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失乐园》悖论式主题探析

论文摘要:[摘 要] 影片《失乐园》以其所展现的人之存活悖论的开放空间引发思索。本论文认为主人公久木和凛子与亚当和夏娃具有异质同构性,其向美而死之方式消解了世俗道德,而成就了以性欲为前提的至情至爱的纯粹情感。
[关键词] 悖论;《失乐园》;死亡
1997年9月,改编自渡边淳一的长篇同名小说的影片《失乐园》由森田芳光导演,役所广司和黑木瞳主演,该片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这也成为森田芳光事业巅峰的代表作之一,更震撼了日本,形成了社会性的“失乐园现象”。也因为电影的热映使得小说也大受欢迎。何以如此?
台湾学者韦政通在论《论语》的伟大性时引用阿德勒的话说:使一作品伟大的因素之一是伟大的作品“都以独特的方式提出人所必须面对而经常发生的基本不足,因为这些不足以不曾完全解决,这些作品便成为世世代代相传的来源与不朽名作”①。影片《失乐园》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以唯美的视角展现司空见惯的婚外恋主题以及影片深层叙述所揭示的人的存活悖论,引发受众强烈共鸣。
悖论(Paradox),又译诡论,似是而非,港台译为“吊诡”。原是古典修辞学的一格,指的是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的陈述。1942年,布鲁克斯发表《悖论语言》(The Language ofParadox)首次详解了悖论的概念。在布鲁克斯的论述中,悖论被看作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本质的特点:“科学家的真理要求其语言清除悖论的一切痕迹;很显著,诗人要表达的真理只能用悖论语言。”②悖论是诗语的基本特点之一。然而,悖论与布鲁克斯详解的另一个术语“反讽”有着着术语上的混乱。赵毅衡经过仔细探讨指出:“狭义的悖论的确只是反讽的一种,而广义的悖论与反讽是一回事。”③狭义的悖论,指语义的矛盾状态,“双层相反作用同时出现在字面上。”本论文中的悖论指狭义的悖论。
狭义的悖论依然是一个被扩大的概念。一方面,它不仅被看作是诗歌的基本特点,而且也被认为是小说的根本特点;另一方面,悖论已经不限于作品语义的水平,语言风格、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各个层面都可以出现悖论。

一、出走伊甸园——反叛与丢失的悖论

影片《失乐园》单以题目上看,就值得玩味。既为“失乐园”,则表层话语下掩藏两重主题:何为乐园以及为何遗失或者主观放弃乐园。回答这些不足必须追根溯源。基督教教义《圣经?旧约》说上帝创造了世界同时创造了男人亚当,为了给亚当一个完整的环境,抽取亚当一根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亚当夏娃是幸福的,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地生活于伊甸园中,这就是他们的“乐园”。然而以人性角度看,他们又是不幸的,没有善恶荣辱羞耻之心,其深层体现则是没有人之独立之别。在这一点上他们和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没有任何区分,同是上帝后花园中被圈养者而已。亚当夏娃之具有人之特性是在偷食禁果之后。不管他们是否出于自愿或是否意识到,客观上都形成了对于原有系统及最高统帅的反叛,反叛即是解构,亚当夏娃将上帝所创制的圆满系统结构进行了解构,使其出现了第一次不平衡。同时亚当夏娃也遭受到了解构系统所带来的后果:被驱逐出伊甸园,丢失了他们赖以存活的快乐无忧的环境。
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根据《圣经》中亚当夏娃故事创作《失乐园》,他更加注重魔鬼撒旦的作用,将其描述成等同于革命者一样高大、英武、俊朗,充满力量的形象。是他的循循善诱、层层相连、环环紧扣的话语激发出了横亘于亚当夏娃内心深处的不易觉察的反叛力量。但作者不同于《圣经》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他把撒旦看作是巨大能量,能够起到文明开化作用的决定性力量。也就是更加注重“失乐园”表层话语下的第二个不足:为何将乐园遗失。
日本影片《失乐园》的主题显然也受以上作品影响。在时空置换中,主人公久木和凛子完全可以置换成亚当与夏娃,而二者所处的“乐园”则是主流价值系统。遵以主流价值系统,“乐园”在于一个完整的家庭,一种优渥的有尊严的生活,久木和凛子都处于这样的“乐园”之中。双方各有婚约,久木是一个有上升空间的编辑,“妻子有工作,独生女儿已出嫁,又有自置物业”(《失乐园》影片中语);凛子是一个美貌气质兼备的书法老师,丈夫是外科医师,无论以哪方面讲二者都生活在“乐园”中,都不可能或者不应该反叛。但二者偏偏为婚外爱欲之火添柴加木,偏偏要剥除掉禁锢在自己身上的“乐园”,偏偏要“离经叛道”,哪怕是在久木离婚成为自由人,凛子也寄出离婚申请书,有了结合的进一步可能之后,仍然选择饮鸩而死。
解构主义认为任何一种状态都是在不断地结构与解构中进行的,结构的平衡只是暂时,而解构则是永久。统观以上内容不难发现,伊甸园在亚当夏娃偷食禁果以前是平衡稳定的结构,偷食禁果之后,伊甸园结构失衡。亚当夏娃将上帝所创制的完满系统加以解构,解构的方式即是自我被甩出平衡圈。久木和凛子与亚当和夏娃具有同构性,二者的婚外情感,是对以前所形成的家庭乐园方式的背离。如果说亚当夏娃是被动地反叛现有秩序,那久木和凛子则是主动逃离。他们主动在人生最光辉感情最炽热之时将生命戛然而止,用死亡的方式逃离世俗的苑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深思索,不管是被动反叛还是主动逃离,其结果都是打破现有秩序。打破现有秩序必将面对两种结果,不是新生,便是死亡。这是反叛与丢失的二元悖论。对于久木和凛子来讲,现世不伦之恋的合理之解决就在于完结现世的生命而保有情感的完全占有。故久木说:“活着真好,所以要死去。”

二、沉浸婚外恋——与本能的悖论

影片《失乐园》继承了原著对“性欲”的赞美,在电影中,大量酣畅淋漓的场面让观众惊呼大胆之余陷入两难境地:在代表社会道德的无爱婚姻和代表自由本能之人性之欲的婚外恋情中何去何以。
人类的之爱,可区分为爱欲和爱情。马尔库塞有“爱欲学”,他明确把爱欲定为人的本质,直言:人的本质就是爱欲。“在今天,为生命而战,为爱欲而战,也就是为政治而战。”④马尔库塞把爱欲上升到生命、政治层面。他的爱欲定义是:“爱欲是性欲的自我升华。”⑤他强调,“性欲的自我升华”这个词意味着,在特定的条件下,性欲可以创造高度文明的人类未来,而不是屈以于现存文明对本能的压抑性组织。他说,在爱欲的实现中,以对一个人的肉体的爱到对其他人的肉体的爱,再到对美的作品和消遣的爱,最后到对美的知识的爱,乃是一个完整的上升路线。不管怎样诠释,爱欲主要体现为性欲满足;与马尔库赛相反,弗洛姆在其著名的 “爱情学”中指出,之爱只有超出了才能成为情爱,才是一种真正的爱。两个论述家各有极端的地方。但是,他们的论述表明的一点无需怀疑,即在之爱中,必定会涉及爱欲。而脱胎于人之本能的自由之爱与成形于世俗社会的道德悖论的两极,具有二元对立性。

相关论文

汉语言《失乐园》和《西游记》比较探究

【硕士论文】:《失乐园》是弥尔顿的宏篇史诗,《西游记》4大名著zhi1,在文学史上占有地位。这两部文学著作的内容早被所知,但的却少有研究,。
浏览量:146169 点赞量:31903

人学试谈《失乐园》中人学作用与艺术风格

摘要 约翰·弥尔顿是17世纪伟大的诗人,被称为英国文学传统中的巨匠。本文探讨了弥尔顿《失乐园》中蕴含的人学内涵与艺术意蕴,即人学内涵。
浏览量:97593 点赞量:22142

从《失乐园》看弥尔顿宗教思想

英国伟大宗教诗人约翰·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因以独特视角描写恢弘的基督教创世神话受到历代神学家、文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的普遍关注。弥。
浏览量:9495 点赞量:3713

弥尔顿《失乐园》中张力

本论文旨在对弥尔顿《失乐园》中诗歌的语言张力,人物性格张力,意义张力进行讨论。本文首次结合诗人的新古典人文主义文学观和诗人娴熟的语言。
浏览量:131238 点赞量:28121

探究真善美《失乐园》中真善美面

摘 要:《失乐园》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一部史诗,它是一部政治性人文性的宗教史诗。政治立场鲜明,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以人类始祖。
浏览量:18929 点赞量:5730

教学《失乐园》中撒旦形象

摘要:《失乐园》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弥尔顿的最伟大诗作。它的题材取自《圣经旧约& 8226;创世纪》。它讲述了人类始祖。
浏览量:154886 点赞量:3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