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理念在农学类教学中应用

摘要: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本文在介绍柔性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农学类专业的特点,在农学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柔性管理理念,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性化教学策略教学,并对具体实施办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柔性管理;教学;农学类专业
1674-9324(2014)30-0023-02
一直以来,高等农业教育在各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也十分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以各种形式提出培养农业人才振兴农业。而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学校传统模式的教育正面对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农学类专业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掌握农学类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和对新型农业的适应能力。高校的课程设置已由应试教育体系的边缘逐渐走向素质教育的中心领域。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手段逐渐地不能再满足高校教学模式发展的要求,新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的教育理念也逐渐由“以规章制度为本”的刚性管理理念逐步向“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转化。因此,在农学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促使其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更主动地适应各种挑战。

一、柔性管理理念的内涵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刚性管理”来说的。“刚性管理”过分强调了“以工作为中心”,依赖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进行管理,强调策略上的强制性。所谓柔性管理是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的管理[1]。其本质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规律,强调策略上的非强制性[2]。将柔性管理应用到教学中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是在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进行人格化柔性管理。它强调的是教育的弹性和灵活性,强调个人潜能的开发和应对世界变化的能力。

二、柔性管理理念在农学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农学类专业是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因涉及农业环境、作物和畜牧生产、农业工程和农业经济等多种科学而具有综合性。农学类专业人才是农业科技发展的根本。这些人才必须具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先进的农业管理理念、适应时代的良好怎么写作意识及具有竞争力的创新能力。而现在高校里的学生多为90后,当代大学生在心理结构、学习目标、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差异性已逐渐为人们所认知。他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锦衣玉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太顾虑别人的感受;个性张扬、特立独行,缺乏团队意识;同时,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行为表现成熟,内心脆弱,普遍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引导便尤为重要。而柔性管理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从他们的角度着眼,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和策略。在学生的技能训练方面,柔性管理理念更重视学生的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驱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农学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都依靠实践教学,使得柔性管理理念在农学类专业的教学中有更多的应用价值[3、4]。

三、柔性管理理念在农学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要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多面手”的农业技术人才,并且具有深而广的科学知识,是农学类教师的使命和重要研究课题[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与柔性管理理念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身教重于言教。言传身教一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最为直观、有效的方式。对于农学类专业更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实践环节,往往身教重于言教。设想下,当一颗颗怀揣着梦想的学生来到试验田,想在这里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他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机械化作业,在印象中的小桥溪畔都会荡然无存。他们要从最为基本的劳作去实践,去了解农业知识,要用最为严谨的科学态度去探索,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的融合。两者相较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教师的身教往往发挥了最好的作用。教师用自身的形象与行为,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当学生看到教师也和他们一样,拿起了工具,为他们细心地讲解、认真劳作的时候,以最直观的榜样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去感染他们,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此时,学生往往会放下心中的落差,慢慢投入,勇于去实践,勇于去劳作。
2.肯定重于否定。当代大学生往往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他们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可比拟的自我优越感,抗挫折能力极差。有调查显示,在遭遇挫折之后,72.3%的90后大学生会在心理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学生认为自己会一蹶不振[6]。此时,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很好的把握他们的心理。如果一味的否定他们,打压他们,他们扛不住压力和挫折,往往适得其反。教师要去肯定他们,去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以达到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改善学习效果。当学存活在不足的时候,也要先给予肯定,然后给出倡议:“很好。”“不错。要是……就更好了。”去充分肯定他们好的部分,然后再指出需要改善的部分。不仅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同时也引导他们去深思自己的不足。当他们再遇到类似的理由时,会有足够的信心,同时又能够规避自己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给予学生肯定,可以为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提供心理保障。
3.群体重于个体。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小群体的方式。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群体,组织几名学生共同完成一项学习活动或实践任务。在“90后碰到理由首先找谁商量”的调查中,结果表明,有70%的学生会寻找同伴商量,10%的学生寻找父母,8%的学生寻找老师,其他占12%。这充分地反应了当代大学生在遇到理由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同伴[7]。以群体的相互分工和协作来进行学习完柔性管理理念在农学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相关论文由www.shuoshilunwen.com收集,如需论文.全符合他们的特质。将个性不同、成绩悬殊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引导和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合作意识,使性格跋扈的学生收敛,个性怯懦的学生敢于表现,成绩好的同学带动学习积极性,思维活跃的同学注入新奇想法。这样他们以团队为依托各展所长。不仅在过程中展现了自我,也吸取别人的优点,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尤其在农业实践过程中,往往费时费力,需要计划性,最为适合这种小群体的开展。
4.过程重于结果。随着学分制度的推行,学校和学生本身更为重视学生的分数,并且很多高校体现教学成果的方式就是学生的分数。其中,大多数主要课程的考核方式就是以考试为主。所以引发了一种现象,学生平时学习热情不高,到最后期末考试的阶段,集中复习,集中突击。对于农学类专业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往往需要扎实牢靠,集中突击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适应不了日后的专业需要。所以在教学中就把这种常规的考核方式逐渐地转变,以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情况、实习报告等作为主要的形式。学生通过在学习、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理由的探讨,及解决办法的探究,提高了学生发现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从以前千篇一律的考试到允许发表自己各种见解,强调学生做的过程而非做的结果,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适当介绍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去钻研、去研究。通过对过程的掌握,也避开了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情况,而且也能适应以后新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技术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兰敬.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J].图书馆学研究,2004,(2).
[2]司江伟.20世纪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发展的对比[J].科学管理研究,2003,(2).
[3]廖允成,韩娟.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深思和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4]肖伟东,邝涛.“柔性教育”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
[5]郭丽君,王慧.地方农业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7,(12).
[6]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剖析与策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7]于忠德.身教重于言教:谈如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J].成才纵横,2011,(1).
作者简介:刘文钰(1984-),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植物保护。

相关论文

简述体育教学中柔性管理

摘要:柔性管理在教学中的运用,就其内在而言,意指在教学历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也就是说。
浏览量:69321 点赞量:15481

教学初中班主任工作柔性管理模式

摘 要:初中生年龄段一般为11、12岁~14、1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初中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
浏览量:20772 点赞量:6062

教学探析柔性管理在英语自主学习中应用

[摘要]大学英语自主学习需要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而且需要一套高效的管理机制,而后者在教学实践中既容易被忽视又难于操作。柔性管理突出“。
浏览量:157106 点赞量:34115

教育,新教改下转变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教育管理机制是落实教育决策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手段,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教育体制革新激发了学校的活力,追求特点办学是达到教育革。
浏览量:17763 点赞量:5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