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资本和生态:市场经济下生态理由

摘要:在“使用价值”概念中,本文区分并讨论“主观使用价值”与“客观使用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逻辑引出“使用价值”的属性中存在无价性、变动性和多重性,同时,结合这些属性讨论在商品经济历史背景下特殊的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对于生态循环的影响。鉴于生态的循环性,提出在利用资本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应该在生产力定义中引入“否定之否定”观点,即:转变“转变过的自然”的能力。
关键词: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资本;生态
1009-5381(2014)01-0093-04
引言
劳动力将自然物的形式改态的同时也转变了其原有的使用价值。这些被资本忽视的使用价值往往很有可能对于人的存在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提供了人类存续的环境,这个环境是不断循环而相对稳定的。然而,在资本的引导下,人力打破了这种循环。
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人类基因上的进化,并没有快得能够赶上去适应由我们人力造成的生态的变化。在这个我们自己不断“接受——放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关注一下,我们是否正在抛弃自然界原有的使用价值,而很有可能恰恰正是这些使用价值是我们存续的必要条件。我们是否犯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错误呢?

一、 使用价值的主观与客观

我们首先要讨论“使用价值”的概念,在这之前,我们先得提一下与其联系紧密的“有用性”这个概念。物对于人类的需求或者的满足应该可以看作为物的有用性。从这个定义出发,对于有用性的判断就是主体和客体的统

一、即物的客观性质对于主体的满足。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1]48,也就是物的有用性是物具有使用价值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使用价值也是同时基于物的客观性质,以及人类对于物有用性的主观评价的。所以,使用价值也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具体而言,一方面,物对于人类的“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1]48,因此,使用价值部分取决于其本身的客观属性,它是受人与自然的关系决定的。另一方面,物的效用除了受物体本身属性的影响之外,还受到人的主观影响,“发现这些不同的方面,从而发现物的多种使用方式,是历史的事情。”[1]48因此,使用价值是历史的概念,是受到人与人,即社会关系的影响。一些学者已经很早注意到这一点了。[2,3]

(一) 低层次需要和高层次需要下的使用价值

有用性是人的有用性,有用性一定能够联系到人类的某种需求,如果人类没有需求,一切的事物就不具有使用价值。那么我们就有必要顺势考察一下人的需求,因此,让我们开始探讨这个理由,即:需求是如何影响使用价值的主观和客观性的?
人类的需求有层次之分,对此前人也是做了工作的:“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人的需要的‘阶梯’理论”[4];亚伯林罕·马斯洛(1908-1970)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还有让·鲍德里亚(1929—2007)关于“必要需求”和“非必要需求”的讨论,以及“初级需求”和“文化需求”等。当然,在这里我们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讨论需求是如何分层的,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去指出,无论人的需要的层次是多么复杂,然而,高和低的层次总是存在的。
让我们看一下,最低层次或者接近最低层次的需要。人类的发展至今没有证明,我们可以不用满足我们食欲,“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存活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5]这种检测设是符合经验的,人类总是存在一些需求,这些需求要在被满足之后,才能再去追求其他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是其他需求满足的前提,并且这些需求存在很大的共通性,很有可能是由长期演化所得的基因所导致的。
根据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种检测设,它是描述上文所提到的使用价值的主客性和需要的高低层次的关系的,即:越靠近最低的需求,则越贴近人的自然性,越是客观,越是容易被自然关系所影响;越是靠近最高需求则越贴近人的社会性,越是主观,越是容易被社会关系所影响。我们只能这样认为,而不太可能去绝对地承认接近最低的需求就没有一丁点的社会关系的碎片,也无法否认接近最高的需求就完全脱离了物质自然世界的基础。

(二) 使用价值的理想与现实

自然地,使用价值是受到主观一定影响的,也就是说,同一个物,在不同的时间情境下,就不同单独个人而言,一定有这样的、那样的不同的使用价值,也有可能今天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也就又有使用价值了。
如果,再深入研究这个主观性,我们会发现,在使用价值的意识形态上,可以划分出“理想的使用价值”和“现实的使用价值”这两个概念,这样可以在讨论使用价值的时候,避开一种混淆。
这个混淆就是,人们在进入使用价值的领域的时候,很有可能就已经带有了自己的主观影子,每个学者走进来的时候,往往手上揣着自己理想中的使用价值,并开始学着资本所做的那样把它推销给我们,可能没有资本制约下的人们那么驾轻就熟,但就角度而言,对于活着的人类,一些学者们的想法是相对好的,而死的资本对此是不屑和鄙视的。比如,马克思援引洛克(1632—1704)的一段观点中“任何物的自然价值都在于它能满足必要的需要,或带给人类生活方便”,这种思想与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对于“自然艺术”和“非自然艺术”的区别相类似。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在《单向度的人》中所提出的“真实需要”和“虚检测需要”也有这层意味。
显然,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区分、概念和定义是理想化的,因为,人的有用性,是物对需求满足的人类的主观感受。在某种意识中,总能够将他化成“必要的”和“不必要”的。诚然,在多数人的眼中,某些理想的使用价值看上去总是那么的不合时宜,人们总是责备客观上对他们的限制,而不像那个由主观所引领的现实的使用价值那么的超脱和时尚。毕竟,无论是“理想的使用价值”,还是“现实的使用价值”,一方面,是主观使用价值和客观使用价值之间矛盾的表现,另一方面,又是主观使用价值和客观使用价值之间矛盾的结果。在漫长人类历史的海洋中,他们总是在一艘船上前进着。因为,“需要本身也只是随着生产力一起发展起来的……生产的发展既扬弃这种自然必要性,也扬弃那种奢侈……因为这种发展本身只是使一定的社会标准确立为必要的标准,而同奢侈相对立。”[6]

三、 资本对于使用价值的漠视:生态的破坏

(一) 使用价值的无用性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必定追求价值的增殖。这驱使它在市场中寻找一种具有价值,或者特殊使用价值[对资本而言,是使用价值]的商品,“它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更多价值的源泉。”这就是劳动力,而它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
诚然,劳动是对象性的活动,即:劳动的实现、劳动物化在对象之中,也就是劳动必定需要找到自然界作为其实践对象。如果“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7]
另外,在自然世界中,存在着一个可能就是:“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不是以劳动为相似度检测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1]54一种物或者空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追求价值的资本、对象性的劳动、以及在资本视域下无价值的自然物和空间,这三者的内在联系导致这样一种结果,就是:资本有一种冲动,这种冲动就是将活劳动与自然相结合,转变自然物和空间的形态和过程。所以,资本这种不断吸取劳动的过程,必定对自然物的发展和自然空间产生一种影响。进而,不可避开地转变了其中原来的使用价值。然而,变化的或者相对稳定的自然物、自然力或者自然空间对于人的存在及人本身是有其使用价值的。这部分使用价值很可能来源于满足人的低层次的基本需求。
在一定时期下,资本确实可以提高人类的生产力。生产力是转变自然的能力。然而,自然是一个循环系统,那么,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循环变化而稳定的空间中。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的生产力主要是单向的转变,将自然界对象化,然后将生产废料和生活废料注入自然。
这里,不禁要问,难道我们对于生产力的理解发生偏差了么?我们的生产力真的像GDP显示的那样提高了么?是不是转变自然的能力还应该包括“改回自然的能力”[转变“转变过的自然”的能力]?资本只不过是在追求交换价值的同时附带产生使用价值,如果其破坏的使用价值大于产生的使用价值,是不是可以认为其对生态循环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国的发展主要依赖生产力标准,但是对“生产力”在理解上存在分化。“生产力[传统]定义的表述: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学界普遍认为这一传统的生产力定义在当代已经面对困境……忽略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依赖、共存共生的关系。正因为传统的生产力定义仅仅注重人类单方面地向自然界索取, 从而才造成了生态的失衡、环境的破坏, 造成了发展的不可持续性。”[8]
其实,传统对生产力定义的表述并没有任何错误,只是在我们抛弃“否定之否定”而在理解上发生了狭义的偏差,以及我们看到的这种意识上偏差在实践上所带来的不可避开的错误。如果我们加入辩证的“否定之否定”,那么,“生产力”还应该包括:人们征服“征服过的自然”、改造“改造过的自然”的能力,即改回、还原自然的能力。

(二) 使用价值的变动性

“一切商品,对于它的所有者,皆为非使用价值,但对于非所有者,则为使用价值。”[9]40交换使得生产出的使用价值得以变为资本最终追求的价值。因此,要实现资本终极关心的价值实现理由,必定需要实现商品到货币的交换。然而,“从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9]1
如果交换的必要条件取决于 “劳动是否对于他人有用,其生产物是否可以满足他人的”[9]40,如果使用价值的主观性真的如前文所述存在的话,也就是连同其相对应的使用价值真的都是可以被人为创造出来的,那么,这种使用价值的主观性为资本展示才华留出了很大的余地。
我们可以看到,资本对于商品到货币的交换是那么迫不及待地渴望,所以,为避开交换价值在交换中遭遇难产和夭折,它很有可能利用它的巨大威力,在消费领域制造出一种有利于这种交换的上层建筑。这种意识形态之中的一个部分就是扩大消费的观念,随之而来的就是消费主义的产生。所以,“消费主义适应了资本增值的需要,是资本增值的一种必定结果,也是资本增值的一种主动的文化策略。”[10]
消费主义必定提出和倡导一种新的以使用价值为表现形式的消费观念。不断有新的使用价值的概念出现促使人们放弃旧的使用价值,从而寻求新的使用价值。这就是“时尚”,“时尚成为了消费的价值尺度, 其结果是, 只有具有时尚价值的消费品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只具有使用价值、不具有时尚价值的消费品就要被人们抛弃。”[11]然而,在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下,不具有时尚价值,也就等同于不具有使用价值。如果说有价值,那么,只能说是一种“理想的使用价值”了。
由此,出现了这种倾向,在资本那里,它不断地追求价值,在消费那里,它非常配合地去追求资本制造出的使用价值。
一方面,原有的使用价值的丢弃加重了生态的不良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新的使用价值的需求,在生产领域,又唤起了劳动和自然的再一次结合,进一步加重了生态破坏的程度。
对于消费主义者和资本而言,消费主义所带来的空间转变和生态破坏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在消费主义者的眼里,他看到的是主观主义的效用上升;在资本那里,则是能够扩大再生产的交换价值。然而,在“眼看人尽醉”的觉醒者眼里,却是人类的掩耳盗铃和自毁前程。

相关论文

谈谈败败公民参和:价值、困境和策略学报

【摘 要】在败和廉政建设中,公民参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公民参与可以从源头上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可以有效改善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也。
浏览量:22483 点赞量:6895

股权分置、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革新的逐步深入,对资本市场的革新也进入了攻坚阶段。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多年的根本体制性矛盾已经充分暴露了。
浏览量:70654 点赞量: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