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大河论电影《大河》叙事艺术

[摘 要] 新疆本土电影《大河》获得了政府和观众两方面的好评,本文分析了其取得成功的叙事艺术,分别归纳为史诗性叙事、传奇性叙事和地域性叙事。在《大河》中有许多“史诗性要素”,史诗性叙事坚持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大河》还充分使用了传统的传奇叙事,使影片找到了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最后,《大河》这部电影深深打上了新疆烙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这三方面的有机融合,大大拓展了新疆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空间。
[关键词] 电影《大河》;史诗性;传奇性;地域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新疆形象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XCZH0020)。
2009年,天山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向建国6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大河》不仅获得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和优秀编剧奖两个重要奖项,而且在观众心中得到较高评价。《大河》被赞为是具“思想性、先进性、政治性”三性合一的优秀民族电影。①这部宏大叙事的主旋律电影能够成功,究其原因,该片的叙事艺术无疑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一、史诗性叙事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史诗”是这样界定的:“史诗常指描述英雄业绩的长篇叙事诗,也被用来指像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一类的长篇小说和爱森斯坦的《伊凡雷帝》这样的电影。”②而对于后一种界定,评论界一般称之为“史诗性”的小说或“史诗性”的电影,用来指具有崇高的主题和宏大叙事结构的小说或影视作品。在《大河》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史诗性要素”。
一是它的叙述宏大。《大河》具有民族历史性的叙述。所有的大河,都是一部流动的历史。大河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在大河史诗之中诞生了人的史诗。电影《大河》表现了以陈大河父子为代表的新疆两代水利工作者的情感、生活及命运,把塔里木河流域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以影像的方式呈现,并以此折射出新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沧桑巨变。这期间与新疆有关的重大事件无一例外地予以展现,如20世纪50年代的支援边疆建设、中苏关系的亲密合作及破裂、反苏反修运动,西部大开发等。
二是它的规模宏大。《大河》在一个爱情故事里,把中国社会几十年政治的影响、思想的变化等都融入其中。影片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它既有中国水利专家与前苏联专家的跨国关系,也有国内的汉族和维族的民族关系,还有陈大河与方文刚的同事兼朋友关系,更主要的是陈大河与冬妮娅的恋人关系,这些又牵涉到人性的道德良知的冲突,中苏两党的合作与分裂,所有这些多重的人物关系勾勒出复杂真实的时代生活。影片既能大处着手表现广阔的长达60年的时间跨度、鲜明的时代脉搏和历史变迁的凝重感,同时也能小处落笔, 从家庭和个人的境遇出发揭示大河的必然性。
三是它表现了陈大河等人在治河历程中精神的升华,亦即“崇高”。《大河》赋予剧中的人物以人性、历史的光彩,揭示出他们在坚持治理塔里木河的历史实践中坚守理想、不畏艰难的崇高品德。如前苏联专家安东诺夫教授开始因为本国政治压力交给中方一个虚检测的塔里木河水文考察报告,但后来由于道德良知的醒悟,冒着极大的风险将真实的水文考察报告文件交给了冬妮娅,并嘱咐她转交给了陈大河。还有如方文刚在“”中为保护陈大河,勇敢地主动承担了所有“罪责”,自己却落得个发配,从此杳无音信。这些细节,都是透过历史的拷问而呈现出人性的力量,体现出一种“崇高美”。
同时,影片为营造史诗性的效果,美术出身的高峰导演在拍摄中对画面精益求精,坚持让每个镜头的运用都产生特殊的含义。如影片开头展示塔里木河流域的壮丽景象及在结尾

源于:论文 范文www.shuoshilunwen.com

处呈现塔里木河碧波荡漾的生态变化的航拍;影片前半段桃花水泛滥让百姓一夜之间遭受重大损失的惨象;在泛滥的洪灾中陈大河与冬妮娅并肩冒死守护大坝的情形,等等。导演对这些镜头和细节通过精心打磨,从视觉效果上又进一步张扬了《大河》所追求的史诗性特质。

二、传奇性叙事

《现代汉语词典》对“传奇”的解释是这样的,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③在中国传统的文学叙事方式里,传奇性叙事因其通俗性、离奇性而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同时也培养了中国老百姓的口味。传奇性叙事方式对艺术创作和理论产生重大影响。当电影这门艺术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传奇性这种文化传统立刻就渗透进来。早期的中国电影,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一个传奇性叙事的典范并得到了中国观众的认同。电影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如小说、诗歌等,看不懂可以停下来慢慢想,甚至翻到前面再看看,它是一次而过的艺术,是线性发展的,所以要通俗易懂,贵浅不贵深。同时电影要讲述一个离奇的故事才能吸引观众去影院观赏。
《大河》的导演高峰深知这一点,他说,“我拍电影有一个基本思路,就是传奇的东西要可信,而平淡的东西也要让它有观赏性”④。《大河》充分使用了传统的传奇叙事,影片以一对跨国恋人的爱情故事为基础,这是吸引观众的一个感情故事,可以打动观众。在这个浪漫曲折的爱情故事基础之上,再来表现故事背后所体现的水利工作者的艰辛。这其中,60年间父子两代人治河不同的情感纠葛、人生命运及背后所折射的国家、民族的命运都一一展现出来。可以说,影片做到了将丰富的故事与生动的人物、重大主题巧妙相融,从而使得情节设计具有传奇性的张力。
首先,影片设置了两条感情线索,分别是陈大河和冬妮娅的爱情线,陈南疆与贝尔娜的亲情线。陈大河,一个中国水利工作者;冬妮娅,一个前苏联水利专家的翻译。这对跨越民族与国界的恋人,从他们在火车上相遇相识,到在工作中相知相爱,影片在凸显两人忠贞纯美的爱情同时,带出那段历时20年的中国新疆社会历史变迁,展现了由于人工改造,塔里木河流域在建国后所出现的生态变化。另一条线索是陈南疆与贝尔娜的兄妹亲情,这条线索牵出的是现代水利人在对塔里木河流域实施综合治理过程中忧郁彷徨的过程,陈南疆与贝尔娜开始彼此抵触,到在工作接触中相互理解认同,直到影片最后消除隔阂并肩投入工作,两人选择沿着父辈的脚印投身于祖国水利建设,这是新一代水利人的成长。可见,《大河》以父子两代人对治河的态度,有力地加强了影片的传奇性。
其次,在剧情处理上,影片采用了一种“父子相反”的叙事模式,即上代人的“筑坝”和下一代人的“毁坝”,行动完全是相反的。新中国成立初始,为建设新疆,陈大河等父辈满腔热血来到新疆塔里木河,开始了艰难条件下的卓越创业。当这些水利工作者们亲眼看到塔里木河流域刚刚栽种的秧苗被洪水肆虐冲毁,看到那些遭了“桃花水”的农民悲痛伤心的情景,发誓要在塔里木河上修出一个大水库。陈大河等经受着来自自然界和人为的各种考验,历尽磨难,修建了一个又一个水利工程,造福着当地的老百姓,这是上代人的“筑坝”。但是,时至今日,随着岁月的流逝,昔日的工程因种种原因却成为塔里木河生态恶化的罪魁祸首,必须要炸毁。影片中的大海子水库就成为炸坝的焦点。而提倡炸坝的恰是留学归来的水利局专家——当年筑坝的陈大河的儿子陈南疆,这是下一代人的“毁坝”。两代人虽然行动上是相反的,但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那就是他们对塔里木河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

三、地域性叙事

《大河》这部电影为观众所称道的还有其具有明显的新疆地域性特点,深深刻上新疆烙印。“地域性指各种地域所具有的综合特性,为地域特性的省略语。由于地区的自然和人文事象相互作用……是各地区间区别的标志,也是地区的差别性”⑤,这是《人文地理学词典》对地域性的定义。把地域性论述引入艺术领域的是法国的丹纳。这位19 史家在他著名的《艺术哲学》一书中,明确宣布艺术创作的三大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种族与时代。丹纳的思想对中国艺术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在《大河》中,地域性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首先,《大河》的地域性深藏在日常生活之中,通过自然质朴的生活场景描画,真实而深刻地展示出来。新疆作为地域特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民族聚居。我们在电影《大河》中看到各族人民水融地生活在一起,没有民族之分。导演高峰说过,新疆有很多民族,各民族之间,没有你是什么民族、他是什么民族的概念。因此,在影片中,我们看到,陈大河牵着冬妮娅来到阿布都拉大叔家求婚,并按维族风俗举行婚礼仪式;我们看到,河面上,母亲冬妮娅用绳索牵着一个小小的木筏拉向自己,摇篮里睡着婴儿时期的南疆,此时响起的音乐是维族摇篮曲;我们看到,陈南疆一生下来就是吐尔逊一家人把他养大,管吐尔逊叫“爸爸”;我们看到,沙尘暴袭来,南疆与贝尔娜在勘测中遇险,南疆知道若是两个人一起走是谁也走不出险境的,他将最后的半瓶矿泉水留给贝尔娜,叮嘱她每隔20分钟喝一口水,这样就可以坚持到回到营地,从而得救。在这里,我们看到自然风景、民俗风情与日常生活和谐地融为一体。
其次,《大河》的地域性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人文习俗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蕴涵独特文化精神的人物个体。因为生活的中心是人,一个人的理想和追求、梦想和困境与滋养他精神的地域文化紧密地联系着。人的生存既是现实的,又是历史的,不仅与当下地域生活紧密相关,他的身上还蕴涵着具有独特地域性的历史文化精神。大河象征着整个维吾尔族几代人,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在这条母亲河边和谐幸福生活。在《大河》中,最有地域个性的是阿布都拉老人。阿布都拉一辈子生活在塔里木河,与这条河有着生命的联系。最后,阿布都拉与陈大河聊着天死在湖面上。老人临死前在河上的

源于:论文写作www.shuoshilunwen.com

小船里劝慰心情难过的陈大河:胡大让我们的眼睛不是长在后面,是长在前面,就是要让我们往前看。这句看似平常实则充满哲理性的话只有一辈子生活在塔里木河的睿智老人说得出。可以说,因为有了阿布都拉这样的人,《大河》的地域个性就得以深度体现。
可以看到,正是史诗性叙事、传奇性叙事和地域性叙事在《大河》一片中的有机融合,充分拓展了这部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空间。更重要的是,这些不同的叙事倾向从不同方面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史诗性叙事毫无疑问坚持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影片为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建设项目而创作,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同时影片折射出的新疆半个多世纪以来建设发展的伟大历程和巨大成就及新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都是政府主旋律宣传所提倡的。传奇性叙事作为一种叙事方式,一直以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体现了影片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同时,地域性叙事因其蕴涵着审美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往往促使观众对现代性进行反思,从而引起精英阶层的关注和重视。这样,三种叙事有机整合了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各种类型和层次的观众都找到了自身满足的替代性需求,这也许就是《大河》这部影片得到多方好评的内在原因吧。
注释:
① http://ent.sina.com.cn/m/c/2009-05-06/0523250499

5.shtml,新浪娱乐。

②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③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④ 高峰等:《大河》,《当代电影》,2009年第9期
⑤ 《人文地理学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作者简介] 朱冬梅(1973— ),女,湖北荆门人,硕士,新疆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与文学。

相关论文

推拿论《推拿》叙事艺术结论

摘 要:《推拿》作为毕飞宇的代表作,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艺术。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入手,对作品的底层叙事方式,盲人叙述的独特视角,空间。
浏览量:43980 点赞量:10558

试议撞车电影《撞车》叙事结构与视听语言

[摘要] 1788年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出版,由此提出“善良意志论”,他认为善良是先天的、纯粹的意志;它决定、影响并体现在人的个体意志。
浏览量:12092 点赞量:4794

时间罗马巴黎,略论小说《变》叙事艺术

:“新小说派”代表作家米歇尔·布托尔的作品《变》看上去和传统小说一样,但实际上布托尔在《变》中严格贯彻了结构主义的原则,他抛弃了传。
浏览量:46271 点赞量:11554

关于特写特写镜头在电影《蓝》中艺术体现

摘 要: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致力于拍摄探讨人类生存环境的影片,其中电影《蓝》便是其代表作品,作品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及不可触及。
浏览量:9932 点赞量:4336

阐述云图论电影《云图》叙事改编

电影《云图》改编自英国小说家大卫·米切尔于2004年发表的同名畅销小说,该小说荣获“英国国家图书奖”最佳小说奖,被评为查理与茱蒂读书俱。
浏览量:69789 点赞量:16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