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画师弘愿:以佛教艺术教化世人

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艺术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但随着五四运动及新文化思想的冲击,佛教艺术被长期冷落,虽然有一些老艺术家曾尝试过拯救这项艺术,却并未取得太大的成果。难能可贵的是,本刊寻到了这样一位用其独特思路专注于创作佛教油画作品的学者,让我们一道去聆听一下他的感悟吧!
用心感悟生活的画匠
季平荣,别号平空,一位国企外贸资深人士,近些年将大量心血用在了佛教题材油画创作上,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资深珠宝贸易进出口行家及珠宝鉴定专家。美术专业出身的他并没有走上与美术相关的行业,很长一段时间绘画只是作为业余爱好而存在,但随着对生活的感悟,绘画又逐渐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他通过佛教油画找回了那份精神寄托。
“现在对物质的满足度已超过了当年的期望值,很多时候觉得画师的弘愿:以佛教艺术教化世人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shuoshilunwen.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自己的状态有些机械,每天重复着大量程式化的东西,无聊之感总在不经意间涌上心头,这个时候我就试图寻找一种寄托或是追求。”季平荣诉说着他的想法,“除了工作,我了解比较多的还是艺术文化类,于是乎我觉得用艺术来表达我的想法较实际,现在的艺术门类很多,新生代的艺术形式也很多,市场化的艺术品更是特别多,所以我拟回归到以前写实的、比较贴近传统文化的、契合宗教主题的艺术。希望在这个冷僻的艺术角落里寻觅一种将艺术与宗教契合的尝试。”
季平荣显然是在做一个课题,一个缘起人们在社会形态、人文宗教、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纷争不断的课题,根源一方面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就是宗教,归根结底就是包容归属理由,到了21世纪,人们都在不约而同的找寻着令当今世人迷茫困扰的因由,探寻人类的命题和终极价值。“我觉得自己在画画方面仅是中等偏下的资质,只不过是踏踏实实工匠,尽所能用画笔去探索宗教的奥秘与神圣,让人们能够通过我的作品看到佛教劝人为善、普渡众生的普世价值。”
画佛先参佛
佛教可以以艺术形式弘法教化世人,《法华经》曰:“因信得解,为像而笃,故传心极矣。”《高僧传》云:“敬佛像如佛身,则法身应矣。”足见,佛像艺术能直观地展现佛之光辉。佛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历代绘制中可以了解,各家技法虽不同,有苍劲者,有古朴者,有用自描手法者,也有笔墨厚重的,重视行云手法,均源于中国书画同源的美学理念,但表现庄严慈悲,就佛法而言,诡谲形态是画佛像、菩萨像所不应取法的。
细读五代以前的佛画,多庄严妙好,能从形容仪范中体现佛菩萨清净、端庄、肃穆、慈悲的一面。宋代以后,文人借笔墨抒写胸中意气,重气韵、意境,而敦煌莫高窟则是佛像艺术巅峰之作。所谓文人画的兴起,反映在佛教绘画上呈现两种流派,其一是继承隋唐规矩,不失尺度,如宋李公麟,明丁云鹏、仇英,清丁观鹏等的制作。其二则不拘绳墨,以古朴奇谲为高,如五代石恪,贯休,宋梁楷,明陈洪绶,清金冬心,罗聘等。
今观季平荣之作,一改佛教传入中原这两千余年来众画师以线描、单彩、平涂为主要艺术手法的传统,画者竭以中国画造型艺术手法为契合,借以油画技法(讲究结构精准、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形象逼真)为主要手段,参照古印度佛陀艺术壁画塑像及中原佛艺术史料,再加上画者对佛教精神学习领悟,继而将佛陀三十二之精准宝相进行完美的呈现。佛画之美,美在画者本身观照了佛陀之佛法,将佛之精髓融入艺术创作之中,表现于画面的则是永恒超现实之美。
季平荣说:“中国的很多画匠画师以及对佛教艺术有感悟的人,他们基本都是一味的去传承前人的画风,师傅怎么画徒弟怎么跟,就如同书法的临帖,功夫的师徒传承,木工、砖瓦工匠的师傅手把手教学。从很多作品中我们看到,画佛像都是先用线勾勒出轮廓,然后拼涂颜色,但这样尚不够充分展示佛祖应有的无上正等正觉大慈大悲之宝相。尤其是仅仅使用线的表现力是不足以达到那么完整的程度的,也无法展现出最深刻的的精神,所以我结合了中西方绘画的特长,借用他们的材质、工具、手法,为东方的宗教和宗教艺术来怎么写作,达到我所找寻的最完满的佛像艺术呈现。”
画佛是一种修炼
对于季平荣来说,画佛像也是一种修炼。“你会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行为、人体系统贯穿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且产生一些互动,渐渐进入一种冥思之境,不知不觉间内心深处的这种精神便会被提炼出来,慢慢渗透到画布中;一些技法上的难题,是在我以往画其他题材作品时所不曾遇到过的,同时,佛教题材作品的创作对精神状态要求很高,一旦身体疲惫、精神无法集中或心浮气躁不平静,就完全找不到下笔的感觉。”
如何引发参禅入定时的心理状态,激发艺术创作灵感,这是历代文人苦苦寻求的。有的人用饮酒来激发创作灵感,白居易把酒醉与入定同等看待;李白有“斗酒诗百篇”之说,另一些人则把“梦”作为创作灵感的引子。《野人闲话》说贯休的《十六罗汉图》是应梦之作:“唐沙门贯休……因纵笔画罗汉一十六身……与他人画不同。或曰梦中所睹,觉后图之,谓之应梦罗汉。”季平荣的做法就是修习瑜伽,佛教的产生与瑜伽密不可分,释迦牟尼推广佛学之前修持的即是苦行,随即放弃了苦行认为苦行不是的合适度化策略,而释迦牟尼当初的禅定并最终将其定位于佛教徒的重要修行手段的策略亦是瑜伽冥想的一部分。
季平荣认为:“画佛像的体能消耗是相当大的,而瑜伽对于我来说恰恰是补充能量的最有效手段。虽然很多瑜伽大德性命双修,但我自知达不到成就极高的境界,也仅仅是锻炼形体、修养心性,通过冥想练习并借助音乐,使整个人心灵清澈,走向佛教的‘明心见性’。”

相关论文

佛教,艺术,它山之石

宁波它山石雕艺术博物馆,宁波市鄞江镇西它山谷地石佛山,是一座以、探讨、陈列佛教石雕造像艺术为主的专题博物馆。石佛山它山国际文化旅游。
浏览量:12045 点赞量:3605

语意语意象征:当代陶瓷艺术形态生命力

摘要 形态语言符号是从情感符号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语言符号,由形态语义、形态语构、形态语境三部分组成完整的语言符号系统,“生命”是其核。
浏览量:14835 点赞量:5219

分析费米实验室:科学和艺术完美结合

除了科学上的卓越发现,费米实验室还凭借自身的科研进展造福着人类社会。如果你从美国伊利诺伊州巴达维亚附近的草原高空向下鸟瞰,映入眼帘。
浏览量:84644 点赞量:19283