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孙子兵法》军事管理哲学思想

《孙子兵法》这部著名的兵家专著是两千五百年前我国春秋末期的军事理论家孙武所撰写的,全篇仅六千余字,其军事思想可谓博大精深,跨越了时空界限,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很高的理论价值。该专著主要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提出了一套十分完备的军事理论体系和战略战术原则。然而它并不仅仅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其中也蕴涵着丰富的军事管理哲学思想。

一、管理哲学的内涵

什么是“管理哲学”,对于这个概念,见仁见智。可以先来看看管理哲学学界对其的界定有以下几种观点①:第一种观点是把管理哲学看作是一种“应用哲学”或“实践哲学”;第二种观点是将管理哲学等同于系统哲学在管理中的应用;第三种观点是将管理哲学理解为管理学原理;第四种观点是把管理哲学看作指导管理行为特别是指导高层管理者决策行为的哲学,即企业最高主管为人处世的基本信念、观念及其价值偏好。
以上观点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其概念作了一定作用上的界定,提出了管理哲学应该研究的一些内容和理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指导作用,但是他们都未能深刻地揭示出管理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原本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所以这些观点具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对此,黎红雷教授认为,所谓管理哲学,就是管理人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这个定义的内涵包括:第一,管理哲学是管理人的世界观。这里说的是管理哲学的本质属性;第二,管理哲学是一门领域哲学。这里说的是管理哲学在哲学中的地位。第三,管理哲学是元哲学。这是说管理哲学在管理学中的地位;第四,管理哲学是哲学与管理的有机结合。②笔者认为这个概念的界定最为合理,因为最主要的是它揭示了管理哲学的本质属性,回答了“究竟什么是管理哲学”的理由。管理哲学的努力方向是从管理学中的人性化研究逐渐转向管理哲学的,且推动管理哲学将“人”确立为核心理由。总之,管理哲学则试图通过对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由的讨论,从而揭示出思想、价值和策略在管理理由中的影响力。

二、《孙子兵法》军事管理哲学思想

《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孙子》)十三篇③,其内容浩瀚渊博,逻辑严密,既表现为从理论的高度与实际的联系上议兵论战,也蕴含着从作战指挥哲理的深度上表现出了管理上的辩证思想。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管理本体论、管理辩证法、管理价值观三方面来重点探讨其军事管理哲学思想。

(一)《孙子》管理本体论

《孙子》中有很多处谈到了“帅”和“将”,很明确地体现出了管理本体论思想,这种管理本体论思想也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思想。

1.《孙子》管理本体论思想体现在对将帅的重视上。

在《孙子》军事管理哲学中,孙武特别强调“将”、“帅”的作用。认为精通军事的将帅是国家的重要辅佐者,辅佐周全则国家强盛:“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谋攻》、“知命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正因为“将”的如此重要性,所以对将帅的标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始计》,作为将帅之人必须具备智慧、信义、仁德、勇敢、威严五种基本能力和道德品质,同时还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自身使命感。如果一国将帅弃国家与民众的利益不顾,只知道自己的功名利禄,是最没仁义的将帅,那么他就不是君主的良佐,更不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操纵者:“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用间》。将帅想要保国安民,就必须精通作战之谋略和谋术,保证作战时做到随机应变,因敌而制胜:“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行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为之神”《虚实》。战争形势可谓瞬息万变,而时机很重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为了抓住有利的战机,作为将帅必须拥有独立作战指挥或军事管理的权利,君主不得任意横加干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时时、事事都要先向君主禀报,并等待君主的决策,这很可能贻误战机:“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军命有所不受”《九变》。前提条件虽“将受命于军”,但“军命有所不受”,这样才能保证军队在复杂变化的作战形势下保持高度机动性和灵活性。将领在作战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将领必须洁身自好,以国家利益为重,进不求其名退不避其罪,唯民是保:“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地形》。
当然,孙武也告诫将帅:“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九变》。这五种危险是将帅指挥或管理士兵作战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将”在领兵作战或者在其军事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和防范这些理由的发生。

2.《孙子》管理本体论思想体现在对兵民的重视上。

前面讲了对将帅的重视,而将帅在军事指挥或管理士兵中必须对“兵”和“民”有所了解,了解兵民的实力和需要。孙武对军队士兵的管理和训练都很重视,希望军队增强其应有的实力:“士卒孰练”、“兵众孰强”。作战中哪一方的士卒更加训练有素,哪一方的兵众实力更加强盛。这是决定作战时战争胜利与否的两个重要因素。而孙武认为军队作战失利的六种情况是由于将领对士兵的管理和领导不够造成的:“故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地形》。基于此,孙武提出了治军的核心管理理念即“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之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民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以教其民则不行。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行军》。在这个核心管理理念中,“令之以文”中的所谓“文”,是“仁”的意思。用于士兵管理,就是坚持不懈地对士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讲道理,明情理的“软”管理。“齐之以武”中的所谓“武”,是“法”的意思。用于管理,就是辅之以法纪来统一士兵的行为,是讲法度,申纪律的“硬”管理。只有“文”、“武”兼备管理,才能在士兵管理中做到军法执行,士兵才能“与上同意”、“上下同意”。

相关论文

《孙子兵法》现代决策管理思想

摘 要:《孙子兵法》与当今管理学思想中的相关论述、哲理、规律相契合之处颇多,挖掘《孙子兵法》中的管理学思想对于弘扬东方管理文化、推。
浏览量:9887 点赞量:3766

《老子》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比较

摘要:对于诸侯之间战争的目的,《老子》和《孙子兵法》相同之处在于都持批评态度,所不同的是两者思想的层次有高低之分。关键词:《老子》。
浏览量:119430 点赞量:26380

《孙子兵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

论文摘要《孙子兵法》被推举为“兵学圣典”。行军打仗,靠的是谋略和战法。而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直接管理者,能把—个班级当做一个军队,。
浏览量:107080 点赞量:23527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孙子兵法》英译

随着“生态”一词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获得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人们开始关注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生态学科也逐渐与其他学科结合:生。
浏览量:11535 点赞量: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