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生态物权哲学

摘要: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呈现出不可调和之态。本文立足哲学视角对生态物权进行解读与探索,试图探索生态物权立法的理论基础,寻找一条实现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路。
关键词:生态物权 生态物 权利
为了竭力解决生态危机所带来的存活危机理由,人们试图通过生态哲学的深思与生态立法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而生态物权制度的确立作为人类生态化变革的重要环节,必将推动整个人类文明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路上前进。

一、生态物权内涵

生态环境为人类的存活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具备财产价值和生态价值。前者指生态环境中的自然要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原材料或必备条件,具有有用性价值;后者则是指整个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为人们提供了适宜生产生活的稳定环境。因此公民享受生态环境所提供的生活必须要素,并从中受益,这是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体现。
生态物权就是生态系统中的权利主体对生态环境中的构成要素(如阳光、空气、水、土壤、自然资源、生物等)所享有的受益权利。生态物权的确立对于公民的正当生态受益权具有保护作用,公民在自身享受清洁、健康环境的同时必须以不侵害别人的环境受益权为条件,或者在利用生态环境里的某些要素创造利益时要具有利益共享、风险分摊、平等分配、公平承担责任的义务。

二、生态物权的哲学基础

如果要想通过生态物权的确立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就必须以知识理论或者思想理论作基础。各个学科,特别是哲学、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的理论知识为生态物权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将重点从哲学角度分析生态物权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 人与自然的地位

人与自然的地位理由是生态学研究的最基本理由。从存在论角度看,人与自然一样同属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但是从价值论角度上看,人具有不同于自然存在物的特殊社会属性,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具有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存在物的能力,因此从价值论层面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处于主体地位的。马克思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指出,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是具有目的性的,这个过程并不是纯自然的物质交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们对于自然物质交换过程中的规律缺乏全面的认识,人们终将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及报复。
但是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在承认人对自然有依赖和服从的前提下,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重视通过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及研究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物权的发展即是在客观承认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基础进行的。

(二)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要求

生态环境中的各个生态物不仅以单个个体的形式存在,各类生态物内部之间及其相互之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并构成一个复杂的、联系紧密的整体。人与自然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要求在进行生态保护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站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角度去看理由。而生态物权的确立恰好协调了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并在法律层面使得生态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高度的协调。

(三) 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由越来越成为考验国家管理者政治正确性的一个关键性科目。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随着这个主题的过渡泛化而变得模糊而不准确。可持续发展理由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表现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①
思想上的可持续发展观是对“可持续”与“发展”的统一在观念上的看法。但是最终目的必定是在实践层面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指导思想转变成一种行为模式。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定需要法律作坚实的行为规范指导。生态物权的确立使得每个公民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维护整个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监督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重要作用及影响。

(四) 维护生态正义要求

生态物权确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立法的形式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生态补偿制度。而生态正义则为生态物权法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建立人类与非人类存在物的新契约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生态公平是生态正义的核心价值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公平的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是目前生态环境的变化已经不能单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来得到改善,而是应该发动全民的力量,发挥每个人的力量,首先消除代际内的不公平才能获得拯救生态环境的机会。生态物权将以每个公民为道德主体,通过维护自身的切身权益,履行自身责任和衣服来达到公平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的目的,并且从另一个角度维护代际之间的公平。
宏观上的生态设想只有注入传统的物权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的矛盾关系。生态物权制度的确立具有坚实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理论基础,对于我们转变传统生态保护观念具有深刻作用。当然,生态物权的确立面对着建立一整套以公民生态权益保护为中心的生态立法制度,而这个过程势必将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动态性实践过程,同时对于我国法律法规的健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恩格斯.自然辨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陈文.生态物权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1.
[4]戴秀丽.生态价值观的演化及其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农林大学,2008.
注释:
①林涵,等.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1年,第59页.

相关论文

生态经济哲学关照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文明是指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文明,包括丰富的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生态文明首先是。
浏览量:91664 点赞量:19730

谈道家生态政治哲学意蕴

本论文主要是想通过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近况的理性浅析浅析,让人们更充分地认识到生态与政治结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定位于事实世界的生。
浏览量:142598 点赞量:30381

谈道家生态政治哲学意蕴

本论文主要是想通过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近况的理性浅析浅析,让人们更充分地认识到生态与政治结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定位于事实世界的生。
浏览量:105721 点赞量:22892

我国生态补偿哲学反思

人类存活空间的拓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依赖于经济的进步。然而,经济增长的收益却与代价始终并存(这里的代价是指在发展经济过。
浏览量:129543 点赞量:27647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生态产业哲学

传统的工业化、现代化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单纯的把自然界看成人类存活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在这种发展观的影响下,我。
浏览量:107547 点赞量:23587

马克思生态思想哲学解读与其当代作用

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生态不足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威胁人类存活不足的不足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积极建言献策,试。
浏览量:10550 点赞量:4215

马克思生态思想哲学解读与其当代作用

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生态不足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威胁人类存活不足的不足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积极建言献策,试。
浏览量:23019 点赞量:6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