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边塞诗在政治教育教学中审美功能

摘 要:唐代边塞诗有很强的政治性和社会性,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我们在政治学科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时不可多得的重要教学资源。其中所描写的异域风情可以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神奇、美好、高雅的审美体验,是我们在政治学科教育教学中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美好的审美情趣时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唐代边塞诗 政治学科 审美功能
教育教学资源
边塞诗是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边塞诗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将士的艰辛,或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等。检阅《全唐诗》,我们会发现,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内容最为丰富的诗歌”。比如,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就包含了边塞风光的奇异、戍边生活的苦寒、与友惜别时的依依不舍等内容。
鉴于此,笔者认为,唐代边塞诗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也应该是政治教育教学中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

一、政治性和社会性

首先,边塞诗所表现的是将士们保家卫国、戍边守土的政治军事理由,是关系到国家兴亡、民族存亡的政治军事行为,是关系到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是否能够正常运作的重大政治军事理由。其次,边塞诗所表现的内容包括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当中的各种矛盾。比如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军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戍边将士建功立业思想与思乡之情之间的矛盾、舍身报国与苟且偷生的矛盾等。边塞诗中还包括人性有的各种情感,比如民族情感、乡愁、爱情、亲情、友情等。再次,边塞诗所涉及的人事异常广泛、地域异常宽广。比如,边塞诗所描写的以武力抗击外寇的政治军事行为不仅牵动着朝廷中的帝王将相,也牵动着全国各地的平民百姓,唐代边塞诗亦然。既如此,唐代边塞诗中所蕴含的上述政治元素和社会元素,正好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实施《初中政治课程标准》之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初中生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加。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推动其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比如,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借鉴杨炯的边塞诗“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面对外侮需要我们戍边卫国的时候,需要我们奉献热血甚至生命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杨炯一样以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危为重,投笔从戎,慷慨报国。当然,我们也可以用王维的边塞诗“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这种勇武精神激发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边疆、建设祖国边疆、保卫祖国边疆的豪情壮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二、豪壮的英雄气概、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唐代边塞诗中几乎每篇都表现出豪壮的英雄气概、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比如王维的边塞诗名篇《老将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吴军。”这首诗是写一位老将年少时就勇猛善战、转战沙场,虽然因为“无功”而不被朝廷重用,但他自不服老,在边地烽火重燃时,他壮心复起,仍想为国立功。这种不计个人恩怨、老骥伏枥、雄风不减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令读者感动至深。又如王维在“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中塑造的这位武艺高强、舍生忘死、充满英雄气概与爱国情怀的少年游侠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浪漫气质和奋发精神同样令读者动容。
故而,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借鉴上述边塞诗,引导学生明白:豪壮的英雄气概、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道德所提倡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格尊严与现实政治相结合的产物,是自我生命价值在社会群体或政治集团中的具体体现,既如此,青少年学生应该尽最大努力继承和发扬上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三、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等高尚的人文情操

唐代边塞诗中有不少是以“闺怨”“征人怨”“乡愁”等内容为主题的。比如,高适的“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和沈佺期的“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今春意,良人昨夜情”等就抒写了夫妻分别时的哀怨情结。而岑参的“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颦。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和王建的“百战一生在,相逢白发生。何期得乡音,每日算归程。走马登寒垄,驱羊入废城。羌笛两三曲,人醉海西营”等则诉说了士卒久征不归的乡愁和幽怨。
此外,唐代边塞诗中还有不少是以战争唐代边塞诗在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审美功能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shuoshilunwen.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的残酷或期待边境和平为主题的优秀诗篇,这些诗篇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倦、对边境和平的期待与向往。比如张籍的“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和杜甫的《兵车行》等均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不满和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唐代还有边塞诗人在诗中直接提出了希望民族之间和平相处、互相友善的美好愿望。比如,常建的“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和雍淘的“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等都是这种美好愿望的具体体现。唐代边塞诗在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审美功能相关论文由www.shuoshilunwen.com收集,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

相关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策略

摘要:教学策略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所采取的符合教学规律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学习手段。它体现着。
浏览量:13765 点赞量:4309

阐述审美语文教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学术

摘要:语文的审美教育, 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按照一定的审美意识( 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 , 借助语文课本中的文学教材( 美。
浏览量:83928 点赞量:19099

主体间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与运用

摘要: 主体间性教育论述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论文阐述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对教育教学活。
浏览量:83760 点赞量:19196

阐述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

摘要:在高校教育中应当掌握教学模式的方向,而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知行统一的人才。当代出现的各种道德教育理。
浏览量:23029 点赞量:6827

教学对加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体会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在学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学院思想政治师资队。
浏览量:85291 点赞量:19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