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加强中小学衔接试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摘 要:结合中小学的语文优质课,探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中小学的评价标准不同,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大幅度下降。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能相互学习,主动伸出手去,共同探讨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形成共识,推动这一过渡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
1003-2851(2013)-12-0137-01
语文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将九年义务教育分为九个年级、四个学段,不再将小学、中学作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严格分割开来,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但是如何处理好两个学段的“互相联系与螺旋上升”,也就是小学到初中语文教学的过渡和衔接,始终是围绕中学语文教学的难题。因此,认真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差异,寻求一条实现语文教学“中小学衔接”的途径,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一、找准中小学语文教学不衔接的症结

(一)教学内容的脱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而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往往一下子加深,知识点增多,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
(二)教学方法的差异。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要掌握的知识反复讲,反复练。初中由于科目增多相应的学习语文的时间少,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由于课务重,老师不可能作细致的辅导,作业也不可能精批细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自觉性,认真、独立地完成好作业。测验题量大,难度大,时间少,且考点多作了变形,还有知识点的延伸,要求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
长期以来,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讲课速度较慢,往往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相对来说,现行中学语文课时紧,中学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教学步骤与学生能力培养只能一带而过。
(三)学习主体的学习心理的差异。小学生过多的依赖老师,迷信老师的标准答案。记住老师的标准答案,确实也是获得高分的途径。升入初中后,随着知识点增多,思维难度增大,主观题比例加重,更多的强调自主思维。这就要求学生进入中学后逐步地克服依赖心理,加强自主意识。

二、探求衔接问题的对策与方法,提高衔接的实效性

(一)小学高年级的做法。一是切实打好基础,加强语文知识上的衔接。《语文课程标准》每个学段都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界定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给语文教学内容划分了清晰板块。将小学、初中互相衔接,整体考虑、一体化设计。因此五、六年级教学中,我们要有条不紊地围绕以上几个方面扎实的进行语文教学,对小学在字词句上,扩大识字量,掌握汉语拼音,在严格训练、讲究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小学高年级还应在写作训练上加大力度,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自然衔接”。二是克服不良倾向,加强学习习惯上的衔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等习惯。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上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三是适度进行思维方式上的对接。转换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知识含量。小学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发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进入中学打好基础。四是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www.shuoshilunwen.com

因素往往决定学生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的主要因素。在小学高年级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要改变那种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二)中学的做法。一是心理状态的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涉及的是处于两个年龄段的同一批学生,根据儿童期和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需要在面对新环境的情况下适时地加以心理调节,以适应向初中的过渡衔接。二是考试评价的衔接。作好考试和评价内容及方式的衔接,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学老师也应在开学初期尽量使用小学阶段学生熟悉的内容和题型做到平稳衔接。在评价方式上,尽量使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和正面的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较高的兴趣和信心。三是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帮助学生在逐步适应中平稳过渡。对初一新生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适当放慢教学速度,帮助学生逐步适应中学学习生活,实现“中小衔接”的平稳“过渡”,学生只有在初始阶段打好基础,增强自信心,才能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如开学之初,进行第一单元教学时,我们不必急于对课文开展深层次的分析,可着重引导体感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我们要在初始阶段,做好“帮扶”工作,珍视、保护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学习热情,在肯定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实现“中小衔接”的平稳“过渡”。

相关论文

谈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的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使学生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听、说、读、写及审美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课堂教。
浏览量:105830 点赞量:22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