弹性系数却猛然从2001年的0.47升高到1.19,2003年再上升到1.42,2004年此系数已经超过1.6。2005年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01年的水平。这表明,这些年来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并没有如正统的理论所期望的那样沿着技术中性或节约资本要素的路径发展,相反经济增长对各种资源、能源的消耗程度有了不断增加的趋势,经济粗放增长的倾向不断得到强化。而一旦能源供应的增长因资源约束而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势必会大幅滑落。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第三,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趋于下降。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越高,说明经济增长越依赖于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的改善,经济系统的集约化程度也就越高;反之,说明经济增长越依赖于投入要素(如资本和劳动力)量的增加,经济系统的粗放程度也随之就越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如图3所示。
通过图3我们了解到,1993年以来,我国TFP增长率总体上是呈现下降趋势的,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2000年才有所缓解,随后出现不断升高的势头,然而好景不长,从2003年起,受各种因素的影响,TFP增长率又开始出现持续并且加速下降的趋势。另据夏祥谦等(2011)研究,在1979-2008年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仅为9.46%,而要素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则高达90.54%。这一切表明,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论文格式范文依靠技术进步和改善要素配置来实现的经济增长,相反,它主要是由高资本投入驱动的,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投入型增长。

二、我国经济对粗放型增长方式形成路径依赖的机理浅析硕士论文

(一)扭曲性制度的自我强化与粗放型经济的扩张

对于企业而言,究竟选择哪一种要素投入和组合方式,取决于不同方式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净收益的大小。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存在某种扭曲的制度结构,使企业采用粗放型生产获得的收益比采用集约型生产获得的收益还要高,其势必造成越来越多的经济主体对其产生“适应性预期”,并不断加入到粗放型生产的行列。如此,宏观层面的粗放型经济虽然是无效率的,但对每个微观企业却是有利可图的,正是这些制度政策造成了我国经济对粗放型增长方式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路径依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建立了一整套土地、劳动力、资本、汇率等要素的低价政策和无偿划拨制度,然而伴随体制转轨,上述制度政策并未得到及时变更,而是依然以一种极低的被出售使用;另外,由于我国能源市场体系的不健全,使得诸如煤、电等能源的并反映其全部生产成本,市场远远低于真实。这样一来,企业便可以依托现有的制度和政策缺陷,以较低的投入成本进行符合其偏好的生产。企业原本只能依靠改善技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才能达到降低单位成本的目的,现在却可以借助扭曲的制度结构加以实现,这势必会降低企业改善技术水平、进行集约化生产的动力,并造成经济效率的长期低下与资源的大量浪费。此外,由于我国在质量、物耗、环境等方面社会规制的不严,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给其他经济主体造成的负外部效应很少被算入生产成本,这无形之中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刺激了企业的粗放型生产行为。

(二)政府的认知性路径依赖与经济的粗放型增长

从我国实际来看,认知层面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以GDP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的延续。现有的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干部考核任用制度,使许多官员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各级官员利用本级政府对资源的制约权,大力发展那些短期内能够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增加经济规模的高消耗、高污染工业项目,从而为粗放型经济创造了有利的存活环境。
其次,旧式“全能主义”治理理念的延续。长期以来,受历史环境、文化传统以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的影响,各级政府在治理理念上一直受“全能主义”的影响,这种理念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实施所谓“高度集权、高度计划”,它使政府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继续保留了一些只有在计划经济时期才有的权力,特别是对土地、资本以及其他资源的制约权,经济结构遭到扭曲,资源配置效率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
最后,传统“赶超型经济战略”的延续。革新开放以前,受国际、国内双重局势影响,我国推行了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为特点的“赶超型经济战略”,这一战略虽然使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但其成本也非常之高。由于推行了这种战略,我国形成了扭曲的产品和要素的宏观政策环境,高度集资源计划配置制度和毫无自主权、缺乏激励的微观经营机制。同时因为工业部门受到高度保护和补贴,致使企业无心进行技术创新和改善管理,进而使经济的粗放式增长得到延续。

三、转变我国经济对粗放增长方式的路径依赖

经济增长要摆脱对次优路径的过分依赖,实现“路径替代”,关键是要确定形成路径依赖的各种因素的性质,即具有自我增强特性的原始路径是否具备可转移性与可逆性。要转变我国经济对粗放型经济的路径依赖性,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制度创新:消除扭曲性制度的自我强化机制

首先,完善各类要素的体系,调整资源、能源的形成机制。成本低廉是造成我国粗放型经济得以继续存活的主要理由。要转变这种态势,就得加大各方面的革新力度,推动论文范文各类生产要素(如土地、资金、能源等)的回归市场真实水平。只有推进市场化革新,减少政府干预和限制,让市场在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生产要素的才能反映其真实成本。
其次,健全完善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干部考核任用制度。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将环境要素考虑在内的绿色GDP核算体系。这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推动论文范文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让国民幸福总值(GNH)成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相比GDP,GNH关注的是国家民众幸福感的获得,将此作为政绩考核标准,能够有效遏制政府官员对GDP的崇拜不足,进而为我国解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足创造有利条件。
最后,加强有关质量、物耗、环境等方面的社会规制建设。一套完善的社会规制体系(如资源消耗标准、环境保护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使粗放型生产付出高昂的违规成本,而企业为了达到社会性规制标准的要求,就会主动在技术创新、更新设备与加强管理等方面做出努力。

(二)理念革新:转变政府的认知性路径依赖

首先,摒弃传统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在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惯性仍然非常强大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一般的市场参数调节和技术标准调节是的,仅仅依靠政府调控管制内容也是的,必须进行发展观念上的深刻反思,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
其次,转变“全能主义”的治理理念,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弱化政府对经济的行政管制职能,突出政府的公共怎么写作职能,建立怎么写作型政府。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推进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革新,破除政府官员“官本位”思想作风,强化怎么写作理念。
最后,放弃“赶超战略”,发挥比较优势,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从我国资源禀赋实际出发,放弃“赶超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只有这样,政府才不至于再用行政手段干预资源配置、扭曲要素体系。
参考文献:
1.Malcolm Rutherford.Institutions in Economics:the Old and the Institutionali[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2.夏祥谦,周国富.资本深化、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经济不足探索[J].经济不足探索,2011(11).
3.王梦奎.关于“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若干不足[J].管理世界,2005(2).

4.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

5.金碚.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2006(5).

6..科学的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EB/OL]. www.southcn.com/nflr/llzhuanti/kxfzgll/kxfzgqmjd/200404220369.htm,2004-04-22.
(作者单位:解放医院政治部干部处)

[1]


相关论文

外商直接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论文中心阐述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研究外资与发展中国家增长关系不足,在国内外。
浏览量:21968 点赞量:6591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谋变30年

虚拟经济变局丛生,实体经济桎梏难脱——中国,究竟该创造、遵循怎样的增长方式,挥别过去苦乐30年,迎接下30年的考验与诱惑?回首30年,可。
浏览量:155756 点赞量:33335

技术—经济范式中国经济增长路径

众所周知,新古典增长理论是在均衡的范式下深思和探讨经济增长不足,这一理论作为主流增长理论长期被经济学界所推崇。到了20世纪初,随着演化。
浏览量:69513 点赞量:15986

经济学充分挖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经济增速出现逐季下降,一季度9 7%,二季度9 5%,三季度9 1%,四季度8 9%,全年增长9 2%。对此,国内外议论纷纷,认为。
浏览量:119597 点赞量:26172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选择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关系着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全球经济环境波动的时期。纵观已有对。
浏览量:13421 点赞量:4255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研究,既是一个提了多年的老不足,同时也是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从理论及其实践方面看,这一不足并没得到很好地解决。。
浏览量:14805 点赞量: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