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略论塔尔科夫电影精神世界

【摘要】纵观70多年的苏联电影史,大师级人物众多,经典作品层出不穷。然而,能在拍出第一部影片后就引起强烈关注,成为风云人物的导演可谓屈指可数,塔尔科夫斯基便是这其中之一。可以说,他是俄苏电影艺术殿堂中一朵秀丽的奇葩。
【关键词】塔尔科夫;电影;精神世界
1007-4309(2013)03-0069-2
安德列·塔尔科夫斯基于1932年出生在伊万诺夫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家庭文化气氛浓厚.具备良好的文学与艺术素养。父亲阿尔谢尼·塔尔科夫斯基是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并且神秘地离家出走。单亲家庭养成了塔尔科夫斯基沉默、孤傲的性格,这个性格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电影。塔尔科夫斯基的妹妹曾回忆到:在安德列心中,这个家庭是不完美的:他在国外的一次谈话时曾说“童年我记得非常清楚,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年代。儿时的印象对我成熟以后有很重要的影响。我和妈妈、姥姥、妹妹生活在一起,是一个没有男人的家庭。这实际上影响了我的性格。”
1954年,22岁的塔尔科夫斯基考入了苏联国立电影学院(VGIK)导演系,师从著名电影导演米哈伊尔·罗姆。塔尔科夫斯基属于成长于战后的一代人,这代人由于当时年龄尚小未亲身参战,但战争给他们留下的阴影却在战后不断扩展。他们亲眼看到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感受到了生活上的动荡不安,因而对和平、安定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向往,强烈地反对战争反对暴利。此外,他们也经历了“斯大林时代”结束与赫鲁晓夫“解冻”时始的历史转折,以及整个勃列日涅夫的专制时代。他们树立起了比较自由、独立的思维方式和富于人道主义的生活立场。另外,塔尔科夫斯对欧洲的电影艺术也很感兴趣,特别是对布莱松、伯格曼等的作品。
1962年,年仅30岁的塔尔科夫斯基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杰作——谈伊万的童年》。此后,他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继执导了几部影片:《安德烈·鲁勃廖夫溉1967),《飞向太空孰1971),《镜子次,974),《潜行者》(1979)。塔尔科夫斯基独特的艺术才华不断展现,电影风格也不断创新。在他的影片中对哲学、生命、宗教的探索和思考往往成为主题.这也使他的影片形成了独特的诗意风格,使其在众多导演中独树一帜。同时这些影片也使塔尔科夫斯基在国际影坛的影响力逐渐提高。但是由于那个特殊的年代,他在苏联国内却不能得到应有的认可,这也是他内心的苦楚之处。他常常为了拍一部影片得到许可就得交涉好几年。他自己也曾经说过,在苏联工作的20年中,有17年在虚度光阴。
20世纪80年代后塔尔科夫斯开始了在欧洲的艺术流浪。1983年他在意大利拍完了《乡愁》,国外的自由氛围曾让他想实现更大的拍摄计划,但之后他只在瑞典完成了一部影片《牺牲大1986),就因病客死他乡,年仅54岁。他的遗体没有回到自己的祖国,而是安葬在了巴黎的一个小镇。塔尔科夫斯基艺术生涯中最后两部影片充满了无限的乡思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连同国内最后一部《潜行者》,被评论界誉为塔尔科夫斯基晚期电影“精神探索三部曲”。
塔尔科夫斯基从电影学院毕业后拍摄的首部影片——《伊万的童年》,其情节也是遵循着苏联二战时期电影的复仇主题。一个12岁的小男孩由于战争失去了亲人,他抱着为父母报仇的想法参加了红军,为部队做侦察工作。战争生活和对敌人的仇恨促使他形成了与年龄极其不符的性格。他勇敢、顽强,不畏艰险,同时又不时显露出些孩子气。但在一次外出执行任务后,他再也没有回来。战后人们从缴获的法西斯文件中获知男孩伊万己经英勇牺牲。
然而,塔尔科夫斯基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超乎寻常的抒情方式来处理这个题材。影片的编导者米哈尔科夫.冈察洛夫斯基和塔尔科夫斯基深深地抓住了小说原作中一个很独到、深刻的思想角度,即在表现小男孩英勇的同时,从战争给幼小心员带来的伤害和性格的扭曲来控诉战争的罪恶。塔尔科夫斯基对这一点作了独特的艺术阐发,在剧本中加入了大t的小男孩的梦境和回忆,把幸福的生活与残酷的现实形成对比,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该影片的属撼力量。
《伊万的童年》拍成后代表苏联参加了,962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在电影节上荣获最佳故事片大奖—金狮奖。随后,这部影片又在其他电影节上荣获金奖。该片以其独特的成就和好评在当时的苏联和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然.这部影片也同样引起了一些反对意见,指资认为该片苦心经营于形式主义,没有正确恰当地反映战争中的人和事。
法国哲学家、作家萨特十分推重伊万的童年》这部影片,他曾在报纸上专门撰文评述该片。萨特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位年轻的导演想讲述的是自己和自己一代人。不是那些牺牲者,而是那些童年被战争摧毁的人—这是苏联人的悲剧之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影片令我们感到极具俄罗斯特征……”
1967年,塔尔科夫斯基拍摄了一部关于俄罗斯十五世纪著名圣像画家安德列·鲁勃廖生平事迹的同名影片。该片延续了塔尔科夫斯基在《伊万的童年》中所追求的拍摄构思。他再次使用了一个类型化的典型—艺术家的传记,并且将该典型注入神秘的诗意影像。这就使该片的现代感十分强烈。如果伊万的童年加王是塔尔科夫斯对自己的精神自传,那么通过《安德列·鲁勃廖夫》他则进行了更加深刻的精神探索。这是一部具有浓厚的阴郁色调的作品。影片要表现的是艺术家与时代的关系以及对宗教、生命的思考。在执导叙安德烈·鲁勃廖夫之后,塔尔科夫斯基的影片开始进入了“作者电影”的世界,旨在表现作者内在精神的隐喻式思考。
1971年以飞向太空提根据科幻小说改编。在遥远的外星球有种等离子体能够将理性生物的想象和回忆物质化。宁航员们在回忆过去的事件时感受到了复杂的心情,面对自己走过的一生,他们心中有感慨,有忏悔。影片在非现实的背景下将人的复杂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从道德层面对人进行了剖析。
1974年,塔尔科夫斯基拍摄了自传式影片《镜子》。该片在他“作者电影”的范畴内具有非常典型的精神探索意义。这部诗意色彩浓烈的影片交叉着童年的记忆片断和奇幻的场景。让观众从塔尔科夫斯基的银幕话语中体验到了人内在的精神力和极具诗意的情感。可以说,通过《镜子》塔尔科夫斯基达到了他一直向往的影片与自我内心世界沟通的目的。 接下来塔尔科夫斯基在国内执导的最后一部影片《潜行者》也被后人视为“内心世界的漫游”。该片也具有科幻故事的情节,但并非单纯的科幻影片。它进一步表现了塔尔科夫斯基对人类前途命运和精神道德的思索。
塔尔科夫斯基的影片在国内和国外的反响可谓天壤之别。在国际上,他是电影艺术界的奇才,被视为大师级的导演。可在苏联国内,其创作道路十分坎坷,不被认可.影片遭到禁放。以至于他的电影虽然在国际上频频获奖,可是却没有拿过一项苏联国内的奖项。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没有自由的创作氛围是一件很苦闷的事情。为了摆脱困境塔尔科夫斯基不得已在80年代选择了出走。
塔尔科夫斯基在欧洲的艺术创作是从一部游览纪录片《旅行时光》开始的。随后,1983年他在意大利自编自导了电影《怀乡》(又叫乡愁)。内容讲的是一位苏联学者安德烈·哥尔恰科夫到意大利去旅行,其目的是编撰一位18世纪侨居意大利的俄罗斯音乐家的论文。异国的生活使他不能适应,于是变得越来越沉默,家乡和亲人的幻象时常出现在他头脑中,他得了怀乡病。与他在一起的意大利女翻译尤金尼娅虽然美丽大方、活泼可爱,但哥尔恰科夫却觉得不能与她进行心灵的沟通,他无法从怀乡病的痛苦中走出来。而在这里结识的另一个疯子多米尼科却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一个温泉区,哥尔恰科夫努力接近这个疯子。两人之间取得了信任,进行了有关哲学的谈话。多米尼尔告诉哥尔恰科夫,世界末日即将到来,要拯救全世界、全人类,必须举着蜡烛趟过泰丽娜的温泉池。因为他是疯子,每次要趟过温泉时,总会被人拖回来,他要哥尔恰科夫帮助他,哥尔恰科夫同意了。多米尼科用来对这个世界表示。此时,哥尔恰科夫手持蜡烛艰难地走过温泉池,最后他因心肌梗塞而死。
《怀乡》是塔尔科夫斯基第一部以现代为背景,表现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影片。影片除了画面优美,大量显现梦境、幻象、象征形象之外,还在异国风光中流露出梦幻般的神秘色彩,这是他的新艺术手法。该片表现了对一个充满美好、没有国界的乌托邦的向往和无可依托的孤独感,探索了存在于虚无、生命和死亡的关系等等。《怀乡》可以看成是对祖国的思念,其实是在寻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可以看到,《怀乡》中有着塔尔科夫斯基本人的影子。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电影艺术的表现中。
1985年,塔尔科夫斯基在瑞典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牺牲》主人主人公亚历山大是一位美学教师。他在生日这天,与小儿子一起在海边种了一棵枯树。他对刚做完咽喉手术还不能说话的儿子讲,只要经常给枯树浇水,它就能活下来并长出绿叶。亚历山大想到了很多,对儿子讲起了过去的故事,讲到了美丽的世界和死亡。回家后,电视新闻说,可怕的核战争即将爆发。亚历山大精神崩溃,他独自躲进书房祈求上帝消除灾难庇护人类。亚历山大带着拯救家人和世界的愿望来找女巫玛丽亚。玛利亚对他说只要清除生活环境中的一切罪恶之源,就可以拯救世界。第二天,亚历山大感觉自己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shuoshilunwen.com

拥有了力量,他放火烧了自己家的房子,想烧掉一切以此来更新。他被烧伤送进了精神病院。最后,在平静中亚历山大的儿躺在枯树下,眼望天空,自言自语,他有了说话的能力,静静地思考有关上帝的问题。
《牺牲》和《怀乡》在主题上具有延续性。主人公亚历山大在绝望中仍带着信仰和希望进行祈祷。不同的是,如果说《怀乡》中的多米尼克是用疯狂的举动去唤醒世界的话,亚历山大则是用别人无法理解的默默奉献的方式来拯救世界《牺牲》虽然是一部瑞典影片(由瑞典与法国合拍),主人公和生活场景都是瑞典的,但影片的主题与风格却仍是塔尔科夫斯基探求的“俄罗斯的精神理念”。这种理念在《怀乡》中演绎为对祖国的怀念,对理想主义、精神家园的探求,在《牺牲》中则转化为对人类命运、世界前途的忧虑和自我牺牲精神,因此又具有更高层次的全人类意义。
俄罗斯优秀的文化传统对塔尔科夫斯基的创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他将俄罗斯古典作家苦心经营的苦难、博爱、道德、拯救等文化形态,在自己的电影创作中得到了新的、更具时代意义的阐释,即是具有道德内涵的人们对精神永生的寻求和为拯救世界而进行的努力,最终以牺牲换取永恒。正如塔尔科夫斯基曾说过的那样:“我们电影艺术的传统不仅导源于苏联电影的那些先行者,而且导源于伟大的俄罗斯文学、诗歌、文化。当我们谈论电影时也不应忘记这点。值得回想一下,我们的电影是深深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深厚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内部的。”
【作者简介】袁振宁: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 裴克杰: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

相关论文

同性恋当下华语同性恋电影精神(1990至今)

摘要:“同性恋”作为一种客观有着的社会现象、生活模式及审美趣味,在社会历史进展的进程中几经演变,却长期处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之外敏感。
浏览量:120735 点赞量:26921

兵团,塔克拉玛干兵团,精神,兵团精神耀京华

忠诚。忠诚扎根心底,精神——一群人的精神,几代人的精神。奉献。千百万人默默奉献,亦是精神——一群人的精神,永不转变的精神。以“热爱。
浏览量:59463 点赞量:14392

关于精神体育电影精神世界和进展价值

摘要 体育电影是体育与电影的完美结合,利用独特的“视听说”来传达体育电影的内涵。本文首先是对经典体育电影的回味,好的影片往往可以改。
浏览量:71837 点赞量:16708

从后现代角度昆廷·塔伦蒂诺电影艺术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泛文化思潮并迅速引起哲学、文学、艺术、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领域的广泛讨论。作为。
浏览量:145826 点赞量:3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