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话语蕴藉性质

【摘要】文学的审美意蕴在文本中表现为文学话语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蕴藉状态,这种状态与文学话语言、象、意在文本中的层次组合有密切关系。相对于感性欣赏而言,在文本层面对于话语蕴藉属性进行理论分析,能够更好地认识文学的审美属性。就《平凡的世界》而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所包含的话语蕴藉对每个读者都有所不同的领悟,所以,当我们在赏析一部作品时应该全面的,公正的去赏析它,慢慢地用心去品读,才能读出作者创作的初衷
【关键词】文学;审美意蕴;话语蕴藉;平凡的世界

一、文学话语的蕴藉属性

文学活动作为处于特定社会“语境”中的“说话人”与“受话人”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过程,其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语境和沟通)无一不是存在于话语系统中,由话语系统蕴藉而成。可以说,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不存在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作为话语蕴藉,主要是指文学的属性和作用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作和接受过程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的可能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的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性质。文本,即有待阅读的具体对象,毫无疑问是由话语系统(语词、句子、意象、音调、风格等的复合体)的蕴藉构成的。比如抒情人、叙事人、典型、意境、意象等都蕴藉于文本中。可以说,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无所谓文本。文本作为话语蕴藉,则是指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殊组合仿佛包含有作用生成的无限可能性。这就是说,文本是特定的,但文本的作用似乎是无限丰富的。刘勰把“酝(蕴)藉”作为评价文学作品成就的重要标准之一,他曾经对文学话语的蕴藉属性进行过研究,他在《文心雕龙.定势》中谈到文学作品中的“蕴藉状态”:圆者规体,其势也自传;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文章体势,如斯而已。是以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之懿;效骚命篇者,必归艳逸之华;综意浅切者,类泛蕴藉;断辞辨约者,率乖繁缛:譬激水不漪,槁木无阴,自然之势也。

(一)文学话语蕴藉的特征

一是言约旨远,含蓄凝练。具体体现在把似乎无限的意味隐含或蕴蓄在有限的话语中,使读者从有限中体会无限,突破言意的矛盾,达到文学艺术言说有限而审美意蕴无限的境界。所谓:“言近而旨远兮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己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优秀的文学语言,就具有这样一种简炼、蕴蓄的美,给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回味的审美空间。
二是模糊朦胧,含混多义。“含混”是文学话语使用中的歧义、复义或多义等现象,它体现了文学话语的蕴藉特征,在表面单义而确定的话语中,蕴蓄着多重而不确定的作用。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有多种理解可能。所以,“含混”不是晦涩难懂,而是一种合理模糊,产生文学艺术特有的模糊朦胧美感效果。

(二)文学话语蕴藉的审美效果

文学话语蕴藉的审美效果实质就在于以有限的事物呈现无限的蕴含,以有限言说无限。所以,文学话语以一种言约旨远的方式,形成简练、蕴蓄的美,达到审美的超越,而不拘泥于文本中所呈现的事物,重在诱发出隐藏在其背后的深远意蕴。概言之,文学话语蕴藉所意味着的审美作用的无限性和想象的空间,对读者更加富有召唤魅力。由此,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只能以话语蕴藉这一特定形态表现出来,我们常说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正体现于此。

二、《平凡的世界》中所体现的话语蕴藉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文学的话语蕴藉性质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shuoshilunwen.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下面,我就对《平凡的世界》的一些优美的语言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这是人生的一个火山活跃时期,熔岩奔突,炽流横溢,在每一个感情的缝隙中,随时都可能咝咝地冒烟和喷火”“青春的激流打起的第一个浪头在内心渐渐平复了”。作者将失恋时期比作一座随时可能会迸发的活火山,熔岩奔突、炽流横溢,把失恋者的痛苦及其当时的心理活动通过火山表现的淋漓尽致。前文讲孙少平刚在学校喜欢郝红梅,结果郝红梅因为少平家没钱,而选择和顾养民在一起,对于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来说,没有比看见自己喜欢的人和别人在一起更为生气的事了,于是,他跑到河边上尽情的发泄着心中的不满。这样的心情几乎在每个青少年或多或少都曾经发生过,作者让读者和主人公达到心灵上的契合,让小说更加的真实,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
“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目前发生了些什么事,这是很可悲的……”这句话值得我们当今大学生的思考。随着通讯工具、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了解一些国家和世界的大事更为方便。但现在很多大学生利用它们来玩游戏、看电影、聊天……但不会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十八大的顺利召开及闭幕、委员的换届、航空母舰成功飞天等等。有的人只了解了一点点皮毛,更有甚者可能根本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读到这句话,我们就应该深刻反思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青年人不是国家的未来吗?连基本的国家大事都不关心,又怎么去建设我们的祖国,怎么去和世界其他强国竞争。
以上分析表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只能以话语蕴藉这一特定形态表现出来,都只能蕴含在话语的含蓄或含混的作用空间中,无法离开这种话语蕴藉而独立存在。因此概括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上述只是对《平凡的世界》很多优美句子分析当中的一小部分,通过此次分析,既使我重新审视作品,重新认识了作品,还使我对文学话语蕴藉有了更进一步理解,以便于之后运用于以后其他文学作品鉴赏之中。
参考文献:
[1]潘国好.文学话语蕴藉属性解读.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8(1)
[2]路遥.平凡的世界普及版.北京十月出版社,2011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王志彬.文心雕龙(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翟桃(1992—),女,汉族,四川遂宁人,湖北长江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相关论文

左翼建构论左翼文学话语建构书写

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左翼文学占据着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它承续和进展了“五四”新文学传统,但同时生长出了超越“五四”的新质,甚。
浏览量:83042 点赞量:18738

关于文学大众文学和精英文学话语权技巧

摘 要:大众文学与精英文学作为不同的价值类型,两者本无明确划分,力图将两者区分开来的行为其实是拥有权力话语的阶层站在一定的文化立场。
浏览量:20908 点赞量:6433

文学话语中“移情和离情”指示性

摘 要:文学作品、影视影像乃至动画漫画等一系列涉及言语行为的材料均可以为语用浅析提供相应语料。与此同时,对上面陈述的语料的语用浅析。
浏览量:107742 点赞量:23752

话语作用生产、文学话语与历史结构

摘要:人类作为一种符号动物,其意义生产表征着文化的进程;语言是意义的模式与基石。意义在制造、规训及惩罚的机制、过程中不断地增生、积。
浏览量:22850 点赞量:6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