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微媒体对大众社会生活影响

摘 要:微媒体是一种由许多独立的发布点构成的网络传播结构。微媒体标志着传播生态从“受众时代”向“微众时代”的转变。其增值性、差异性、传播性、选择性特征决定了对大众生活的特殊影响。主要表现对科技进步的推动,知识形态传播方式的转变以及对大众舆论的导向上。
关键词:微媒体;知识形态;舆情危机微媒体对大众社会生活的影响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shuoshilunwen.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6-0-01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问世,预示着一个媒介新时代的即将来临。

一、微媒体

在Web2.0时代,将微博这类个人对外传播点联合起来,就组成了巨大的微媒体传播网络,并且这种媒体网络的规模已经到了我们不可忽视的程度。
微媒体的产生源于两种力量,第一种就是“互联”,互联网通过各种连接点将海量的信息、知识,资源、互联了起来,而“微媒体”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联系无数应用者的微观运用。第二种就是“互动传播”,正是“个人化”为每个人提供的功能强大的独立平台,才从根本上冲击了个人被动参与社会传播的传统格局,进而催生了“微媒体”。

二、微媒体的特性

1.增值简化

同一条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随着传播的次数和传播媒体的影响力提高,会产生增值效应,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同一条信息在普通媒体上发布,和在及媒体上发布产生的影响力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要想从普通媒体上升到级别媒体需要引发社会足够的重视,就需要专业人群来操作。而在网络当中,这个过程会被大量简化,在网络当中只要有新加入的信息就有可能存在感兴趣的受众,这并不要求发布者有记者证或者使用正式文体和发布方式,信息一经传播就能产生增值。

2.传播差异

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往往代表着主流观点和共同认知,但是微媒体则代表着个体的观点和认知,因为个体所发布的内容在风格、导向性等诸多方面都不同,另外个性化这一差异性也给了观者另一种选择,就是排斥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的时候,有了替代品。

3.新型传播

微媒体的传播是无障碍性的自发传播,由于信息源对信息呈开放性,因此传递路径上没有版权障碍。有兴趣的个体会自发成为传播路径上的节点,再加上渠道完全免费,这两点就成传播途径上的润滑剂。

4.多元选择

信息扩散的模型是:信息被关注——被议论——二次传播,信息的优胜劣汰在此自然形成。在微媒体时代下任何信息都会被微细分和微选择,形成小圈子,个个小圈子之间有必定联系信息选择上就更加多元化,因此一些无用的垃圾信息会快速的自动淘汰。这样的信息循环不会对网络整体产生致命影响,因为 “微媒体”的网络结构是多元适应的。

三、微媒体对大众社会生活的影响

1.微媒体促使科技进步

当“微媒体”成为气候,便捷的通过“微媒体”发布自身状态、尽知天下热点事件、流行现象成为日常需求,所以电脑保持联网状态。手机、平板电脑安装智能系统,甚至应用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关的主题软件成为需求,“微媒体”与不同平台的广泛兼容性成为主流开发方向,系统开发商必须不断地、强力推出并测试一系列新产品,尽快选择兼具便捷性、实用性与贴近性的内容,以吸引更多人群使用,最终提高自身在人性化设置、应用范围、圈内名声、聚集人气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一切,必须以过硬的科技水平为前提,微媒体从某种作用上说就成为微应用科技进步的催化剂。

2.微媒体促使知识形态和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微媒体在传播模式、传播内容和对象等方面与传统媒体相比有了新的延展,带来知识形态和信息传播形式的变革。诸如“屌丝”、“土肥圆”、“肿么了”、“咆哮体”、“土豪”等等在传统知识形态里认为是错误的或者粗俗的语言词汇成为特定符号,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含义暗示甚至是自嘲了各类社会现象和生活形态,在一次次的传播过程中将各类社会信息、视点现象放大结合并快速传播。
微媒体传播是自发的、扩张性的信息推广,它并非均衡地、同时地、无分别地传给社会上每一个人,而是通过类似于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渠道,让信息传递给那些与他们有着某种联系的个体,追求一种持续爆发、广泛深入的效果。这种传播经历了人际、群体传播的交替作用,但事实证明,如果它够轰动,就必将引起大众媒体的关注。大众媒体的介入使得原本被精准圈入的受众群无限扩大,作为收受者的个体们,线上的鼠标传播已经不过瘾,线下的口碑传播也在同时展开。

3.微媒体可能带来巨大的舆情危机

“微媒体”时代下由于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媒体传播点,但是每个人的媒体素养不一样,这就导致在信息在发掘和传递过程中产生巨大的信息干扰和传递误差,由于没有客观看待信息,使得很多社会热点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继而这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信息又会引发巨大的社会思潮,而这种思潮是一种长期的“集体性记忆”。尤其是事件涉及,官民关系、警民关系、城乡关系、劳资关系、贫富关系和医患关系时,被媒体自觉或不自觉放大的社会身份、阶级冲突,最终就会产生巨大的舆情危机。因此,必须正确树立微媒体使用观念,合理立法和加强公信力监督,自主净化微媒体空间。
结语
中国的“微媒体”浪潮真正地发展不过短短两年,但是却引发了巨大社会变化。微媒体具有众多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其个性化、平民化、立体化、交互化的传播方式,促使微媒体逐步成为我国较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微媒体标志着传播生态从“受众时代”向“微众时代”的转变,不断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微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将日趋扩大,建立了一个自发传播与即时互动的新时代,渠道的多元将使参与其中的个体声音得到有效的扩散,不断积聚的力量可能会撼动媒体事件本身的走向及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晓丹.中国的微媒体浪潮和当前思想工作引导关系研究[J].中国报业2012,(01).
[2] 隋红.简析“微时代”的文化传播特征——从以微博为首的“微媒体”说起[J].大众文艺2012,(01).
[3] 吴波.从“微媒体”到“自媒体”[J].商务周刊. 2011(01)

相关论文

关于社会生活物联网技术对社会生活影响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物联网技术事业发展十分迅猛,加强物联网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
浏览量:121620 点赞量:26901

微博对公民社会构建影响要求

【摘 要】微博的兴起为公共议题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讨论空间,并成为公民社会构建的重要力量。本文着力于探讨微博如何推动公民新闻的发展和维。
浏览量:45584 点赞量:10892

我要以《我要上学》看摄影对社会生活影响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摄影以真实的影像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纪实摄影便是其中之一,希望工程“形象代言”照片《我要上学》便是其中。
浏览量:22160 点赞量:6842

中西法治传统差异与其对社会生活影响

[摘要] 稳定的社会规范的建立是文明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中西民族在确立各自的社会发展蓝图时选择了不同的出发点。“礼”是中国古代社会较。
浏览量:94812 点赞量:2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