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艺术课程中音乐鉴赏课

[摘 要]艺术欣赏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它通过艺术作品中生动具体的人和物来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浮现和再现生活画面,在欣赏者的意识中产生联想和想象。在高校中开设音乐鉴赏课,对实施大学生的美育教育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实施大学生美育教育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音乐鉴赏 音乐美学 审美修养
艺术欣赏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它通过艺术作品中生动具体的人和物来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浮现和再现生活画面,在欣赏者的意识中产生联想和想象。这对于那些从事工科专业逻辑思维的大学生来说,进行形象思维活动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那些艺术院校的学生。这不仅仅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调解、互补、互促,同时也是一种智能潜力的开发和提高创造力的训练。它的价值、作用和作用是深远的、难以估量的。
审美鉴赏性课程是高校美育课程中开课时间最长、听课人数、课时数、学分数最多的一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包括类似“音乐赏析”、“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等,范围涵盖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各大艺术门类。其中,80%以上的高校将赏析类课程进行了类别的细分,丰富了此类课程的种类,细化了艺术门类及方向,例如:北京大学在音乐赏析类课程中,已开设“欧洲音乐赏析”、“浪漫主义时代的欧洲音乐”、“经典昆曲赏析”、“交响乐名曲欣赏”等多方向课程。高校学生比中小学学生有着更多更大的个体差异,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在学校中分属不同类型的院系和不同类型的专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学习、生活经历,在志向、目标、素质才能、爱好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所以,课程的安排只是针对共同需要而设立的美育选修课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除此之外,在新世纪多元化审美的冲击下,新的审美现象、审美课题不断涌现,与之相比,相对稳定、着眼基础的美育课程,却往往不能及时探讨这些大学生经常遇到和迫切需要解答的现实审美理由,因此,就需要我们开设一些符合学生水平和时代需要的、能体现人性化、个性化需求的美育课程来满足学生的现实审美需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集中体现美育课程的时代性和创造性。
在高校中开设音乐鉴赏课对实施大学生的美育教育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是实施大学生美育教育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大学生是音乐教育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 他们普遍具有很高的文化知识修养,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具有很强的 理解力, 独立深思能力, 针对大学生的这些特点, 我制定了科学, 合理, 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通过课后学生的回馈, 了解到音乐鉴赏课是实施艺术教育最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
以“欧洲音乐作品赏析”为例, 谈谈普通高校中的音乐鉴赏课程。
《欧洲音乐赏析》课,这是一门涉及人文、历史、 音乐史多方面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首先要进行音乐史的讲解, 以欧洲音乐发展的几个时期为脉络, 讲述欧洲音乐从产生的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复兴时期、十八世纪维也纳古典时期、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到二十世纪现代音乐时期, 每个音乐时期音乐风格, 每个时期的经典音乐作品,著名音乐家,他们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每个时期所涉及到的音乐题材、乐器构造、演奏策略、乐理知识等等。在课程中,以某一作曲家最经典的音乐作品为线索,在欣赏这一作品过程中,讲述其作曲家生平,所处于的历史背景、音乐时期背景及风格,让学生通过经典作品的欣赏,把握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再去欣赏这一时期其他的音乐作品。例如, 在介绍十八世纪维也纳古典音乐时期时,我会介绍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所处的历史背景,根据他的生平简介,让学生视听他的早期、中期、晚期的代表音乐作品。在晚期则会给学生视听他的交响乐作品,与此同时介绍交响乐这一音乐题材,交响乐队的编制和乐队中每一个乐器的构造、发声原理、在乐队中的作用;分析特定作品的曲式结构、创作手法、作品内容分析,然后给学生介绍几个不同版本,在课程中给他们欣赏卡拉扬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出版本,并安排学生课后欣赏其他版本的演奏,通过视听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写音乐评论,谈论自己的音乐观点。每讲完一个音乐时期, 都会让学生进行总结, 对比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 创作特征,在对比中更准确地把握各个时期音乐创作特征。
欧洲音乐经过几百年发展到现在,音乐作品很多,仅靠上课不可能欣赏到那么多的作品,所以把这门课作为一个桥梁,让学生基本了解欧洲音乐发展的脉络,以及这几个时期音乐的基本风格,知道欧洲音乐题材的特征,掌握欧洲音乐的欣赏策略,以便课后他们能够走进音乐厅,有能力独立去欣赏更多的欧洲音乐作品。
在教学中, 我会采取课堂理论与音乐会观摩相结合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参与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欧洲音乐鉴赏课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所以教学总中很大一部分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理论讲述行教学,与此同时我配合一些音乐会的观摩教学,我有时选择校内艺术团体演出的观摩,有时候带领学生到音乐厅内欣赏音乐会,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怎样欣赏音乐会。
对比教学法。我会让学生欣赏同一时期不同音乐家作品, 同一作曲家不同音乐作品, 同一作品不同版本、同一题材不同时期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比来把握每个时期、每个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色。
参与教学法。经教学调查发现,大学生更适合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因为他们具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已具备独立深思的能力, 所以让他们参与教学中去, 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课后给他们留作业,让他们自己找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进行视听, 然后在课堂中谈谈自己的体会, 或是留一些简单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课下自己进行音乐实践, 并在课堂中给大家演奏或是演唱, 谈论他们的实践心得。
案例教学法。我会以每个时期,每个音乐家,每个音乐题材的一首经典音乐作品作为案例, 详尽的分析它们的曲式结构、音乐风格、乐理知识,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欣赏其他的同类作品。大学生有很强的接受新事物能力,和独立深思能力, 所以这种教学法非常适合高校艺术教育。
开设音乐鉴赏课的作用。通过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扩充学生音乐艺术方面的知识,通过各个时期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使学生了解到欧洲音乐史,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题材,乐器构造等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经一些音乐实践研究,欣赏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对学生专业学习有积极推动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重塑学生的性格,激发学生性格中积极乐观的一面, 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味,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推动徳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经几年的教学实践得知,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采用这种理论与鉴赏相结合的音乐赏析教学,是最行之有效的一种美育教学方式,但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一些不足, 相对理论鉴赏的学习缺乏一定艺术实践方面的教学内容, 我现在也在研究怎样在这门课中加入艺术实践内容,加入一些艺术技巧简单但艺术感受力很强,便于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但一些消极、腐朽的文化也通过日益先进的大众传播媒介迅速扩展,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与之抗衡。与其作为一个旁观者,去欣赏艺术作品相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如音乐、舞蹈、演奏等艺术创造中,并产生共鸣,是一种更有效引导策略, 从某种程度上来加入艺术实践的鉴赏课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希望通过这门课能更有效实施高校美育教育, 能更大化的提高普通大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
(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约瑟夫马科利斯<美>《西方音乐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2]于润洋著《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3]朱敬修著《外国音乐史》,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论文

漫谈中学音乐鉴赏课教学感受

在新课程革新下,强调教学历程是师生共同进展的互动历程,它不仅注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更强调在音乐。
浏览量:95224 点赞量:20996

经济“合作互动”式高中音乐鉴赏课

新课标的要求使音乐鉴赏课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体验部分,在这样的要求下,师生的合作与互动成了提升高中音乐鉴赏课品位的重要因素,所以。
浏览量:71135 点赞量:16468

教学高中音乐鉴赏课体验性教学策略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 9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7-0050-02“音乐鉴赏”是高中学生的必修模块。“鉴赏”是指人们通过特定。
浏览量:14704 点赞量:5191

教学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质量策略

音乐是生活中缺少的元素,伴随着我们无处不在。音乐的节奏、旋律富于变化。它所创造的意境与情感是美的化身,音乐作为艺术,天生就与美有着。
浏览量:12555 点赞量:4443

节奏,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节奏感训练写作策略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鉴赏模块的教学目的是聆听音乐作品,培养学生表达情感和感受音乐的兴趣,激发和培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以而发掘学生的。
浏览量:47188 点赞量:1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