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革新报道方式清新文风扑面来

一篇(组)好的新闻报道,引发媒体和受众热烈反响,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用新鲜生动的事实说话。要做到这一点,只有运用创新报道思维,抓住事物本质,选择最佳报道角度,新闻报道才能与众不同。
党的十八大是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新华社开辟专栏“新华社十八大代表手记”连续播发新华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著名记者慎海雄采写的《伟大的接力》《用最高标准来检验》《“中国梦”:让美丽中国永续发展》《彰显人的人格力量》《开进贤之路,纳天下英才》《结束语里听心声》《团结是大局 团结是力量》《凝聚共识再出发》和《不负重托 不辱使命》等9篇稿件,得到媒体、受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被新闻媒体以显著位置予以突出展示。媒体和受众认为,稿件紧扣十八大主题,观察敏锐、思考深刻,通过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结合现实,旁征博引,措辞简洁,从感性和理性角度深化十八大主题。
在同等新闻资源的条件下,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迥然不同。而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和操作水平,则体现了媒体的思想高度和专业水平。“新华社十八大代表手记”专栏9篇稿件根据作者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梳理十八大盛会内容,运用灵活的“手记”报道形式全面生动地呈现。稿件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文风清新、语言生动,避免新闻内容同质化,令人耳目一新。
主动设置议题
发挥话语优势
长期以来,时政新闻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而备受关注。但是,因其存在的语言晦涩,形式呆板,千篇一律等问题而影响传播效果的现象成为它的“痼疾”。正如“痼疾”形成的原因复杂,解决“痼疾”也非一朝一夕。越是面对重重困难,越要想方设法改进报道。办法总比困难多。
根据大众传播理论中“议程设置”学说,新闻媒体总要根据自己报道面的选择、报道量的多少,来突出某些新闻事实,引起受众注意,使之成为舆论的中心议题,并进而影响大众的观念与行为。“议程设置”手段之一就是新闻报道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本质上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新闻编辑学》蔡雯著 2008年4月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华社著名记者慎海雄同志15年间连续参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三届党代会报道工作,今年当选为十八大党代表,以党代表和记者的双重身份参加党的十八大。慎海雄同志主动设置“新华社十八大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shuoshilunwen.com

代表手记”专栏,得到新华社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慎海雄同志说:“党的十八大是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既是党代表,又是记者。我不仅是记录者、见证者,而且参与了历史性的交接。双重身份,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如果不记录历史性的时刻,内心愧疚。”
依照大会主题,作者每天推出一篇稿件,《伟大的接力》《用最高标准来检验》《“中国梦”:让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等9篇稿件纵论“党领导集体的历史接”“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的凝聚力”等宏大主题,以记录亲身感受、夹叙夹议的“手记”体形式表达党的十八大宏大主题。9篇稿件报道主题鲜明,立意高远,由点及面,亲切表达,直抒胸臆,获得领导同志高度赞誉,媒体和受众积极评价,每篇稿件采用家次平均200家以上。
挖掘新闻价值
激发阅读兴趣
依照事物发展过程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新闻报道分为三个层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当下的受众不仅需要了解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迫切需要掌握事件深层和潜在的意义和趋势。
时政新闻,新闻中最有价值的信息“隐藏”在乏味的形式中。如何凸显新闻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又成功引导受众“可读易读”?新闻学教授梅尔文·曼切尔在论述新闻的表现手法时曾说,要表现,不要陈述。突破惯性思维,选择新鲜生动的事实,选择巧角度,选择受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表现事件本质特征,激发阅读兴趣。
作为党代表,慎海雄同志身处盛会现场,感受盛会脉动,站在人民、国家、民族的高度,审视十八大的重要意义。作为记者,慎海雄同志用宏观思维俯瞰新闻报道,从主观反映客观的发展过程,不仅报道事物的结果,而且反映事物发展整个过程,评价事物未来发展趋势,揭示事物的本质。9篇稿件论述的都是重大国计民生议题,但是说理不空泛,作者的观点浓缩于鲜活生动的论据中。在保证客观、真实、公正报道的前提下,慎海雄同志创新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兼顾“新闻价值”和“阅读趣味”。在《开进贤之路,纳天下英才》中作者写道:“列宁说过,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年轻人有闯劲、敢创新,但往往经验不足,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失误在所难免。要是拿着放大镜看问题,横挑鼻子竖挑眼,问题只会越来越多,最终让人才进退维谷、束手无策,好苗子被熬枯”。言之凿凿,情之切切,拉近了作者与受众的距离,读罢掩卷,感同身受。慎海雄同志谈到,“我参与十八大报道,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进稿件。这些语言是我的切身体会。”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字,必能调动受众的阅读兴趣,新闻报道因此而与众不同。
改变话语体系
宏大主题亲切表达
新华社记者慎海雄同志善于驾驭重大报道题材,针对一些时政新闻报道刻板的语言,受众反感,既不爱听,也不爱看的问题,他善于挑战,敢于创新,改变话语体系,丰富生动的细节,采写的“新华社十八大代表手记”9篇稿件,既有理论文章的严谨和气势,又夹叙夹议,情理交融,浑然一体。
讲故事。作者在《彰显人的人格力量》中,以“在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结果却是60万吞了80万。战斗一打响,解放军指战员喊的是“跟我冲”,一马当先;而国民党军官喊的是“给我冲”,逼着当兵的上。如此较量,人格高下毕现,成败已定”的生动实例,论述人的人格力量,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新视角。作者连续参加了三届党代会报道工作,对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三份报告的结束语,发现它们极为相似。于是作者把这个发现写入《结束语里听心声》中,“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十八大报告的这句结束语,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记者在对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时,发现三份报告的结束语极为相似:
十六大报告的结束语是:“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十七大报告的结束语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这三句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一个始终一心为民的政党的坚定信念: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这,正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慎海雄同志兴奋地说:“这个视角是独特的视角。三届党代会报告的结束语,与总书记在11月15日会见中外记者见面会发表讲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吻合,道出了人民的心声。”
“胸有全局,才能谋一域”。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窥一斑而见全豹”。只有胸中有物,才能笔下有墨,把“小”的事情放到“大”的背景中去加以揣摩和思辨,才能择取一枝绿意映春晖。
情感真。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客观报道。客观,即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记录反映,不存在个人情感。然而,人总是有感情,有感情就要抒发。
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百姓关心关注问题,论述中把大会实例,与事实相结合,有理有据;把民意带入盛会,由点及面,亲切表达,直抒胸臆,实现党心与民意相融合。
“我以党代表和记者的双重身份参加十八大党代会,用心领会、用心感受这届党代会的特色特点,把参与十八大报道所见所思所感,付诸笔端,是感情的流露”。慎海雄同志如是说,在《伟大的接力》中,慎海雄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写道:“7日下午,当记者走向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时,不胜感慨:10年前,就是在这里,记者作为新华社十六大报道团的一员,见证了我们党领导集体的历史接;5年前,也是在这里,记者作为新华社十七大报道团成员,记录了我们党推动科学发展、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庄重宣示;而今,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记者不仅是这次历史性盛会的记录者、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参与者。
望着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崇敬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10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又站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刻,将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踏上新的伟大征程。”
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清新文风润物无声
一篇(组)成功的新闻作品,一般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文风清新、语言生动。所有这一切,都“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地流入读者内心,心情为之振奋。慎海雄采写的“新华社十八大代表手记”专栏9篇稿件就是这样的新闻佳作。
文章结构巧妙。稿件开头和结尾或高屋建瓴,或提纲挈领,或意境悠远,气势磅礴,带给受众回味意境。譬如,“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

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shuoshilunwen.com

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任何时候,书写历史的‘手笔’,一笔一画,都将受到历史的检验。肩负历史使命的中国人,对自己的执政行为,对自己领航中国、书写历史的‘手笔’,也有着自己的检验标准。”等语句,调动受众阅读兴趣。
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作者论述主题,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大量引用古诗典句,旁征博引,以古论今,提高了文章的精神境界。譬如,“夙夜震畏、不敢荒宁”“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等古诗典句,与严肃主题自然天成,增强了贴近性,提高了受众的人文素质。
文章语言清新。稿件中来自基层党代表的语言俯拾即是,大量引用党代表的细节化、现场化、生活化的语言。鲜活的语言,发乎于心,令人信服,升华精神。譬如,“颠倒主仆关系、以仆欺主,那是对党的事业的最大伤害。”“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群众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荣誉,比赢得民心更珍贵。”等典型用语,感人肺腑。慎海雄同志在《“中国梦”:让美丽中国永续发展》中阐述:“在今天,我们党已经带领人民开启了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让我们行动起来,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美丽中国,共圆我们民族永续发展的‘中国梦’”道出了人民的共同心声。
9篇稿件充分运用使用比喻、排比、对比、设问、递进等修辞写作手法,增强了文字美感,韵味无穷。譬如,《伟大的接力》《团结是大局 团结是力量》等标题,集纳重要信息又简洁琅琅上口。“党有凝聚力,全社会就有凝聚力;党有战斗力,人民群众就有向心力,自觉跟党走,从而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等句式,抒发情感,真挚动人,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十八大盛会的主题和十八大精神。得到更深更高更美的享受。
慎海雄同志在谈到“新华社十八大代表手记”栏目设置和稿件创作体会时说:“勇于开拓,在实践中开创新路。我们的报道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于创新,以变应变,才能增强舆论主导权。”
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以“好的作风、学风、文风”将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著名记者慎海雄同志顺势而为,主动而为,亲力亲为,改革新闻报道方式,率先在媒体中改进了文风,采写的“新华社十八大代表手记”9篇稿件以鲜活生动的语言、清新的文风凸显报道的思想性新闻性文学性贴近性,“短、实、新”的稿件增强了亲民感,获得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赢得媒体和受众的热烈评价和阅读期待。
(作者单位:新华社)

相关论文

简论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革新教学方式

摘要:自从开展创新教学模式以来,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长期因循"填鸭式"应试教育模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严重挫伤了学生。
浏览量:58476 点赞量:13972

试议探究初中数学革新教学方式

一、对新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简要分析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都是以做题为主,鼓励学生每天多做题,做难题,师生之间不仅缺乏交流,而且教学环。
浏览量:12870 点赞量:4347

图书馆,对中专图书馆革新管理方式探究相关

【摘 要】管理革新是图书馆永恒的课题,紧迫的课题。如何改善管理管理革新是解决不足的。全面管理革新措施,图书馆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浏览量:109465 点赞量:24610

图书馆,对中学图书馆革新管理方式

:了新型的管理方式的内涵。浅析了中学图书馆管理革新的必要性。了建设革新型管理方式以推动图书馆革新的对策。 词:图书馆革新管理 1中。
浏览量:14373 点赞量:4840

轧钢,革新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在上依赖于教师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外,更是依赖于教师如何施展的个性和才能。以而造成“我要学”、“我乐学”的求知氛。
浏览量:120155 点赞量:26234

相关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