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连锁经营管理体制在金融业适用

内容摘要:当前金融行业内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端,经营体系亟待改革,而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对金融行业极具可行性和可借鉴性。银行、证券公司可以从管理机构集约化、管理体系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诸多方面进行借鉴,来完善现行的金融业经营管理体系。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 金融行业 标准化
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理论及优势分析
连锁经营管理是指在流通领域的行业中,若干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联结起来。理论定义为,连锁经营管理是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对于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势,本文做以下分析和概括:
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一是成本优势。通过集中进货和统一分配,降低中间环节费用。二是销售优势。分店专职于销售,专职化的销售怎么写作人员比非专职化人员更具优势;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销售统计、簿记登录、存货盘货等电子化操作,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三是采购优势。总部集体进货既可以增强议价能力,又可以节约成本。充分利用品牌优势,较高的品牌形象可以推动分店业绩的提升,分店优良的业绩又可以进一步的强化品牌的形象。
McClelland(1962)、Ofter(1973)和Shaw(1989)认为规模效应是零售业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驱动力。Cioni(1989)认为,企业运用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可以通过有效节约采购成本、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等多个方面来影响其成本与效益,达到预期目标。
标准化管理的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决策计划,到柜台怎么写作、职业用语都制定具体的执行方式,整合工作流程,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果,为客户提供可靠而稳定的怎么写作,既维护客户利益,又可以强化企业良好的形象。
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实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统一怎么写作、统一广告、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等诸多统一,有利于企业内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使得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有效杜绝了资源浪费现象。
本文旨在通过结合相关理论的分析,汲取和借鉴其中的有益部分来改善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更好的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应用于金融行业的探讨
在理论界,连锁经营管理理论引起了一些国内学者的注意。姜真(2003)对中小企业连锁经营的管理策略进行了论述;赵泉午(2010)对影响零售连锁企业库存的因素做了实证分析,发现区域、业态、经营商品和开展连锁经营对库存周转率存在显著影响;余明南(2003)对当前国际大型连锁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做了研究,指出国内零售连锁业存在的理由并提供了相应的倡议举措;姜向阳、任佩瑜(2011)利用DEA策略对中国零售连锁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少零售连锁企业的经营模式仍然比较粗放;范明(2003)对国有商业银行采用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限于篇幅,此类文献不再赘述。总的来讲,学者们的研究工作还是为我们基于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理论,探讨金融行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提供了极好的思路借鉴和有益的研究参考。
本文对金融行业的分析,主要是基于银行和证券两个行业进行展开,从金融行业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必要性、金融行业借鉴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借鉴连锁经营管理模式推动金融行业发展三个方面做出分析。

(一)金融行业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金融管理体系的改革一向是在行政主导下展开的,缺乏各自特色。李敏新、袁平、武绘(2005)和陈炳福、张屹巍(2002)等学者曾针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由做过研究,刘增学(2012)、朱红军(2011)等学者也对证券公司经营管理进行了相关论述。具体来讲,对于金融行业经营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做如下分析:
1.经营管理理念亟待改善。当前,国内金融行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并没有完全同国际接轨。比如,国内商业银行往往将经营的重点放在存贷的规模上,在这种经营理念下,一方面,容易忽视存贷的效益性和安全性,促成了“超贷”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容易将贷款的风险注入到银行的经营发展当中。商业银行较高的不良贷款比率(Bad Loan Ratio)现象有力印证了这一点。以2012年温州地区为例,不良贷款额为26

2.84亿元,较2011年新增175.89亿元,严重的不良贷款率现象引人深省。

2.经营管理体系缺乏标准化和系统性。出于各自利益考虑或某些动机,单个部门所制定的执行标准缺乏针对性;本部门在制定执行标准时,没有和其他部门进行足够的沟通,产生了执行标准之间相互冲突或者重复的情形。这样既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会降低各部门执行效果。在金融行业中,这方面的案例也并不仅仅局限在证券行业中,从早期“327国债”事件,到南方证券管理不善而垮台,再到中投投资集团投资黑石集团造成巨额亏损和中国平安折戟“富通事件”,都可以从本质上反映出其经营管理体系缺乏系统性和标准化。
3.经营管理体系冗杂理由。这一点在国有商业银行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其分支机构主要是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县、区)、乡镇等行政级别逐级设置,形成了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等多个管理层次。这种分级管理模式会有如下弊端:管理层级过多,导致管理成本高和信息交流、反馈渠道不畅;等级观严重,由于各级机构与行政级别挂钩,管理人员相应的成为不同级别的干部,这种行政等级观,与市场经济原则是相背离的;每一管理层需要设立众多的、与上级相对应的内设机构,这样就造成了冗员理由,使得管理效率低下;权限与资源配置不合理理由,信贷、人事、财务等资源配置和授权权限往往不以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银行业务增长的潜力为主,而是按照分支机构的层级逐次分配,这种不以市场为导向的做法会导致权限与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的产生;按照省、市、区来分配市场,这种人为割裂市场的做法,与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和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相适应。

相关论文

谈连锁经营管理理论视角下金融业管理理由

摘要:本文以银行和证券两个行业为对象,对其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分析。研究认为,当前金融行业内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
浏览量:47423 点赞量:11985

经济学系统科学理论对连锁经营管理

内容摘要:连锁经营是复杂的系统,连锁经营企业需要完善自身管理模式,提升其创造性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而系统科学在总结复杂系统演化规。
浏览量:22827 点赞量:6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