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中国经济异化现实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异化劳动,从四个方面解释了劳动异化的内涵,形成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奴役劳动、物统治人等种种弊端,进而阐述扬弃异化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理想。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各种环境理由、社会理由相伴而生,并且愈演愈烈。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前提出发,浅谈一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异化。
【关键词】异化 异化劳动 经济异化

一、异化、异化劳动理论

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lienatio和alienate,表示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意思。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异化在一定历史阶段同对象化与物化有关。但是,异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
马克思批判了前人非科学形态的异化理论,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最典型的异化本质。在马克思之前,人们所揭示的种种异化,基本上还停留在异化的外部现象。马克思则揭示出决定异化外部现象的本质异化,即异化劳动或劳动异化。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内涵

马克思从前人的异化思想中得到启迪,从人的劳动出发,分析了人类存活的基础即劳动对人的实际作用,揭示了人的异化的本质,从而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异化劳动。“所谓异化劳动,就是指人类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成为了统治和支配人们的一种外在力量。”在《手稿》中,马克思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内涵,从而建立起异化劳动理论。

(一)从生产结果上看,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也就是说,工人劳动创造的产品本来是劳动主体即工人的对象化,而工人本来也应该在劳动产品中实现自我并且理当占有其劳动而得的产品。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的东西就越少,即劳动对象的异化。

(二)从生产过程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者与其劳动创造的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是一种结果;产品不过是活动、生产的总结。他指出,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而,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别人”。这样的异化劳动不仅是一种让自己外在的劳动,而且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摧残的劳动。工人只是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时,才觉得自己是自由活动,而倘若让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让它们成为最后的与唯一的终极目标,人便沦为动物。因此,工人的劳动已不再属于工人自身,即工人与其劳动自身发生了异化。

(三)从人的类本质看,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生产活动本身是人类产生自身生命的生活,是实现其自身本质的基本活动或物质基础。一个物种的所有特点及类特性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类所有的特点和类特性就在于人类能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马克思从人和人的类本质出发,指出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而言不过是满足人的需要,即维持人的肉体存活需要的一种手段,可人的类本质就在于有自由的和有自觉的活动。异化劳动使自然界,使人本身、人自己的活动机能、人的生命活动与人相异化,并且使类同人相异化。其结果是人类不能进行发展自身、肯定自身的劳动,即人与自身类本质发生异化。

(四)从人与人的关系看,人同人相异化。

马克思通过对上述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后指出,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指出:“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侯,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同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同他人、同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既然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产品及劳动活动本身都是作为人的异己力量而存在,那么这里的产品和活动本身也就不再属于人类自己,而一定属于一个在人类自身以外的某一存在物。但是这个存在物,既不会是某一自然物,也不会是任何神灵,而只能是是劳动者之外的另一个人或一些人,因为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与其相对立的异己力量。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产物,它既蕴含着唯物史观的新的思想因素,又带有明显的人本主义的痕迹。它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尽管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不成熟的、不完善的,但它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是重大的,它对后人影响十分深远。

三、我国经济发展的异化

我国现阶段由于处于物的依赖性阶段,因而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异化现象。首先,就劳动力供求方面的矛盾而言,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基本格局在一个很长时期内不仅不会转变,反而矛盾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社会还没有为所有想工作且有工作能力的人创造就业条件,这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异化的。其次,就社会保障方面而言,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十分狭窄。正是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中国经济的异化的现实深思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shuoshilunwen.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薄弱,因而无法解除广大国民的后顾之忧,一旦遇上大的变故,如市场风险、自然灾害、大的病故、下岗失业、子女上大学等,就会使其生活更加贫困或返回贫困。这也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异化的。再次,从整个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来看,在大多
数情况下,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分离的。在一些领域,商品生产者对利润的追逐与满足他人及社会的需求并没有得到统一。为了获得利益,社会上仍然存在着生产检测冒伪劣产品来坑害消费者的行为,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异化现象。“甚至组织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也把对利润的私人占用和分配的社会需要作为经济原则保留了下来。即是说,它继续把普遍利益的实现与特殊既得利益联系了起来。”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更应该把商品生产者的特殊利益与他人及社会的普遍利益结合起来,而不是相分离。“社会财富增长的最大化与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化相统一,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但由于多年积累,我国收入差距开始拉大,收入差距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都有明显表现,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社会的贫富分化却越来越严重,这使我国的整个社会呈现出“大金字塔”的社会阶层分布状况。这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这种阶层的分布状况来看,它是与我国所追求的共同富裕的目标相异化的。最后,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作为对人的生命的占有,是一切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而是人从宗教、家庭、国家等等向自己的人的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使中等收入阶层成为社会中的大多数,社会阶层分布状况实现“纺锤状或橄榄球状”的目的,消除人与财产分布状况的异化扩大的趋势,以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而使这些异化不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郭睿.浅谈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J].中国商界,2008,(06).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1985.
[3]李红锋.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J].新华文摘,2005,(3).
[4]中国网.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N].2008,10.

相关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中国民族观影响

摘 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形成以后在20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和早期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浏览量:70623 点赞量:16577

异化劳动马克思异化与其现实作用中国

摘要:异化作为标志人的存活状态的重要哲学范畴,一直是哲学家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异化论述是马克思论述的重要内容之一,他是在吸收前人思想。
浏览量:16279 点赞量:5394

马克思马克思异化劳动

摘 要: 在《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事实出发,批判的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异化思想,创立了科学的。
浏览量:18691 点赞量: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