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摘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分析和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对于化解新时期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理改革中各方面利益关系,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1673-291X(2014)16-0178-02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这一理论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性质、特点以及解决策略,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重温这一学说,对于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1957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由》的讲话。讲话既是他长期深入深思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总结,也是对1956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回应。
1956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国际上。在苏共二十大闭幕的当天深夜,赫鲁晓夫在没有通知其他国家代表参加的情况下,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作了全面否定。秘密报告经西方国家披露后,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犹如爆发了一次强震,人民群众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混乱。在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波兰和匈牙利,出现了一些以前从未遇到过的新情况:一方面,在这些国家的党和人民群众中间发出了要求在独立平等基础上重新调整对苏关系,改革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强烈呼声;另一方面,国内一些反对社会主义的势力趁机四处活动,企图借对斯大林错误的揭露,颠覆本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帝国主义国家乘机掀起世界性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在国内。一些学生、工人和复员转业军人在升学、就业、安置方面遇到一些困难,发生了闹事事件。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全国约有一万多名工人罢工,一万多名学生罢课。在农村地区,出现了社员闹退社、闹缺粮的风潮。对时局变化最为敏感的知识分子,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后,思想日趋活跃,批评教条主义,在文化、教育、科学等理由上发表不同意见。有些人还对党和政府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以及干部作风上的理由提出公开批评,其中有不少尖锐意见,也有一些错误议论。面对这些新情况、新理由,许员干部缺乏思想准备,在行动上陷于被动。针对群众闹事事件,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好人不闹事,闹事没好人。凡是与政府闹事的就是敌我矛盾。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对这些事件采取了简单粗暴的策略进行压服。对于实行“双百”方针后,在思想文化界出现的一些错误东西,有些人也坐不住了,对“双百”方针出现了怀疑和抵触情绪。
这样,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新出现的矛盾,尤其是日渐突出的各种各样的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由。

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科学内涵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曾揭示并论述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但对于未来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基本矛盾,受历史条件所限,他们没有做出具体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实践中曾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这样的认识,但其未对这一矛盾展开具体阐释。斯大林曾长期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已经完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二者之间不存在矛盾。到了晚年,尽管他在实践中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却没把它作为全局性理由加以探讨和研究。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他指出,与其他社会相比,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这一矛盾的特点及其性质决定了,它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即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解决。

(二)如何划分和解决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

首先,如何划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指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他说,人民和敌人都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和敌人都具有特定的指向。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形势下,一切拥护、支持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集团,都属于人民的阵营;而一切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其次,如何解决两类矛盾。指出,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分清敌我的矛盾,必须用强制的、的策略来解决。而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是分清对错、是非的理由,因此只能用的、说服教育的策略来解决 。他还具体列出了解决不同领域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思想政治范畴,采取说服教育、讨论的办法解决,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经济建设方面,坚持适当安排、统筹兼顾,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利益;科学文化领域,实行“双百”方针,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在党派关系上,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民族关系方面,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党群关系上,“坚决地克服官僚主义,很好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1]。
再次,关于一定条件下两类矛盾的转化。指出,两类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敌我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这样就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相反,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
指出,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就是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怎么写作,“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2]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为什么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由呢?明确说道,其重要目的就是要带领全国人民向自然界开战,开展一场新的战争,以发展中国的经济文化,提升中国生产力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进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三、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理论贡献和历史缺失

(一)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理论贡献

第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如上所述,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并具体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由,划分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而且还系统阐述了两类矛盾的性质、特点、解决途径等,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第二,新时期深化改革的理论依据。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不仅为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根据,而且指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可以通过自身来解决,改革不是像过去的阶级革命一样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方面和环节。

相关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与其现实作用

对于社会矛盾不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都曾做过探讨,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没有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不足展开论述。继承了马克。
浏览量:16468 点赞量:5312

普列汉诺夫社会心理学说与其当代价值

本论文是关于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学说及其当代社会价值的研究。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学说是在对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不足论述的基础上,进行。
浏览量:57736 点赞量:13793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与其现实作用

对于社会矛盾不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都曾做过探讨,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没有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不足展开论述。继承了马克。
浏览量:9918 点赞量:4006

教学关于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宏伟目标之一,社会矛盾的产生是社会发展避开的结果,中国到建党百年时要实现建成富强。
浏览量:20815 点赞量:5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