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嬗变以《三言》《二拍》晚明择偶观嬗变

摘 要:明代成书的《三言》《二拍》里描绘了许多社会世俗的婚姻生活,通过小说可以看出晚明社会婚恋观念的异变:由重门第转向重财礼;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转向自主择婚;由强调贞节观转向僭礼越制;由注重婚约中社会效应转向男女自身情感需求。择偶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所带来的人们观念的变化,其变异之因既有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社会政治、社会思潮、地域风俗改变的结果。
关键字:《三言》《二拍》 择偶观 嬗变
众所周知,明朝是“天崩地解”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人们思维观念上的改观,尤其是晚明新思潮带来民众思想上的洗礼。作为具有很强市民风情特征的短篇小说集,冯梦龙的《三言》与凌■初的《二拍》便生动细致地刻画

源于:论文格式字体www.shuoshilunwen.com

了这一社会世俗中择偶观的嬗变,这些众多婚嫁场面中既有官宦成婚,也有市井小民的男婚女嫁,从中可以看出晚明婚嫁中的择偶观有以下几个变化。
1. 重门第转向重财礼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①”婚姻常被用作联系彼此家庭之间的纽带,特别是在政治上的利害关系。自魏晋至唐代,门第高下是婚姻中最主要的择偶标准,或同为官宦人家,或共为书香门第,或同出自富裕之户,或共为贫富之门。东晋时,谯国的桓冲娶琅琊王恬女,醒冲侄女(桓玄姐)嫁王敬弘,桓、王为两代姻亲;据陈鹏《中国婚姻史稿》从《文苑英华》里所录数则唐人墓志中看:崔姓墓主其夫不是荥阳郑氏,便是陇西李氏、范阳卢氏;陇西李姓墓主,其妻莫不为荥阳郑氏和清河崔氏、范阳卢氏。
考察《三言》《二拍》中记载的婚姻中,明代以前多是言及门第相称,如《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宋朝的周大郎不同意女儿与范二郎的婚约说“他高杀也只是个开酒店的。我女儿怕没大户人家对亲,却许着他!你倒了志气,干出这等事,也不怕人笑话”;《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宋代绍兴年间,团头出身的金老大虽是有万贯家财,嫁女时却“倚着女儿才貌,立心要将他嫁个士人”,哪怕是穷的一名不文的“白书生”莫稽。然而莫稽及第后,也因婚姻中门第不相称而不念旧恩痛下杀手推玉奴落水,以期续娶好门第女子。《三言》《二拍》涉及明代尤其是晚明篇章时多以财礼多寡作为择偶的首要条件,如《韩秀才乘乱聘娇妻 吴太守怜才主姻簿》中,同样是书生的韩师愈,在聘朝霞时还拿出三十金,却一直因家贫未娶妻仅是在选绣女风潮中有幸乘乱聘了朝霞,但风潮平定后却遭到丈人悔婚,金家想将女儿嫁给同乡商人的儿子,甚至不惜对簿公堂;《唐解元一笑姻缘》中华府补给唐伯虎的妆资是“金千两”;《王娇鸾百年长恨》中也提到“魏家十万之富,妆奁甚丰”;一般乡绅也要出到“聘礼四十金”,家里的小妾再嫁为妾也要“一千贯文财礼”。这种婚姻中重财现象在其他明代背景小说《型世言》也有记载,家境贫穷的自耕农支佩德要娶亲,媒婆道:“少也得二十两,还有谢亲、转送、催妆、导日,也要三四两。”②这股侈糜风甚至于连统治者都要下令整改:“明洪武五年诏曰‘古之婚礼,结两姓之欢,以重人伦。近世以来,专论聘财,习染奢侈。其仪制颁行,务从节俭,以厚风俗。’③”《三言》《二拍》正是将晚明时期的婚姻世风已由重门第向重财礼转化中描绘出来。
2.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转向自主择婚 在古婚礼中“父母之命”成为婚约成立的必要条件,是婚姻合法的要件。《孔子家语·嫁娶》也说:“男子不专娶,女子不专嫁,必由父母。”媒人原先的地位也很高,“媒氏,掌万民之判”,奉行古婚礼,父母在择偶中起关键作用的。在唐传奇中元稹的《莺莺传》中张生虽与崔莺莺相恋,却因考虑外界因素而最终抛弃莺莺,而“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蒋防的《霍小玉传》中小玉与李益相爱并共度了八年生活,而李益最后却另选高门使小玉痛心而死。唐传奇中的男女青年还不能自主择婚,而在《三言》《三言》中却出现自主择婚现象。古礼中的父母之命已逐渐转向青年男女自择婚姻,其中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方面,儿女与父母在择偶中的对抗。父母在婚姻中的权威减弱,往往又以儿女的挑战获胜而结局。如《乐小舍弃生觅偶》中乐和因顺娘不肯婚娶:“同般生意人家有女儿的,见乐小舍人年长,都来议亲,爹娘几遍要应承,到是乐和立意不肯,立个誓愿,直待喜家顺娘嫁出之后,方才放心,再图婚配。”《陶家翁大雨留宾 蒋震卿片言得妇》中陶幼芳因不满父母之命嫁给盲人而约表兄私奔。在婚嫁择偶方面,青年男女已有自己的主体意识,并采取行动与礼教传统中的“听命于父母”相对抗,最终得成眷属。另一方面,女性在自主择偶中较男子更主动。女子主动看中男子,而采取相关行动去努力追求。周胜仙与范二郎“四目相对,各自有情”,胜仙却更加主动:“我若嫁得一似这般子弟,可只好哩!今日当面错过,哪里去讨?”立即暗示范二郎去求亲;璩秀秀主动要求与崔宁结合,崔宁却不敢应承,在秀秀的“威胁”下才不得不带她私奔;李莺见到张生后,更是直接荐婚,要求张生请媒来娶,并认为 “私奔”中所归得人是件高标史册之事:“皆有私奔之名。而不受无媒之谤。盖所归得人,青史标其令德,注在篇章”。想法更是具有时代的进步性。
3. 强调贞节观转向僭礼越制 在宋明理学的倡导下,明代的贞节观进一步加强。儒学大师程颐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强调婚姻中的守节,要求“好女不事二夫”;在元代《元史·列女传》记载:丁从信妻李冬■和惠高■妻李氏,因父母夺嫁而。赵美妻王氏,夫亡后,其舅姑逼她改嫁,遭拒后便让族侄收继她,“王氏拒不从”,但舅姑仍“迫之力”,王氏“知不免,即引绳自刭死”。但晚明思想中却坦率表露内心和人生的,正如《三言》《二拍》中所描写的,《况太守断死孩儿》中的邵氏立志守节,却因内心与一个粗笨丑陋的家人私通;《月明和尚度柳翠》中也提到连得道高僧玉通禅师都控制不了内心的欲而破戒。凌■初曾借陆氏之口发表一通言论:“天下事有好些不平的所在!检测如男人死了,女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是个行不得的事,万口訾议。及到男人家丧了妻子,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写婢,做出若干的勾当,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人道他薄幸负心。”为要求女子守节鸣不平。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shuoshilunwen.com

相关论文

兄弟,《醒世恒言》中典故和主题联系

内容:古代小说有的特点,开篇用诗歌点明该篇要描画的主旨。《醒世恒言 卷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的开头与众不同,的特点,它是在对诗歌所寓化。
浏览量:144539 点赞量:31382

谈谈观念十日《三言》和《十日谈》比较

摘要:《三言》作为短篇小说集,虽刊于公元1621至1627年,由冯梦龙收集编撰而成,体现了冯梦龙的小说观念与匡扶世风之理想;但故事来源却相。
浏览量:133438 点赞量:29300

兄弟,《醒世恒言》中典故和主题联系

内容:古代小说有的特点,开篇用诗歌点明该篇要描画的主旨。《醒世恒言 卷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的开头与众不同,的特点,它是在对诗歌所寓化。
浏览量:83608 点赞量:18985

谈《书法雅言》正宗观

项穆,字德纯,号贞硕士论文网,明万历年间书法家,著名书画家项硕士论文网汴的儿子。他撰有《书法雅言》一书。项穆的《书法雅言》是晚明比。
浏览量:8928 点赞量:3140

《春秋繁露》和《法言》比较

摘要:西汉时期的儒学在整个儒学进展历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董仲舒儒学系统的产生为标志的汉代新儒学是儒学进展的重要里程碑,而董仲。
浏览量:8955 点赞量:3482

历史观影响扬雄《法言》历史观与其影响

摘要:《法言》一书内容丰富,是汉代学者扬雄在晚年仿《论语》而作的一本儒学名著。此书大概成于两汉交替之际,因其成书时历史背景复杂,此书。
浏览量:47207 点赞量:1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